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助力真實產業,踐行價值金融

12月18日,2018(第十六屆)中國互聯網經濟論壇在京舉行,樂賺金服創始人及總裁王偉在現場發表主題演講。她認為:供應鏈金融在中國潛力無窮,但缺口仍然十分龐大,供應鏈金融恰逢其時。經銷商的特點是在某一個時段資金需求量會增加,但是另外的時間段會有大量的閒置資金。同時海爾具有強大的售後資源,這些資源加在一起,就具有了非常天然的供應鏈金融的優勢。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來說,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用戶基礎是不可撼動的。金融科技和金融機構慢慢會走向互相賦能,未來不排除強強聯手。消費模式的升級,傳統消費會從價格導向量入為出轉向價值導向、生活品質。理性消費保守消費會轉向信用消費。中國六大新興消費金融的領域很多現在的發展並沒有到飽和階段,這也是未來細分的增長點。


王偉:助力真實產業,踐行價值金融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很榮幸能有機會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們這幾年的體會,包括對未來行業趨勢的看法。樂賺金服是基於海爾產業鏈裡的一家金融公司,當初的初心定位主要是看準供應點金融市場,現在我們開始向消費金融領域延伸。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這些年的感悟。

供應鏈金融在中國是非常有市場需求的,中國中小微企業總量有5600萬,他們的市場需求是非常巨大的。真正的市場需求有4.5萬億,但是能夠滿足他們融資需求的只有2.5萬億,缺口達到1.9萬億美元。過程中海油社會經濟、基礎環境的變化。

可以說供應鏈金融恰逢其時。第一,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缺口巨大。第二,新興的金融業態興起,恰好有利的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缺口進行了補充。中國的製造業已經從1.0的版本,原始粗放的生產規模開始轉型升級,向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方向轉移。信息化、電子化的管理成本效能,信息獲取的速度大幅提高,從風控的角度看企業內部的管理效能和質量,也會大幅的提高。最後就是政策。國家政策本身對這方面也是非常支持的。做融資不一定要從非常龐大的金融財團那裡獲取,還有其他渠道會對融資難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補充。

海融是我們在供應鏈金融方面的品牌,主導的是供應鏈金融。先看一下海爾產業鏈的資源。首先,它有很多上游的供應商,大概是5000多家。對於供應商,海爾會進行分層管理。中小供應商同樣有融資難的問題。其次,海爾在全國有3萬多家經銷商門店。經銷商門店很好理解,根據銷售週轉週期進行備貨,對資金鍊的需求就一定會被放大。一個銷售季節走完了,比如夏天是空調季,空調走完了,9月份需求就沒有那麼大了。所以,經銷商的特點是在某一個時段資金需求量會增加,但是另外的時間段會有大量的閒置資金。同時海爾具有強大的售後資源,有9萬多輛社會化貨運車的資源做大宗物流配送。所有這些資源加在一起,就具有了非常天然的供應鏈金融的優勢。這也是我們當初為什麼選擇進入這個領域的原因。

把供應鏈金融拆開來看,供應鏈金融的玩法有很多,可以做上游的上游,也可以做下游的下游。下游可能就是批發商、經銷商到實體門店,實體門店更容易接觸到消費者。整個生態鏈條完全展開就會變得非常巨大。我們操作的時候,會根據生態流轉的環節來展開。比如我們會做貨壓、商票、訂單、物流,以此為抓手開發金融貸款產品,同時也可以從內部的管理系統入手。比如我們有采購的系統、物流的系統、輕結算的系統、ERP系統,或者在貨物流轉,或者在資金流向,或者在信息管理上要有先發先決的優勢。到金融產品的最終落地,會產生比如是基於信用做的金融資產,還是基於物品抵押、票據抵押。我們公司是2014年底成立的,每年交易量放大的規模都很大,是屬於穩健增長有社會需求的領域。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獨特的風控手段,簡單的說就是“三流合一”。所謂“三流”就是資金流、物流和信息流。資金流比較好解釋,無論你的貸款是怎麼用的,我首先要掌握公司資金週轉運營的情況。如果你是經銷商,我要知道你需要多少資金去進這批貨,大概的回款週期是多長。比如資金佔用的時間、資金流轉的速度、資金閒置期的配比效能,我們都要進行估算。我們的體系內有一家支付公司,叫快捷通。我們也可以通過支付的手段,比如做定向支付或者掌握經銷商所有資金流轉的信息,加強對他資金需求的預測。

