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男孩兒殺母案,為什麼孩子最恨的總是母親?

12月2日晚,湖南沅江12歲男孩吳某康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被打後心生怨恨將母親用刀殺死。最讓我們震驚的是一個12歲的孩子殺死母親後的淡定和從容,以及他說的那句, 我又沒殺別人,我殺的是我媽。

12歲男孩兒殺母案,為什麼孩子最恨的總是母親?

從記者的採訪中可以知道,吳某康剛出生幾個月,母親外出打工,等孩子5歲時,父親也出去務工,兒子一直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平時喜歡借別人手機玩遊戲,零花錢都被他花在了買檳榔、煙或者打遊戲上。兩年前生了二胎母親便回到老家專門看管兩個孩子。因母親管教比較嚴,“他恨母親”。

可以想象一個母親在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剛剛過哺乳期。丈夫沒有出去打工,而是由這樣一個柔弱的女人獨自在外打工長達五年之久。她有多少生活的無奈。而這五年之中,丈夫又是怎麼陪伴孩子的呢?事後記者在孩子的作文中看到。在母親上夜班兒的時候,千叮寧萬囑咐父親要在家好好看護孩子。可是父親轉頭就去打麻將,即使孩子苦苦哀求也不肯留下。這是一個多麼不負責任的父親啊!

12歲男孩兒殺母案,為什麼孩子最恨的總是母親?

父母出外打工,而在家看護孩子的爺爺奶奶又是怎樣做的呢?各種溺愛,即使在發現孩子偷了1000塊錢,爺爺既沒有告訴母親,也沒有進行任何處罰。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原生家庭裡唯一對孩子盡心盡力,盡到了管教義務的只有母親。正是因為她管教嚴格,所以孩子最恨的也是她。想必溺愛他的爺爺,放縱他的父親,在孩子心目中都是好人。母親被殺死後,很多人都在批評母親管教方法不當。但是我想問問,當你面對12歲的兒子,他身上有著各種被溺愛出來的壞毛病。而你只有一個人,孩子背後還有爺爺奶奶做靠山。你承受著經濟和心理的雙重壓力,你能有更好的管教方法嗎?

12歲男孩兒殺母案,為什麼孩子最恨的總是母親?

事情發生後被新聞媒體報道。父親趕回了家裡,給政府寫了一份家庭困難的申請,從媒體發佈的申請中可以看到,隻字未提被殺死的母親,滿屏只有對自己迫不得已回家看護孩子的委屈,以及把孩子甩給社會急切心理。字裡行間可以看到這位母親在這個家庭中所處的地位是多麼的一文不值啊!

這位母親確實在孩子教育上有缺失,但是她也正是中國很多無奈母親的縮影。守寡式的婚姻,既要養家,又要為了教育孩子操心。明明掏心掏肺,盡其所有給孩子,卻因為管教孩子而成了孩子最恨的人。

這次悲劇希望能夠警醒那些認為教育孩子只是母親責任的人。只有所有的家庭成員都擔起應負的責任,孩子才能在一個健康的環境下長大。孩子是母親生的,但絕不是母親一個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