2017年在中國的咖啡市場上可謂百家爭鳴,美國的星巴克、英國的COSTA、澳大利亞得高樂雅、加拿大Tim Hortongs、日本Doutor,這些各自國家之中的連鎖咖啡霸主,如今都已經來到了中國。
在這背後,是全球咖啡市場如今增速不過2%,可中國卻7.5倍於此,而整體市場規模,僅線下咖啡館場景在2017年也已經達到了271億元。
而在這些外來豪強之中,星巴克無疑是其中鰲頭,截止到去年為止,這家連鎖咖啡巨頭不僅佔據了全球咖啡市場的41%,在中國更達到了51%之多!
但就在這些外國巨頭瓜分蠶食中國市場,並壓制諸如上島咖啡一類的本土品牌的時候,瑞幸卻忽然趁勢崛起。
(瑞幸崛起之前的品牌格局)
這家創立於2017年9月的本土企業,以中國速度在中國咖啡市場上瘋狂擴張,截止到了2018年12月,其門店已經擴張到2000餘家,這跟瑞幸第一家旗艦店銀河SOHO店開業距離不到13個月。
面對這突如其來,橫衝直撞得對手,最初的星巴克波瀾不驚,這家美國咖啡連鎖企業雖然是在近十年才為中國人所熟知,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開幕之前,其在故宮開店所引發的熱議,使其從此廣為人知,而不再侷限於有限的一二線城市。
但這家當時看起來新潮的咖啡店,其實早在1999年就已經紮根中國。
星巴克成立於1971年,最初不過是三個咖啡愛好者開設用來賣咖啡豆的小型企業,在1987年被霍華德·舒爾茨買下,並按照意大利連鎖咖啡的模式改造星巴克,僅在五年之後,這家最初不過是西雅圖不值一文的小咖啡館就成為了美國的上市公司,旗下就擁有了125家連鎖咖啡店,一個季度的盈利就達到了2.5億美金。
而又在七年之後,業已成為全球咖啡巨頭的星巴克在舒爾茨的帶領下,將目光投到了彼時方興未艾的中國市場。在最初進入中國市場的九年裡,星巴克並不為人所知,除了北上廣深一些小資且錢包豐沛的青年熱衷於此外,大部分人都對這家洋咖啡館敬謝不敏。
從此星巴克中國連續九年虧損,這讓當時的舒爾茨承受了巨大的壓力,甚至有股東要求暫時撤離中國。但事實證明,舒爾茨的堅持是正確的,自2013年開始,中國線下連鎖咖啡市場連續四年超過15%的增長,而星巴克因為深耕中國多年,嗅覺靈敏之下,幾乎同步跟上了中國線下咖啡店市場的爆發。
從1999年到2013年,星巴克用了十四年的時間,才將中國門店拓展到了1000餘家,然而其在隨後的四年裡,卻一口氣拓展到了3400餘家,規模翻倍而時間卻縮短到了接近三分之一!
在這段時間之內,星巴克長時間佔據了中國咖啡店市場的51%,無疑是當時唯一霸主,畢竟其最大的對手中國本土的上島咖啡,也不過擁有12.8%的市場佔有率,可以說三個上島咖啡綁在一起也不夠星巴克一家“揍”的。
但星巴克始終有一個問題,因為其堅持全球統一的戰略,使其本土化始終緩慢,比如在網絡支付風行全國多時之後,星巴克才在2016年慢吞吞的接入了微信支付,到了2017年9月才接入支付寶,對蕩卷中國的O2O網絡外賣風潮,更是視而未見,一直到今年,才在危機之下,倉促推出了“專星送”外賣服務。
這也就給了“互聯網+創業人”的一個機會。
2017年原神州優車集團COO錢治亞辭職創立瑞幸咖啡,這家咖啡連鎖店創立之初就決定猛攻外賣市場,而在當時包括星巴克在內的諸多國際巨頭並沒有切入這一細分領域,因為自星巴克式咖啡館盛行以來,這一場景的目標一直被定位為“辦公社交”並附帶一定的文化屬性,同時奶泡消泡、爆文、灑漏等外賣質控問題也無法保證,所以外賣無疑難以貼合這些咖啡巨頭的品牌價值。
而瑞幸正是創立在這“痛點之上”,再加上星巴克大杯拿鐵高達三十元的售價,讓瑞幸尋找到了自己崛起的兩樁法寶——濃縮咖啡外賣或自取再加上低價營銷。
半小時送達、35元以上免運費、首杯免費、買二送一、買五送五包括標價都比星巴克等傳統咖啡館打了8折,可謂招招式式都打在咖啡目標客戶身上——除了一小部分濃縮咖啡愛好者,偶爾來上一杯的咖啡跟風客,更多的濃縮咖啡人群其實是寫字樓裡只求不困的白領階層。
(瑞幸旗艦店)
在北上廣深,星巴克的數量已經接近便利店的數量,而這正是瑞幸意識到的機會,相對於美國的企業文化來說,管控門禁更為嚴厲的中國白領,大多數都難以沉浸到咖啡館的體驗之中,大多都是打包帶走,所以如今瑞幸開出的兩千家門店裡,除了跟星巴克類似的旗艦店、悠享店外,更多的則是快取店跟快閃店以及外賣櫥窗。
(瑞幸悠享店)
正是依靠著互聯網思維,切入本地痛點,瑞幸如今的各類門店雖然在面積上不如星巴克,但在服務半徑上卻已經遠遠超過星巴克。
僅在北京,瑞幸服務面積就達到400+平方公里,而星巴克僅為瑞幸的一半。
瑞幸的崛起,很快讓星巴克再難無動於衷,這位來自美國的“紳士”不得不正面相對短短一年內就拓展到兩千家門店的新興中國對手。
在今年5月,這位高昂的美利堅咖啡巨頭還曾對瑞幸的商業挑釁不屑一顧“不願參與無意義的炒作”,而到了9月28日卻選擇緊急跟阿里聯手推出“專星送”,諷刺的是,這一舉動正是在瑞幸威脅背景下的應激反應。
也不知道支付寶的推广部門看著曾經高傲的星巴克高管們,如今放低身段相求阿里合作,也不知道是何感受。
星巴克一改往日驕傲的節奏,卻是因為瑞幸在今年除了開出兩千家門店以外,最大的成功就是搭上了騰訊的列車,要共建“智慧零售”方案。
事實上,此前故作姿態的星巴克其實沒有無動於衷的本錢,如瑞星咖啡高級副總裁郭謹一所說“星巴克與瑞幸的用戶高度重合”。
而瑞幸的崛起則來自於星巴克曾不屑一顧,認為跌落品牌的“互聯網外賣”——截至目前,瑞幸已經累積出售三千萬杯咖啡,而其中兩千一百萬倍來自於外賣或到店自取。
(瑞幸快取店)
但瑞幸跟星巴克日漸激烈的硝煙並非這場咖啡戰爭的一切。
同在今年,國際巨頭可口可樂以兩倍的溢價收購了英國咖啡連鎖店巨頭Costa,而對於這等體量的真正巨鱷而言,全球2%增長的連鎖咖啡店市場明顯不是其意向所在。
中國咖啡市場才是可口可樂集團項莊舞劍的真正意圖,因為根據預計,在四年之後中國線下咖啡連鎖店將達到八萬家,整體市場規模則為794億元,一個不折不扣的全新百億美金市場!
而這也就是為何瑞幸今年淨虧九億之後,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資基金在內的各路基金仍然搶著風投,僅在A輪就給了兩億美金,估值10億美元的原因所在。
閱讀更多 智慧城市研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