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投資者2019年將蜂擁至加密領域的6大原因

在過往的 6 個月中,數字加密貨幣價格跌宕起伏,引發了不少懷疑論調。而事實上,我們正在經歷的“加密貨幣的嚴冬”並不是一件壞事,這是對加密貨幣生態系統健康的修護和淨化。這樣的修護和淨化可以把長期價值創造者與短期的投機者區別開來。所以,我們應該相信,嚴冬之後“加密貨幣的春天”就會到來。

機構投資者2019年將蜂擁至加密領域的6大原因

為什麼說機構投資者將引領加密貨幣領域,在 2019 年實現反彈呢?以下是 6 大原因:

第一,以美國為代表的國家對加密領域持“建設性”監管態度。全球的監管機構都已經意識到了,即使還有很多問題有待商榷,數字加密貨幣的存在是無法改變的。比如說,在數字加密貨幣領域還存在以下這些問題:(1)利用虛假 ICO 項目來詐騙投資者;(2)界定證券性代幣(security tokens)和實用性代幣(utility tokens )的差別;(3)與區塊鏈領域的企業合作,制定適當的法規,在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同時,不損害創新積極性。儘管想要制定出公認的標準還需要幾年時間,但總體而言,當前行業和監管機構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第二,加密貨幣提供了一個獨特並且具有吸引力的收益和波動性組合。之所以說加密貨幣是有吸引力的,是因為它和其他類型資產的相關度比較的低,例如,與債券是負相關的,和黃金是零相關的。換句話說,加密資產為投資者提供了一個實現股票和證券投資組合多元化的理想標的。研究表明,一般而言,在一個投資組合中如果包含 2% 的加密資產,其回報率可提高 200 個點;如果投資組合中含 5% 的加密資產,其回報率可提高超過 500 個點,這相當於典型的股票、證券投資組合的回報率的兩倍。

第三,機構式的託管方案將很快進入市場。加密資產高速增長,迫切需求優秀稱職的託管人來代管。但是能滿足監管機關和投資者嚴苛的安全要求的加密託管人鳳毛麟角。Coinbase 是全球聞名的加密貨幣交易所,它通過與 ETC 合作已經推出了加密貨幣的託管服務。此外,ItBit (新加坡最受廣泛認可的比特幣交易所)和 Xapo(比特幣的安全存儲服務公司) 也已經開始提供類似的託管服務,我們可以期待後續出現更多類似服務。

第四,加密貨幣期貨、衍生品和遠期合約或將問世。今年年初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性極大地提高了市場對加密衍生品的需求。在加密衍生品交易中,投資者不需要持有基礎加密資產,仍舊可以享受到潛在收益,同時減少損失,就像常規的貨幣對沖一樣。雖然很多加密貨幣交易所並不具備直接銷售比特幣的資格,但是投資者可以通過在 BitMEX,LedgerX 和 OKCoin 等交易所交交易期貨合約來預測加密貨幣的價格。機構投資者使用期貨合約交易甚至會影響到加密貨幣的價格,特別是比特幣的價格。美國的芝加哥商業交易所和芝加哥交易所提供期貨,也進一步向我們證實了加密資產市場需求的擴大。

第五,批准加密 ETF 迫在眉睫。當前市場迫切需要一個部門或基於市場的交易基金來幫助投資者分散風險。像 Gemini 和 Bitwise等加密貨幣領域公司,已經遞交了 ETF 申請。雖然到目前為止,監管機構還沒有通過任何 ETF 相關的申請,但未來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改變立場也並非不可能。因為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關注的重點並不是 ETF 本身,而在於遏制平臺上 ETF 欺詐事件。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SEC 終有一天是會通過加密貨幣 ETF 申請的。

第六,大型金融機構正在積極籌備加密貨幣類產品。加密資產的蓬勃發展吸引了機構投資者們的注意。像高盛集團(Goldman Sacs,國際領先的投資銀行 )、美國富達投資集團(Fidelity ,目前全球最大的專業基金公司)、貝萊德集團(Blackrock,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集團)都已經著手開始研發加密貨幣類產品,研究底層區塊鏈技術。高盛集團已經在緊鑼密鼓地籌備設立比特幣交易專櫃。富達投資集團一年前首次推出了加密基金,並積極組建加密貨幣託管團隊及其他相關服務團隊。貝萊德集團最近正在計劃入局比特幣期貨市場。我們期待更多的機構進入這個行業,並提供豐富多元化的加密衍生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