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到底有哪些美食?你絕對想不到

古人夏天竟然愛吃這三道特殊美味,你說你能吃?

你真不一定能接受啊,騷年

古代到底有哪些美食?你絕對想不到

天一熱,古人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飲食。

如何利用食材吃好,古人想出了不少辦法。古人餐桌上有些東西在今天看來很不可思議,甚至有人會覺得噁心,比如吃螞蟻子,不少人可能接受不了,但卻是古人眼裡的難得美味,古人就好這一口。

古代到底有哪些美食?你絕對想不到

古代貴族就食場景,飲食中往往有特殊美味(河南洛陽朱村東漢壁畫墓壁畫)

第一道蟻子醬,這是先秦時特流行的美味,非一般人可以享用的,乃貴族食品。

據《周禮·天官》,周王家的食單上就有這道美味,屬於“醢”[hǎi],即肉醬系列。周王家的肉醬系列十分豐富,周王僅一頓早餐,就得上60甕醢,有蠃醢、脾析、蜱醢 、蜃、蚳醢、豚拍、魚醢等。

其中的“蚳醢”為何物?蚳讀作chí,東漢學者鄭玄就此作注稱,“以蚍蜉子為醢也。”蚍蜉子就是螞蟻卵,可見“蚳醢”就是蟻子醬。

醢是怎麼做出來的?鄭玄有這樣的介紹:“作醢及臡者,必先膊幹其肉,乃復莝之,雜以梁曲及鹽,漬以美酒,塗置甀中,百日則成矣。”從鄭玄的說法中可以知道,這裡肉醬的做法還是頗有講究的,用動物肉作原料,加上曲、酒、鹽等醃釀而成,但用料極其嚴格,如豬肉醬必須用小肋條肉。

具體到螞蟻子醬,則須是螞蟻的卵,鄭玄所說的“蚍蜉子”就是這意思。

古代到底有哪些美食?你絕對想不到

螞蟻窩,白色的就是蟻卵

醢由“醢人”專門製作,醢人相當於周王家的肉醬製造廠廠長,手下有閹奴5 人、女醢20人,另加女奴40人。這些人只管製作,原料的來源由另外一班人供應。蚳便由“鱉人”去尋找,專挖螞蟻窩,《周禮·天官》是這樣說的:“祭祀,共蜱、蠃、蚳,經授醢人。”

醢人制作出來的蚳醢一類肉醬,專供“天子饋食”和“祭禮”之用,食用乾肉片時,必用蚳醢,蘸著吃。

蚳醢雖是先秦時期貴族餐桌上的一道佳餚,但至晚在唐時,有的地方仍當美食。唐昭宗時曾出任廣州司馬的劉恂,曾記錄下當年嶺南人吃蟻卵醬的風俗,其在《嶺表尋異》中稱:“交、廣溪洞間,酋長多收蟻卵,淘澤令淨,滷以為醬。或雲其味酷似肉醬,非官客親友,不可得也。”

古代到底有哪些美食?你絕對想不到

《嶺表尋異》內頁

嶺南屬於熱帶地區,蟻類極多,加上當地貴族好蟻卵醬這一口,當地有人專門做螞蟻子生意,連窩賣:“有席袋貯蟻,子窠鬻於市者,蟻窠如薄絮囊,皆連帶枝葉,蟻在其中,和窠而賣之。”

南宋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六)引唐段公路《北戶錄》,亦提到嶺南人挖螞蟻窩做醬的事情:“廣人于山間掘取大蟻為醬,名蟻子醬。”

古人崇尚的第二道美味,是“蜩”,至今很多地方的人們仍喜食。

蜩讀作tiáo,學名“蟬”,就是俗話說的“知了”。據《禮記》,用知了製作的菜餚與蚳醢,都是先秦時供“人君燕食”上等食品。

古代到底有哪些美食?你絕對想不到

憶兒時捕蟬

中國人食蟬史不比吃蟻子晚,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南方人就捉知了食用了。當時孔子到楚國去,走出樹林,便看到有一個駝背老人正用竿子粘知了,十分熟練,就像在地上撿取一樣,這種捕蟬方法與我們小時候一模一樣。孔子當時很驚奇,還特地詢問了老人的捉蟬經驗。此即《莊子·達生》所謂:“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痾瘻承蜩,猶掇之也。”

魏晉南北朝時,人們對蟬這口美味似乎更有興趣,快把蟬吃絕種了。為此,三國才子曹植還寫了一篇《蟬賦》,記述了蟬一生遇到過各種天敵,最後的“天敵”竟是廚師:“委厥體於膳夫,歸炎炭而就燔。”

燒烤知了,似乎是古今都流行的吃法,南北方也差不多。乾隆《潮州府志》中記載當地人的吃法,也是這樣:“潮人常取蟬,向火中微炙即啖之。”

古代到底有哪些美食?你絕對想不到

捕蟬,一女子正欲捕捉樹上知了(唐代章懷太子墓壁畫《觀鳥捕蟬圖》,局部)

南北朝人很會吃蟬,發明了不少經典吃法。《齊民要術·菹綠第七十九》(卷第八)記錄了時人的“蟬脯菹法”:“捶之,火炙令熟。細擘,下酢;又云:蒸之。細切香菜置上;又云:下沸湯中,即出,擘,如上香菜蓼法。”

