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廷生死斗:光绪皇帝为什么不毒死慈禧太后,看看慈禧的预防手段

古史新谈/文

清朝末年,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与光绪为首的革新派的斗争已经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慈禧太后已经在实质上准备废掉光绪帝。根据《景善日记》记载,慈禧太后召集了满清皇族,召开会议决定废除光绪帝,封他为“昏德公”,昏德意思是昏庸无能道德沦丧。可见对光绪帝有多么不满,并且将端王的长子,立为大阿哥,准备继位。

宫廷生死斗:光绪皇帝为什么不毒死慈禧太后,看看慈禧的预防手段

当然了,光绪皇帝在维新变法的时候,也准备发动兵变,软禁慈禧太后,甚至谭嗣同给袁世凯说的是“去此老朽,在我而已,何须用公”已经准备动手杀掉慈禧太后。

既然已经撕破脸皮,不能共存,那么我不禁有这么一个不想法,为什么光绪不下毒毒死慈禧太后呢。保守派占据主流,控住军队,与其靠一个官小力弱的袁世凯去发动兵变,为什么不从宫廷入手,悄无声息的除掉慈禧呢。而这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下毒,神不知鬼不觉,慈禧太后一死,光绪以皇帝之尊控制宫廷,真相永远不会为人所知。而依靠兵变、举国震动,后果难料,而且但凡慈禧太后有个三长两短大家都知道是光绪下的手。为什么光绪皇帝要舍易求难、舍稳健方法求冒险之举呢。

宫廷生死斗:光绪皇帝为什么不毒死慈禧太后,看看慈禧的预防手段

真相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根本无法下毒。下毒的方法有两个,一个是在饮食中下毒,一个是在药物中下毒。

那么我们看从饮食中下毒可能吗,根据濮兰德的《太后治下的中国》和裕德龄的回忆录《我和慈禧太后》的记录,慈禧太后的正餐每餐必须有菜品100道,这一百道菜品由50名大厨负责,每名负责两道,每名大厨有一名助手,既是帮忙也可以互相监督。而这100到菜品中慈禧太后经常只会吃两三道,所以要在菜中下毒就成了一个概率问题,要保证100%的准确率,就要收买50个厨子,人多口杂,难免泄露。

宫廷生死斗:光绪皇帝为什么不毒死慈禧太后,看看慈禧的预防手段

那么能不能找到慈禧她后爱吃那道菜定点清除呢。据说清宫里有一个规矩,即使是自己最爱吃的菜,每次吃的时候也不能超过三勺,为的就是怕别人知道你的用餐习惯,而进行下毒。除此之外,还有用餐前的试毒环节,由宫女或者太监进行试毒,这两个环节基本可以避免饭菜中的下毒。

宫廷生死斗:光绪皇帝为什么不毒死慈禧太后,看看慈禧的预防手段

印度草药和香料

那么能不能从药物中下毒,我们来看一看御医给慈禧太后问诊的流程。一般给慈禧太后问诊,由4名御医同时进行问诊,这4名太医诊疗完之后,进行商讨,最终确定是什么病,然后4名太医各自进行开药方。这4张药方慈禧太后会让自己身边懂药理的太监一一进行解释,然后把4张药方共同的药物拿出来,其他的药物,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增减。所以最后这张药方根本不是这4个太医的药方,想要靠药物之间的属性冲突来害死慈禧太后是不可能的。那么只有直接下毒了,熬药的规矩是,这4名太医共同去医药房取药,共同熬制,药好之后,分为5份,4名太医一人一份,先当着太后的面喝了,认定无毒之后,慈禧太后才会喝,也就是说除非管药物的太监和这4名太医同时被收买,否则一个人是无法单独下毒的,因为别人不可能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第二点这个毒还必须是慢性毒,不能当场发作,否则试毒环节势必会暴露。综合以上条件,在药中下毒近乎不可能。

宫廷生死斗:光绪皇帝为什么不毒死慈禧太后,看看慈禧的预防手段

中国传统医学

综上所述,光绪皇帝想要下毒除掉慈禧太后近乎不可能,这也是他宁可依靠袁世凯进行兵变,也不肯从宫中入手的原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