在物流管理方面,我們也一樣可以根據他的物流週轉情況進行判斷。比如業務銷售的發展是不是跟行業的發展水平一致,會體現出流轉週期季節性、行業性、地區性的特點。信息流的作用就更大了,不僅有產、供銷、庫存、週轉等等信息,行業信息、經濟週期信息都可以 通過大盤進行精準的判斷。比如貸款的機構是屬於很健康的擴大再生產狀態,還是屬於運營虧損需要資金補充增加健康性的狀態,這兩種不同的資金需求,風控的結果也一定是不一樣的。

比如我們在家電行業深耕,一般整套家電購置無外乎是結婚、搬新家、換房子,這時就會對家電的產銷產生巨大的影響。其他和家庭相關的屬性還有哪些,我們可以把傳統的系統優勢進行擴大。比如衛浴、傢俱、家裝,一定跟家電的產品屬性有類似,更換週期、用戶的匹配度都是高度類似的。所以,我們可以擴大的去看家庭家居生態圈的特性,然後尋找機會,把我們已經形成的資源優勢複製在這些新興的領域裡。

用戶體驗非常重要。比如用戶會從對安全性、對投資回報率的追求,會升級到不僅要求安全,還要求安心。比如是不是一段時間就讓我瞭解我的資產狀況,而不是需要我不停的上線更新。資產,我們追求的是多角度、多樣性,根據用戶的不同投資目的做不同的資產匹配。同時還要快捷,因為中國個人用戶之前可選擇的渠道不是很多,所以當大家滿足了基本的需求和收益之外,感性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同樣根據需求的延伸我們還可以做一站式的金融服務。不僅在他缺錢的時候給他做貸款融資,還可以在他資金富餘的時候做理財,把他們的閒散資金利用起來,讓其有投資回報率。

中國用戶對於理財投資經驗和知識不是很豐富,從盲目的追求高風險到大家可以更聰明、更理智的做一個智慧型的投資者。有幾個概念一定要有,首先高回報後面跟著的一定是高風險。資本市場講究的是風險定價,沒有免費的午餐,任何高回報背後一定潛藏著高風險,這就需要一定的知識和經驗去理解、去評估,做出客觀的判斷。我們很少有做到像歐洲、美國那樣的基於風險地價,我們在這方面的認知是不夠的,所以對於風險和回報一定要客觀的看待。

其次是不盲目的跟風。我接觸的很多客戶,包括我的朋友,他們經常會說我踩了一個坑。進坑多半是因為他認識的周邊的朋友做了一件事,他認為不錯,所以也跟了進去。但前提是每一個投資用戶自身的需求和投資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所以一定要做到不盲目的跟風,要明白不同資產類型可能帶來不同的風險指數,可能的處理和風險的方案都需要有一定概念性的掌握。同時也不要過於保守。一般市場上發生風險,接盤者往往都是最後一棒。一定要客觀的判斷週期的長短,這一棒最終什麼時候落下。對於金融的衍生品也要了解,有的並不是那麼可怕,有的合規機構操作的新型理財產品並沒有那麼可怕,這個時候要對行業本身、對產品本身,包括對自己投資需求的目的都要有客觀的分析。

比如理財的目的是為了子女的教育投資,它和養老投資一定是不一樣的。或者我是為了給自己充電,希望在教育上加大力度進行投資。也有可能是剛需,需要換房,要做房貸。比如換房和買房資金槓桿的需求一定是不一樣的,這時就要主動進行學習,因為不瞭解就無法做判斷,會喪失一些很好的市場機會。

這張圖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供應鏈金融在未來行業的展望,它會從原來比較傳統的產源資源優勢慢慢的分化。傳統的機構和金融科技公司和Big Tech之間的融合和演變大概的態勢。金融的行業慢慢會從傳統資源型的驅動走向技術型的驅動。Big Tech的優勢是什麼?一定是在信息的獲取、信息的處理、信息的使用方面。作為科技公司,這是他基因裡自帶的,尤其是在數據積累方面。現在很多電商平臺在做消費金融產品,無外乎他掌握了大量的用戶線上消費行為數據。所以,他在形成消費者行為風控模式的時候,會比傳統的金融機構更有優勢。同樣,營銷規模、信息處理等等方面的效率,也一定是超越傳統行業的。這裡傳統行業不僅僅指金融機構。