從《齊民要術》所記來看,古人吃蟬很用心思,至少有三種吃法:要取蟬的胸脯肉,或烤或蒸或下沸水焯,然後在加酢、香菜、蓼等佐料,上餐桌食用。

古人喜事的第三道美味,炸蛆蟲,亦可能是當今很多人不能接受的。

食蛆蟲會讓人感覺很噁心,但和上面說的古人餐桌上的兩道美味道理一樣,其實都是古代流行的“食蟲風尚”中的一部分。

追溯起來,此食俗應該源於原始時代,在無力征服大動物的年代,捕捉昆蟲是人類獲取優質蛋白的主要手法。現代科學已證明,螞蟻卵、蟬、蝗蟲的蛋白質含量比雞肉還豐富,說明古人眼光之獨到。

古人喜歡食用的“蟲類”食物相當豐富,蠐螬、牛蜢、蚊子、蜻蜓、天牛、龍蝨、蠶蛹等等,都曾是古人的盤中餐,有一些至今在食用,如蠶蛹,就是現代人還在吃的食物。

如過去雲南那邊的貴族,喜歡吃棕樹上長的一種大蟲卵。這種蟲,穴居棕木中,靠吸食棕木根脂長大。棕蟲呈黑色,粗如手臂,狀如海參,當地人視為珍饌。

清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引《滇南各甸土司記》,便提到這種情況:“騰越州外各土司中,把“土司餉貴客必向各峒丁索取此蟲作供。連棕皮數尺解送,剖木取之。作羹絕鮮美,肉亦堅韌而瞍,絕似東海參雲。”

在古人所食的“蟲”中,有一種“五穀蟲”最為特別,也是古人特好的一口,傳統名點“八珍糕”中凡好吃的,必含“五穀蟲”,清末慈禧太后最愛吃這種糕點。

古代到底有哪些美食?你絕對想不到

小炒蛆蟲

“五穀蟲”是什麼蟲?古人稱為“肉蟲”,其實就是令人作惡的蛆,系大頭蠅一類昆蟲的幼蟲,廁所、糞坑這些骯髒的地方,是其最理想的滋生環境。

蛆這道美味,我想即便是超級吃貨,也未必能吃下去吧。

但食用的蛆可不是糞坑裡扒出來的,乃專門培養。過去有錢人家,從“腐肉生蛆”現象上得到啟發,有意讓鮮肉變質生蛆,如此這般長出的蛆,質量和口感均佳,被美稱為“肉筍”或“肉芽”。

這種肉蛆越嚼越香,俗話的“嚼蛆”一語,即由來此而來,至今有的地方尚存這種食俗。

據旅居歐洲的朋友說,現在歐洲有一股“嚼蛆”美食風。如在德國,便有不少人喜歡“嚼蛆”,對這種肉蟲讚不絕口,有的餐飲投客人所好,專門製作“蛆味大餐”,生意相當好。

推出的蛆色拉、蛆冰淇淋、蛆巧克力沙司、油炸蛆、牛肉蛆湯等冷熱“蛆品”很受歡迎。由於德國本地蛆的口味不好,有的餐廳還從重口味的墨西哥進口來高檔蛆,滿足食客需要。在意大利,也有類似的“蛆味”供應。

有一種口味極好的乳酪,裡面就有蛆,更恐怖的是,是活蛆,有活蛆才好吃。有一種名叫“卡蘇馬蘇乳酪”(formaggio marcio)流行品,就是這樣的活蛆乳酪。不少中國去的留學生和旅客,仗著膽子吃後都說“味道不錯”。

古代到底有哪些美食?你絕對想不到

意大利“卡蘇馬蘇乳酪”

意大利語formaggio marcio,意思是“腐臭的乳酪”,是位於意大利西北部的薩丁尼亞人的傳統羊奶乳酪。卡蘇馬蘇乳酪以佩克里諾乳酪為材料,通過酪蠅幼蟲的消化作用,人們讓食材“腐爛”掉。

為了增加口感和促進乳酪中乳脂的分解,刻意將蛆添加於其中物。沒蛆不好吃,食客享用時,蛆還活蹦亂跳的,一起吃下肚子。不習慣“嚼蛆”的,則會將活蛆弄掉再信用。

現有食品科學早已證明,蛆確是好的“肉品”之一,蛆的蛋白含量竟然超過60%,還含有各種氨基酸。

據我瞭解,現有中國不少地方也興起了“嚼蛆之風”,有專業戶專門培養食用蛆供應飯店。在以珠三角為代表的南方,食蛆其實是很正常的,並不是怪癖,也非重口味。

需要說明的,食用蛆與藥用蛆是完全兩回事情,兩種出處。

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蟲門口》,藥用蛆以六月大熱天從糞坑內取者為佳,淘淨後封於竹筒中,幹後研末,待用。

但在古人的食蟲風俗中,也不排除有另類嗜好。

據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唐朝時,有一個叫鮮于叔明的劍南節度使,就嗜吃臭蟲,把臭蟲當成了山珍海味。

其吃法也特別,頗有講究,要將臭氣排出來:“每採拾得三五升,浮於微熱水,洩其氣,以酥及五味熬,捲餅食之,雲天下佳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