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的3大事實,你都知道嗎?

慢性腎臟病(CKD)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腎臟結構和功能不可逆性改變,可持續數月或數年。據世界衛生組織報道,2012年全球因CKD死亡的人數為864,226人(死亡率為1.5%),在全球主要死亡原因中位列第14。近年來,CKD發病率不斷增加,已成為當前全球性重大公共衛生問題。那麼,關於CKD的3大事實,你瞭解多少呢?

慢性腎臟病的3大事實,你都知道嗎?

CKD的分期

根據腎小球濾過率(GFR)慢性腎臟病可分為5期(見下圖)。多數CKD患者早期無臨床症狀,一般在檢查時偶然發現。隨著CKD進展,腎功能降低,進展至晚期CKD,尿毒症毒素積聚,可出現多種臨床症狀。

慢性腎臟病的3大事實,你都知道嗎?

CKD的危險因素

CKD患者尤以65歲以上人群最為多見,但年輕人群(≤65歲)進展為終末期腎病(ESRD)的風險更高。此外,雖然女性患病率高於男性,但男性進展為ESRD的風險較高。與CKD相關的危險因素有:

➤ 高血壓

➤ 肥胖

➤ 糖尿病

➤ 急性腎損傷

➤ 尿路梗阻

➤ 氣候(極度熱暴露和脫水)

➤ 惡性腫瘤(如多發性骨髓瘤)

➤ 先天畸形(如先天性腎臟、尿道畸形,膀胱輸尿管返流)

➤ 感染和炎症 (如HIV,肝炎病毒,瘧疾,細菌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 腎毒性藥物(如化療藥,質子泵抑制劑,NSAIDs,抗菌藥,農藥,重金屬和輻射等)

➤ 單基因腎病(如常染色體顯性遺傳性多囊腎病,足細胞病,Fabry病,Alport綜合徵)

終末期腎病

終末期腎病(ESRD)或腎衰竭是各種慢性腎臟病的終末階段,需透析或腎移植治療。當出現終末期腎病臨床症狀(食慾減退,皮膚乾燥、發癢,少尿或無尿,肌肉痙攣等)時,需行尿液和血液檢查,如腎小球濾過率(GFR)、尿液分析、血肌酐檢查、血尿素氮檢查。確診為終末期腎病的患者通常需腎臟替代治療,包括透析(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和腎移植。另外,還需進行飲食輔助治療,如:減少高蛋白飲食,限制水攝入量,控制電解質,如鈉,鉀和磷攝入量。

促進慢性腎臟病進展為終末期腎病的因素有:血糖控制不佳,血壓控制不佳,吸菸,酗酒。可通過戒菸,限酒,控制血壓,控制血糖,減肥,經常鍛鍊,健康均衡飲食等防止慢性腎臟病進展。

參考文獻:

[1] What to know about end-stage kidney disease. Medicalnewstoday.13 July 2018

[2] Chronic kidney disease.Nature reviews disease primers.2017 Nov 23;3:17088

[3] 慢性腎臟病診療指南推薦要點.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7,31(1):27-34.

[4] Find Your Risk for Kidney Failure.NK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