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經緯 為戰而研

隆冬時節,北部戰區聯合作戰指揮中心內,一場網上演練激戰正酣。某保障隊高級工程師苗國強輕點鼠標,打開地理信息系統,及時將“敵”情圖、我情圖、地形分析報告等推送至聯合作戰指揮中心,輔助首長決策。

這套地理信息系統,是苗國強剛剛研發成功的。這些年,苗國強始終著眼軍事變革新要求,不斷學習新本領、研發新成果、實現新突破。

那年,苗國強參與全軍某大型演練任務,看到軍種聯合作戰的大趨勢後,本是研究陸上交通規劃的他,果斷做出報考大連海事大學博士的決定。此後,他研發的基於網絡環境的某信息綜合應用系統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能夠讓自己所學為戰鬥力服務,是我最大的幸福。”近年來,苗國強先後參加中俄聯演等20多項重大軍事活動,破解了一大批訓練難題。

2016年2月1日,中央軍委舉行戰區成立大會,吹響了我軍構建聯合作戰體系的號角。那一夜,苗國強徹夜未眠,他深知,這將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跨越。

考驗接踵而至。戰區成立不到兩個月,在一起特情處置中,苗國強憑藉多年保障經驗,用時40分鐘判斷情況、蒐集數據、標繪要圖、撰寫地形分析報告。但一位戰友提出質疑:“敵機在40分鐘內將飛出去幾百公里,等你分析完還有用嗎?”

戰友一席話,讓苗國強如夢初醒。新的指揮體制下,要求測繪導航保障從陸上向多維空間轉變,從保障單一軍種作戰向保障多軍種聯合作戰轉變,原有的陸戰場保障模式滿足不了新要求。

一番鑽研後,苗國強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將紙質地圖搬到網上,實現信息化搜索處理。

儘管有多年經驗,但苗國強的攻關之路仍然遭遇諸多“攔路虎”。在保障隊黨委的大力支持下,苗國強帶著課題進入某軍事院校博士後流動站。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指導下,他很快突破了首個技術難題,成功研製出某型地圖處理應用系統。

3個月後,苗國強便帶著新系統回到單位進行檢驗性試用,測試結果令人欣喜。該系統不僅將工作時間由原來的8小時縮短為1小時,還能實現地圖按需打印……

苗國強深知,下一場戰爭在哪裡,誰也無法預見,只有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勇於超越自我、中流擊水,才能為打贏下一場戰爭做好準備。在苗國強帶隊集智攻關下,經多輪反覆推演論證,系統不兼容、數據對接難等10多個技術難題被攻克,未來戰場指揮地理環境建設方案基本成型。

來不及品味成功的甘甜,苗國強又開始了新的攻關。

上圖:苗國強近影。陳友洪攝

胸怀经纬 为战而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