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千百年前

廣東位於華夏大地的南部地區

與中原的政治中心相隔數千里路程

所以常有百官文人因罪被貶至廣東

其中就有作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文公韓愈

被評為“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

曾因上柬唐憲宗而被貶至古都潮州任刺史

在潮州度過了數月時光卻留下了千古美名

這次來跟著粵遊君一起探索

關於韓愈和潮州的鄉愁故事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湘橋區磷溪鎮下轄的美堤村、仙美村、古堤村、後洋堤村、內坑村等八個村莊,在每年九月初九輪流祭拜韓愈。這是一個重大的節日,村民們會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並搭建戲棚請來潮劇團演出助興,在外工作的村民都趕回村裡參加祭典。

祭拜儀式由村裡的老人主持,老人們身著唐裝,整齊有序地向韓文公畫像行禮。隨後,戲臺上的演員按照習俗身著戲服走下臺來,向韓文公的畫像行禮。

在潮州,從城市到鄉村,韓愈不僅僅是文學世界裡的唐宋八大家之首,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人物,而且已被神化。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潮州廣濟橋

潮汕人常常將品格高尚、功勞突出的人神化,在廟宇裡供奉他們,世代虔誠朝拜。潮州文化學者陳漢初先生認為:

“潮汕人的尊神、祭神風俗是頗有特色的。潮人大體上都神化自然、天象,神化祖先、先賢、民族英雄、帝王和忠臣,並把他們當成神來頂禮膜拜……但也不能簡單地稱之為迷信而一了了之,應該把它作為一種特殊的人文現象來分析和對待。”

但在多神的信仰體系中,韓愈的地位絕對是獨一無二的,城鄉間許多地方可見韓文公祠。而對韓愈最隆重的紀念則是,當地人直接把當地最重要的江河和山改為“韓江”和“韓山”,潮州人稱之為“江山改姓”。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潮州韓文公祠(攝:許偉明)


而且當地人對韓愈的祭拜已經不僅是單純的紀念了,而是將其作為一種神靈,祈求得到他的護佑。這種從尊敬紀念到祭祀、神化的變遷,發生在宋代。▼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韓愈畫像與其《論佛骨表》節選


一個遠離國家政治中心的邊角地方,一個被貶黜的士大夫,兩者的命運有過短暫的交集。那是 819 年,韓愈已經 51 歲,因為勸諫皇帝唐憲宗李純不要過度禮佛,遭到憲宗的不滿,於是被從刑部侍郎貶黜為潮州刺史。

潮州離長安城如此之遠,直到今天,這裡的人還自稱為“省尾國角”。對於遠在長安的皇帝來說,對韓愈的貶黜可以有無數種可能,但他選擇了一個極為偏遠的地方。可見李純對韓愈有多不滿,也可見韓愈有多失意。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地圖上的“省尾國角”——潮州、汕頭、揭陽


但對潮州這個地方而言,這卻是大幸。儘管韓愈在潮州待的時間很短,只有 7 個多月,但在這短短的時間裡,他卻能給潮州帶來長久的影響,這實在令人感嘆。

一般說來,被貶謫的官員如同罪人,不會積極參政,韓愈卻不然,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刀闊斧連續為百姓做了很多實事和好事。

韓愈在潮州的 7 個多月內,主要做了四件事。一是殺鱷魚。二是興修水利,推廣北方先進的耕作技術。三是贖放奴婢。下令奴婢可用工錢抵債,錢債相抵就給人自由,不抵者可用錢贖,以後不得蓄奴。四是興辦教育,請先生,建學校。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潮州祭鱷臺


史料記載,韓愈剛到潮州就聽百姓反映江中的鱷魚之禍,便決心除掉鱷魚,還寫了一篇《祭鱷魚文》。然後,挑選人使用毒矢射殺鱷魚。至今,韓江中游沿江鄉村仍然傳承著糊製紙鱷作為香船驅鱷戮鱷的習俗。

