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也有一个达·芬奇,为什么会被后世遗忘?

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那些在思想或某一领域的成就超越时代的人,都是耀眼而寂寞的。

达·芬奇全名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生于1452年4月15日,卒于1519年5月2日。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被一些人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其成就最高,最为人所熟知的领域是绘画(西方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美术三杰”之一),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等杰作;同时又是雕刻家、发明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古今中外,人们都习惯将一个人比作与其在相似领域有巨大功绩、才能的人以示赞誉——比如力量大又勇武的称“小霸王”,智计过人的称“小诸葛”。

同样,中国的著名科学家也常被比喻为西方科学伟人,比如达•芬奇。被称作“中国达•芬奇”的有不同说法,而最普遍受认同的一位,就是北宋的科学家,且比达•芬奇早生了400多年的沈括。

中国也有一个达·芬奇,为什么会被后世遗忘?

蒙娜丽莎

沈括字存中,号梦溪丈人,生于1031年,卒于1095年,浙江杭州钱塘县人,是北宋著名政治家、科学家。

出身于官宦之家的沈括自幼年起就随父亲沈周在不同的任职地生活。嘉祐八年(1063年),沈括考取进士后成为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又受王安石器重,参与熙宁变法,担任过历法、外交、军事等不同官职;

元丰三年(1080年),出知延州,兼任鄜延路经略安抚使,帅军与西夏对峙,元丰五年(1082年)因永乐城之战的失败而被贬;之后虽逢大赦及提拔,但已无心从政。

晚年的沈括移居润州(今江苏镇江),隐居梦溪园,专心著述。绍圣二年(1095年)因病辞世,享年六十五岁。

中国也有一个达·芬奇,为什么会被后世遗忘?

达芬奇

达•芬奇的科技发明或构想不仅丰富而且十分超前,其全部的科研成果都保存在他的手稿中,目前存世的有约15000页;爱因斯坦认为,这些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发展可以提前30到50年。

机器人、直升机、坦克、无后坐力炮,即便有些设计并不成功或囿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无法实现,但依然令人叹为观止。

沈括可以说也不遑多让。他对多个自然科学领域有重大发现,又长于实践,在机械改良、工程建设乃至新物质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建树,比如发现了石油并用油烟制墨,还注重搜集与记录同时代的其他发明创造。

“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最多才多艺的人物之一”,从古至今,沈括在科技方面的造诣得到了多方认可,研究中国科技史的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也不吝赞美之辞,称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中国也有一个达·芬奇,为什么会被后世遗忘?

梦溪笔谈

也许两人在科技方面的发明成果不好比较,但沈括有一点成就是达•芬奇所没有做过的,就是整理编纂了笔记体著作《梦溪笔谈》。

该书是沈括晚年在“梦溪园”隐居期间完成的,其中有约三分之一的内容记载了大量自然科学知识、科技创新发明及发明人,其中诸如关于位列中国“四大发明”的毕昇泥活字印刷术的记载可以说在今天仍有重大现实意义——不仅方便了人们研究甚至复原泥活字印刷术,也为证明这项重大发明来自中国而非某“宇宙强国”提供了重要史料依据(当然,人家也可以像孔子和屈原一样认定 “沈括、毕昇就是我国的人思密达”)。

作为一部在世界科技史上都有重要影响的著作,《梦溪笔谈》也让后人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的辉煌与长期领先。

英国历史学家凯文•孟席斯甚至在其著作中提出了“达芬奇的发明创造是抄袭中国成果”这样大胆的观点——他认为中国使节曾到佛罗伦萨拜会罗马教皇,并送去了大量记载有中国文明成就的书籍,而达芬奇则通过在罗马教廷服役的亲戚得到了部分文本。

由此孟席斯也认定,中国包括科技发明在内的的各方面文明成果正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源头。

是否认同这一观点自然是见仁见智,不过从孟席斯先生的叙述中不难看出,欧洲国家确实对科学知识和科技发明有着普遍而持续的强烈兴趣。

除了在科技方面领先时代的成就,沈括与达·芬奇一样,也是“全才”“通才”:沈括除了科技方面的杰出成就外,也涉足了艺术、经济、医药、军事等多个领域,而且基本也都是成果斐然。

中国也有一个达·芬奇,为什么会被后世遗忘?

沈括

在科技成就对后世的影响方面,达•芬奇的不少发明被继承、改进,其巧思也启迪了后世的发明家,而沈括的成果则更多体现于史料价值。

历史上中国的科技曾经十分发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在总体上看,中国历代王朝并没有像西方那样高度重视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改良,中国的科学家、发明家的成就如果没有转化成具体功业也很难青史留名。

不同于西方国家对于艺术家和科学家的系统性重视,沈括编纂《梦溪笔谈》完全是个人行为,也没有得到政府或贵族的资助,这也反映出古代中国科技成果一般可看做是“合适条件下水到渠成”的智慧产物。

而达•芬奇的不少发明在虽然当时无法实现或实用性较差,但由于长期有研发先进武器、改进航海仪器乃至以奇巧机械装置博取君主、贵族欢心的强烈需求,西方国家在科技方面持续投入,并最终在大航海时代,特别是工业革命开始后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当然,无论对后世的影响如何,这两人的成就都还是得到了应有的肯定,例如1964年11月发现的第2027号小行星以“沈括”命名,1981年3月发现的第3000号小行星以“达·芬奇”命名——二人皆为“星宿”。

中国也有一个达·芬奇,为什么会被后世遗忘?

梦溪笔谈

最后,在个人生活层面,达·芬奇不喜欢与人接触,终生未婚,据说还有同性恋倾向。

沈括倒是结婚了,但在续弦的妻子张氏面前却很软弱,甚至可以说是毫无尊严——在那个极强调夫权,胡须对男性又十分重要的年代,他曾经被发怒的张氏扯下了一绺胡子,鲜血直流;可当张氏因病去世后,沈括却极为悲伤,甚至曾经想要自杀殉情。

可以说沈括与达•芬奇在婚姻生活中也是“殊途同归”:经历不同但结局都不算幸福——当然,也可以说他们都守住了自己的那份执念。

近代以来,西方从第一次工业革命起就一直主导着世界的走势,也获得了全球的话语主导权。巨大的影响力使得各国的人们在作比喻时也往往以更熟悉的西方典故或名人为依归,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重大失败的时候,人们普遍会说某某的“滑铁卢”而不会说某某的“赤壁”或“淝水”——这恐怕就是沈括会被比作晚于他出生400多年的达·芬奇而不是相反的原因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