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可爱的小鸡与小鸡炖蘑菇擦边而过


文字记录生活,拍摄多味人生。大家好我是头条号小编拍摄小鸡鸡

小鸡简介 小鸡就是鸡的幼崽,从鸡蛋中孵化。小鸡吃饲料及青菜、小虫、碎米成长。

鸡: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突胸总目,鸡形目,雉科,原鸡属,家鸡种 。

形态特征编辑 鸡的外貌分为头、颈、体躯、羽毛四大部分。

头部 喙:俗称鸡嘴,用于啄食。鸡的喙宜粗、短,略弯曲,颜色一般与胫一致。另外,鸡舌粘膜基本没味觉功能,鸡觅食主要靠视觉和触觉;鸡的唾液腺很发达,分泌多,可迅速采食干粉料或粒料。

脸:宜清秀,特别是蛋用鸡,应无堆积的皮下脂肪和肉,脸毛应细小,大部赤裸,强健者色鲜红润泽而无皱纹。

眼:应圆大而有神,反应灵敏,眼睑宜单薄,虹彩颜色因品种而异。

冠:位于头顶,为皮肤衍生物,能显示性征,雄性比雌性大而厚,如为单冠,公鸡须直立,母鸡则可能倒向一侧,颜色多为红色,肥润、柔软、光滑者为强健。鸡寇也可起到散热作用。

颈部 由13~14节颈椎构成,蛋用鸡较长、细,肉用鸡较粗、短,但都要求灵活伸缩、转动,便于啄食、警戒或梳理、润泽羽毛等。

体躯 胸:胸应深而广,胸骨长而直。肉用型鸡的胸肌发达,胸部肌肉占全身肌肉达40%以上。胸部夹角大则表明胸肌发达,小则瘦。

腹:应有广大的容积,以容纳消化器官和生殖器官。一般以胸骨末端至耻骨间的距离来衡量腹容的大小。产蛋鸡要求一掌以上。

臀:母鸡应丰满而广阔,鸡的两侧耻骨末端并不相接,形成开放性的骨盆,便于产蛋,且常作为判定母鸡产蛋性能的标志,在产蛋期要求宽达三指以上。

胫:胫上有鳞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角质化。多数无毛,一些品种胫部着生有羽毛,称为胫羽。胫呈三角菱形为产蛋高之特征。

生活习性 1、 抗寒力差。初出壳的雏鸡,体温比成年鸡低3℃,要10天后才能达到正常体温,加上雏鸡绒毛短而稀,不能御寒,所以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强,必须依靠人工保温,雏鸡才能正常生长发育。1-30天的雏鸡都要保温,并放在清洁卫生的环境中饲养。30天以上的小鸡,羽毛基本上长满长齐,可以不用保温。

2、 体温高,发育快。一般鸡的体温在40.8-41.5℃之间,所以必须在冬暖夏凉、通风良好的环境中饲养,另外鸡的消化道短,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因此要喂给营养充足,易消化的饲料才能满足需要。


3、 抵抗力弱。特别是雏鸡,很容易受到有害微生物的侵袭。因此,除做好环境的清洁卫生外,还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鸡舍严禁外人进出,环境和笼具要消毒,各种鸡都要定期注射各种预防针。

4、 易惊群。鸡胆小,特别是雏鸡很容易惊群,轻者拥挤,生长发育受阻,重者相互践踏引起伤残和死亡。因此,要在安静的地方养鸡。粗暴的管理,突来的噪音,狗猫闯入,扑捉等都能导致鸡群骚乱、影响生长。

5、 怕潮湿。鸡宜在干爽通风的环境中生长,如果环境潮湿,一些病原菌和霉菌易于生长繁殖。如果鸡舍内潮湿,鸡粪会发酵产生有毒气体,使鸡容易得病。

养殖注意 调节适宜温、湿度,提高雏鸡成活率 初出壳雏鸡个体小、娇嫩、绒毛短,保温能力低,调节体温机能也还不完善,直到3~4周龄,才逐渐完备。因此,搞好防寒保温,调节适宜的温、湿度,是养好小鸡,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适宜的温度为:30~32℃。以后,每5天降温1~2℃,一个月龄后,如外界气温在20℃以上时,可以自然给温,否则应继续保温。温度适宜与否,可观察雏鸡的形态表现:如雏鸡挤成一堆,不

调节雏鸡温度的方法有很多,小群鸡可放于纸箱或木箱,箱内铺垫干草或棉絮,垫料下还可放置热水袋,或用电灯照明取暖。大群鸡可采取温室保育。


另外,育雏舍内若太干燥,鸡体内水分散发量大,不利于雏鸡的生长;若湿度太大,空气不流通,雏鸡容易感染病。适时的相对湿度为55~65%。调节的方法,只要饮水器内不断水即能达到要求;霉雨季节湿度偏大时,可加厚干燥的垫料并及时清理潮湿垫料即可。

图为这只贪玩的小家伙,脱离了小鸡群一脸闷逼。

年轻的母鸡妈妈,到处觅食分享给小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