金融機構的傳統優勢:第一,人才。金融機構在中國已經有幾十年的發展歷史了,但真正的科技公司做金融時間是很短的。所以在人才資源和經驗儲備方面,金融機構是絕對的領先者。第二,在風控系統和模型上他們也是領先的。有了數據是做菜的原材料多了,最後能不能做成一桌好菜,這時就要看風控系統的能力了。第三,營業網點。由於信息的普及和提高,營業網點相比以前是變少的,但是它們的優勢也是不可替代的。它對用戶的信任和品牌的建立是有巨大價值的。第四是用戶。傳統的機構,尤其是幾大行,幾十年積累下來的用戶基礎是不可撼動的。基本把消費、收入等等經濟數據已經積累下來了。

金融科技和金融機構慢慢會走向互相賦能,未來不排除強強聯手。比如工行、建行、交行都會跟科技公司聯手開發消費金融類的產品或者聯合髮卡。慢慢的供應鏈本身也會從傳統的純意義上的供應鏈,慢慢的會向生態圈或者大的生態圈進行擴張。因為這些行業一旦聯繫以後,很多邊界會模糊、會打開。

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的滲透率和歐美國家相比差距是很大的,美國消費信貸支出差不多佔GDP30%,中國只有近20%。消費信貸的餘額整額佔消費信貸增長的比例也還有很大的空間。中國原來消費信貸參與的主體主要是以持牌的金融機構或銀行為主,但是在美國會有很多非銀公司支持。

中國目前主要的參與主體開始發生演變,從銀行機構發展到科技公司、持牌類的消金機構,同時也有創業類的新興的消費金融公司,再加上傳統的銀行業。場景上也會慢慢的發展,比如消費價格在提高,消費的頻次和滲透的領域也在增加。傳統意義對消費的理解可能是買房子需要貸款,因為付不起全款,但現在消費的概念不是付不起,而是我覺得這樣更有價值。比如我的消費信貸貸款率很低,投資理財的貸款率很高,中間存在一定的利用空間。所以無論是消費金融的從業者,還是用戶本人,加速行業發展的進入點多種多樣。還因為本身中國在進行消費升級,消費金融也進入了巨大的利好時代。

消費模式的升級,傳統消費會從價格導向量入為出轉向價值導向、生活品質。理性消費保守消費會轉向信用消費。中國六大新興消費金融的領域很多現在的發展並沒有到飽和階段,這也是未來細分的增長點。

最後跟大家分享一下未來消費金融的發展趨勢。

第一,渠道的變化。線上線下會混合“雙打”。電商平臺大家都能理解,淘寶、天貓、京東。線下門店的實體店大家也能理解,比如我到宜家去買傢俱,或者到沃爾瑪去買生活必需品。這是很概念的理解,但是慢慢消費金融領域線上希望向線下滲透,去做體驗店。因為消費者如果對你的產品一無所知,他就希望線下體驗之後再購買。宜家家居開門店堅持了很長時間不做線上門店,但今年開始轉移。因為他發現他如果不能把線上門店開起來,這對他中國的銷售業務會產生影響。因為他們銷售的是家居產品,很多人看了一張床,讓他馬上揹回去是很難的,但是體驗完之後,網上下單,你給我送回家,這種模式是消費者能接受的。所以現在大家開始紛紛佈局線下的體驗店。比如盒馬生鮮或者超級物種,都是把線上可以銷售的比較好的東西搬到線下實體店。消費完一次以後,未來二次購買就沒有什麼擔心和顧慮了。

第二,人群的演變。一線、二線城市對於預期消費,對於信用卡概念比較接受的人群是有這個認知的,但是三線以下城市或者農村,很多人因為沒有信用卡,所以他就沒有徵信分。沒有信用消費的記錄,就很難符合消費公司的風控模型。所以一個機會就是徵信領域的空白。怎麼把以前沒有信用卡,沒有信用消費的這群用戶進行轉化。這也是現在一個比較巨大的場景,即從信用用戶向無貸款的人轉變。

第三,品質升級。之前我們一說消費,大家更多的追求的是我餓了我要去吃飯,原始的需求就是我需要吃飽,但是現在要有海景、要能燭光晚餐。這也是一種趨勢,從生活的必需品到追求生活品質的改變。簡單來說就是從追求硬件消費的需求轉向軟件消費的需求,其中內含附加值的增長是非常巨大的。比如買一個手帶,有品牌和沒品牌的做工可能是類似的,但是價格差了不止10倍。這是未來巨大的增長空間。

這就是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