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當下的工作 告別焦慮性心情

週一開始了,經常有很多人週一就開始期待週五的到來,週末的兩天恨不得可以永遠漫長下去,更是奢望週一永遠都不要到來。

其實,每個人都知道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那麼還在做什麼白日夢呢?快醒醒吧,不做夢,做好自己,享受當下,變成那個快樂擁抱工作的人吧!

五個小秘訣,助你成為職場中最開心的人。

享受當下的工作 告別焦慮性心情


正心

我們的古先賢認為“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那什麼是君子的“本”呢?一是“發心”,解“為何”的問題;二是“願力”,解決“如何”的問題。


享受當下的工作 告別焦慮性心情


我們對自己發心去做的正確事情,如論如何都能無怨無悔地堅持,要想成事,首先需要正心。

人生就是提升心智的過程,而工作是最好的修煉方式。把工作視為最好的修行方式,在工作中磨礪心性,才是人生價值的體現。

修術

時間是最公平的,他從不多給誰一份。是不見成效地窮忙,還是井井有條、事半功倍,取決於你的工作習慣,以及你如何管理時間。

孟子曰:“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心無雜念、安於當下,不僅是學問之道,而且是時間管理的至高境界。建立一個工作日程表,確定做事的先後順序,始終把精力放在一件事情上,你會發現做事的效率大幅度提高。


享受當下的工作 告別焦慮性心情


其次是杜絕拖延。有研究表示,越是聰明的人,越容易拖延。因為聰明的人想得太複雜,他們可能會想象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失敗帶來的負面影響,於是更容易放棄。

這時候我們需要一點鈍感力,對別人的評價不要那麼敏感,行動的阻力就會小很多,正如facebook的那句名言:“完成,好過完美。”

精進

要成為在某一個領域特別厲害的人,精進是必須的,1萬小時理論就是成為專家的標準嗎?其實不然。

你想想看門的大爺,看門時間超過幾萬小時了,他成為保安中的高手了嗎?反之,如果你有目標地訓練,也許花不了1萬個小時,你也可能成為一名專家。

享受當下的工作 告別焦慮性心情


我們看過《最強大腦》,一定對裡面的超強記憶印象深刻。美國心理學家艾利克森曾經做過一個實驗,就是請一位普通的大學生志願者每週來他們實驗室,用一個小時接受記憶訓練:一個人隨即說數字,這個大學生來記。

最初他只能記住8位,也就是我們大多數人的正常記憶水平,經過100多次訓練後,他輕輕鬆鬆就可以記住82個。現在,一個訓練有素的中國孩子去參加這樣的比賽,能記住300多個隨機數字,一字不差。這就是訓練的結果,而他們把這種訓練的方法,命名為“刻意練習”。

協同

你不可能一個人完成所有的工作。越是複雜的工作,就需要越多的人協同。如果給你一個團隊,你怎麼帶?有一種方式叫“手把手”,另一種方式要求你“放手”。


享受當下的工作 告別焦慮性心情


設想一下,如果你整天被別人盯著,被別人教育“你應該這樣,你不應該那樣”,你還會覺得做這件事情有意思嗎?還會有改進的動力嗎?最後,你會把責任推卸在老師身上:“我做不好都是因為按照他的指導,與我無關。”

你在幫助他人成長時,需要做到不評判、不引導,激發對方的意願,自己找到完成的方法。

開創

斯坦福大學開設過一門“發現需求”的課程,其中有一個黏土練習環節,要求每位學生與他的好朋友結成一對,為對方做一個能幫助其吃到最喜歡食物的餐具。有一個典型的案例,一位同學說自己愛吃烤雞,他的搭檔為他做了一整套吃烤雞的工具,這位同學聳聳肩說:“我更喜歡用手撕著吃。”其實他想要的只是一副簡單的手套而已。


享受當下的工作 告別焦慮性心情


請記住,傑出的產品不一定需要什麼高科技,也未必是完美的,但是總能恰到好處地解決客戶的問題。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認真地對待工作,踏實地從小事做起,你可以成就精彩的熱比誰更,也會享受工作所帶來的生命的美好。


*圖片源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