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藥神》:沒有那場散夥飯,程勇還能成為“藥神”嗎?

《我不是藥神》:沒有那場散夥飯,程勇還能成為“藥神”嗎?

近日,影片《我不是藥神》火遍整個網絡,短短五天就達到了17億票房的優秀成績,讚譽聲一片。大家都臣服於徐崢對程勇角色的完美演繹,也驚訝於王傳君對新角色的自我突破,更感嘆於文牧野對現實主義的有力批判。

觀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劇中的那場散夥飯是整部影片的一個節點。前半段多是一些詼諧幽默的片段來闡述和鋪墊情節背景,後半段的沉重的現實主義氣息濃烈到每個人都壓抑到不能言語。

《我不是藥神》:沒有那場散夥飯,程勇還能成為“藥神”嗎?

其實,這場散夥飯的編導對於程勇這個角色來說是他真正成為“藥神”的一個轉折點。

片中的程勇起初只是為了給父親籌集做手術的費用才答應了呂受益的請求來到印度開始了代購仿製藥“印度格列寧”。儘管價格比天價格列寧要便宜許多,但其主要目的仍是為了謀取利益。

《我不是藥神》:沒有那場散夥飯,程勇還能成為“藥神”嗎?

隨著銷量的增大,程勇對於法律的恐懼也隨之增大,故而答應了張長林提出的條件,把進藥的渠道賣給了他。這也就有了這場散夥飯的故事情節。

程勇宣佈不再賣藥的事情之後,所有人都很氣憤,但還是出於以往的尊重各敬了一杯酒後走出了小店。他們雖然對程勇的決定表示一定程度上的理解,但是還是對他的膽怯而表示失望到底。因為他放棄的不僅僅是賣藥的生意,更多的是放棄了病人們對生命的更多可能。

《我不是藥神》:沒有那場散夥飯,程勇還能成為“藥神”嗎?

故事到了這裡,就基本是推上了本片的高潮。呂受益的逝去、黃毛的犧牲、病友們對生命的渴望,這些一步步的把程勇送上了真正意義上“藥神”的稱號。

這個時候的程勇不再以營利為目的,以進價的價格把藥賣給所有需要的病友,甚至在印度藥廠關閉的時候以更高的價格從藥店購回的印度格列寧仍然保持原價賣給他們。他的行為是為了彌補之前對他們的愧疚,也是為了給所有人多一個生活下去的希望,也贏得了所有病友們的尊重和信任。

程勇被警察抓住的那一刻,內心其實是心疼的。他知道自己逃不了,但是為了讓病友多帶些藥逃走特意堵住了警察的車,眼神中沒有半分對法律制裁的恐懼。但是看到逃走的病友又被截回來的那一瞬間,那種恐慌和不安才跑了出來。他擔心的不再是自己,而是那千千萬萬等著藥物活命的人們。

《我不是藥神》:沒有那場散夥飯,程勇還能成為“藥神”嗎?

成為“藥神”不是程勇的本意,但是他還是接起了這個重擔來為病友們謀求希望。

生活就是這樣,沒有誰過的比誰容易。

但是也請不要失望,因為希望一直都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