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莎:學琴不練琴,到底是誰的問題?

“老師,我們家為了叫孩子練琴,已經整個家庭快鬧翻了”

“老師,她在您這跟在家裡態度完全不一樣”

“我們看他要練琴這麼痛苦,就叫他不要學了但是他又堅持想學…”

這些家長們充滿無助的求救聲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而大部分近乎崩潰的家長們,最終選擇了同意孩子放棄學琴。

有人問,孩子不練琴,真的是孩子的問題嗎?

來看著名古箏家袁莎老師是怎麼說的。

袁莎老師直言:

“孩子不練琴,不是孩子的問題,是家長的問題,是你的智慧不夠。無論你用什麼辦法,就是要堅持和忍耐,不管是哄騙還是威脅,必須堅持!”

誠然,家長抱怨孩子不想練琴,總看孩子身上的問題,但可能恰恰是家長扼殺了孩子的練琴興趣。而家長一旦喪失忍耐,不再堅持,孩子也會隨之徹底放棄!看來,家長的堅持是多麼重要!

袁莎:學琴不練琴,到底是誰的問題?

但很多家長真的是無力勸導孩子了,威逼利誘全用上,孩子還是不願意練琴!那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1、開始學琴的時候,是孩子想學還是家長想孩子學,這一點很重要。如果是孩子想學琴,家長就讓他學,孩子不想學了,家長就說:算了吧,不勉強他了,就由他不學了。這樣一來,就前功盡棄了,前面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也就浪費了。如果是家長想要孩子學,那就要鼓勵他堅持學下去。愛玩是小朋友的天性,學東西也可能是玩玩而已。家長不管他,他學了一段時間就不想學了。如果家長想讓他學,大多數小朋友還是可以堅持學的。

2、有沒有固定的上課時間和練琴時間。有些家長有空就帶孩子來上課或者練琴,沒空就請假或者不來,這對孩子的學琴的影響很大,孩子會認為學不學都無所謂,就不認真學習了。所以,最好有一個固定的學習時間,每週什麼時間上課,什麼時間練琴。就像每天回學校、做功課一樣,習慣成自然就好了。

3、為什麼學琴,目的是什麼。一般來說,是想孩子多學點東西,開發一下大腦,培養音樂素質,或者以後考音樂學院等。最重要的是孩子學會了堅持和鍛鍊了耐性。

總之,孩子能不能學下去,關鍵是家長有沒有讓孩子堅持。

小朋友不是什麼都懂的,家長讓他學就學,家長不管他,他就學不好或者不學了。孩子到了學琴的厭倦期,就要靠家長多跟他溝通,一定要讓他堅持下去。度過了這個階段,之後的學習過程就輕鬆多了。

袁莎:學琴不練琴,到底是誰的問題?

那麼,我們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呢:

1、入門階段需培養堅持精神

幼兒的音樂教育半途而廢者不在少數,培養孩子持之以恆的毅力比學琴本身更有意義。很多人都認為入門階段的啟蒙教育很重要。這一階段對幼小的孩子來說,受點皮肉之苦,形成一定的條件反射是有必要的,但不能當真或過火,適可而止,否則引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對樂器產生反感,將事與願違,適得其反。孩子在練習過程中,由於幼兒的天性特點,注意力的短暫性,要耐心引導。還要嚴格訓導,我們常常會跟孩子說,不是你學不好而受罰,而是因為你不堅持。每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我們總是鼓勵他“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2、隨時抓住孩子的閃光點,給予適當的目標和鼓勵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要隨時肯定幼兒每日、每階段的進步,努力尋找孩子的閃光點。不可以只把學琴當作一種單純的技能訓練,不然,幼兒演奏技能的提高與成人對他期望之間的距離,永遠有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常此以往,會在幼兒心理上蒙上陰影,對他的自尊心、自信心都將造成極大的傷害,得不償失。小孩在練習樂器時家長要分階段給予一定的目標,最好是激發孩子學琴興趣的。實踐證明,孩子精神狀態的好壞,決定了每天練琴的質量和效率。

3、培養自習自研能力,提高成就感和學習興趣

引導孩子去研究和感知樂器,從幼兒的視覺理解樂理知識,鼓勵和引導孩子研究自身喜歡的樂曲。每天練琴時,儘管孩子的琴技還較幼嫩,但要由衷地去欣賞從孩子手上流出的稚幼的音樂。我們要給孩子創造一些音樂環境,如去聽音樂會或者聽音樂碟片,潛移默化之中薰陶孩子,增加音樂感覺,在音樂的節奏和旋律中提升學習興趣。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年級遞增,孩子的功課也開始逐漸多起來了。這時候,孩子每天都很容易找出不練琴的正當理由,讓家長接不上話。這時候,需要家長和孩子好好溝通。其實很多孩子在這種時候並不想真正放棄,可又騰不出時間練習。想讓孩子自己騰出時間練琴,可以嘗試由他自己規劃每天的時間安排,在經得他同意的情況下,家長可以適當的調整一下他的時間安排,同時和老師交流詳細情況,做出適當的課程調整。每個孩子都有著不同的性格,各位家長可以自己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