鱷魚有知,其聽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鯨鵬之大,蝦蟹之細,無不容歸,以生以食,鱷魚朝發而夕至也。今與鱷魚約,盡三日,其率醜類,南徙於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終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聽從其言也。不然,則是鱷魚冥頑不靈,刺史雖有言,不聞不知也。夫傲天子之命吏,不聽其言,不徙以避之,與冥頑不靈而為民物害者,皆可殺。刺史則選材技吏民,操強弓毒矢,以與鱷魚從事,必盡殺乃止。其無悔!(《祭鱷魚文》節選)

韓愈在潮州建立了一批學堂,大興文化教育。資料介紹,韓愈找來了潮州有名的秀才和他一起辦學,並幾乎將自己在潮州的所有俸祿投入辦學。

自從“安史之亂”以來,大唐開始呈現衰敗凋頹之象,思想文化界則瀰漫著頹廢、消極的風氣,儒、佛、道 “三教”矛盾交錯。以韓愈為首的一些具有用世之志又信守儒家傳統的士大夫,決心以重新振興儒家精神和經典倫理道德的形式來挽救社會危機,而韓愈也一生致力於“儒學復古運動”。

韓愈以一個人之力,不惜觸犯皇帝直言進諫,深處貶黜逆境卻沒有低迷消沉,而能繼續果敢剛毅,勇於任事。宋代大儒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韓愈豈不就是這一儒家士大夫精神的典範。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潮州韓文公祠附近景觀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韓愈在百越蠻荒之地栽下重教育、重讀書的種子,使得潮州的好學崇文之風尚開始形成,並且延綿千年至今。因此也有“韓愈被貶,潮州受益”的說法。

潮州當地著名文史專家曾楚楠認為,韓愈帶給後代潮州人最大的影響是振興了潮州的教育。“潮州人為什麼崇拜韓文公,(因為)從他來了,振興當地教育,文化素質相對大大地提高。”韓愈開啟的好學之風,在宋代開始顯示出了效果。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潮州元代《三陽志》記載,潮州在南宋時曾有兩座書院,這在當時非常罕見,所謂“潮二書院,他郡所無,文風之盛,亦所不及也”。左圖為龍湖書院。

“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也成了潮州人的格言,古代潮州文風之盛令人驚歎。曾楚楠從史志中發現,南宋末年潮州人參加科舉的考生超過萬人,而當時潮州人大概7 萬戶。

“以一戶 5 口人計,整個潮州 40 萬人。半邊天沒有資格參加科舉,去掉一半,剩 20 萬人。上歲數的老人、小孩去掉,青壯年才剩多少。這種文化氛圍如何?”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潮州古牌坊始於宋而盛於明清,是尊榮顯達、彰揚鄉賢的紀念性標誌建築。


韓愈之前,潮州只有進士3名,韓愈之後,到南宋時,登第進士就達 172 名。潮州人將這一科舉成果的功勞算給了韓文公。

至今在潮州,總能看到一些人沉醉於筆墨詩詞的世界裡。曾楚楠有自成一體的書法。我們一起吃飯時,在上菜之前他將自己最近寫的一組詩歌遞給了我。

當地人中書法寫得好、對聯出得好的人總是受到尊重。潮州人家門口的對聯,有楷書、隸書、小篆。配上家家戶戶精心種養的蘭花等植物,精細的雕刻中總有博古架、漁樵耕讀等內容,詩禮傳家、耕讀傳家則幾乎是潮汕地區每一個規模較大的家族的家訓、祖訓。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廣東省博物館中的潮州木雕展覽

潮州地處廣東省的東南隅,三面環山,這種地理位置使潮州被本地人習慣稱作“省尾國角”,有趣的是,中華文脈卻在這個角落之城傳承至今。一千多年前,被貶官的韓愈開啟了這一切。

韓愈被貶潮州不足 8 個月,

卻贏得潮州人一千多年的敬重和崇拜。

趙樸初先生說,韓愈

“不虛南謫八千里,

贏得江山都姓韓”。

鄉愁裡的廣東丨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細數韓愈在潮州的點點滴滴

素材來源:本文摘自文旅中國叢書《鄉愁裡的廣東》,作者許偉明、餘婷婷,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章原標題為《 韓愈:貶官八月換潮州千年》,作者許偉明,攝影許偉明,部分圖片來源於文化潮州微信公眾號、潮州市政府官方網站、廣東省博物館官方微博、廣東旅遊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