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眾第三品牌這件事沒那麼擰巴

文源自吳聲汽車 文 | 吳迎秋

近日,一汽-大眾即將推出第三個品牌的消息被媒體證實後,引起了不少關注。在大多數人看來,在擁有大眾和奧迪兩個品牌後,又增加了一個全新品牌,無疑將增強一汽-大眾的企業競爭力。但我也注意到,個別輿論對此卻多少有些敏感,聯想過多,不知不覺將一個簡單的企業行為複雜化了。輿論將對這件事的關注點引向了市場以外,這肯定是一汽-大眾事先沒有預料到的。


一汽-大眾第三品牌這件事沒那麼擰巴


主觀化、情緒化是當前輿論場客觀存在著的特點。這個特點背後往往會將一樁小事放大了看、往大了說,扭曲了事實也常常會發生。俗話說,看熱鬧的不嫌事兒大。有時我們很難說,這種情緒和觀點的表達方式有什麼問題。一汽-大眾在這件事上應該有自己的承受力。對企業來說,此時要做的事就是按市場的規律辦事,滿足消費者需求,因為這是最真實的。

我很贊成絕大多數人的意見,推出第三個品牌就是企業的市場行為。其實,這件事在5、6年前就有動議。並不是個別輿論說的:看到了今天自主品牌汽車發展了,大眾汽車想推出一個第三品牌來“打壓”自主。那時候,自主品牌還沒有今天這樣的業績可以拿來說說的。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不是今天才有的事,相信所有的汽車企業都會認真研究如何獲得最大的份額。這其中,消費需求的變化應該是他們首先要考慮的。今天的中國汽車市場,年輕化、個性化已經成為主流汽車消費人群的主要需求。一汽-大眾第三品牌的定位就確定在了年輕化和個性化,這一點非常吻合當前汽車市場的趨勢特徵。僅憑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推斷新品牌一推出就有了很好的市場基礎了。

據瞭解,兩個月後,德國大眾將在總部狼堡舉行發佈會。大眾集團高層將親自揭幕新品牌。可以看出,德國大眾方面對此事的重視程度。資料顯示,大眾集團目前旗下有十一大汽車品牌,包括大眾、奧迪、斯柯達、西雅特、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布加迪、斯堪尼亞、MAN(曼)、大眾商用車,此次宣佈的由一汽-大眾首先推出的第三品牌是在大眾品牌下的子品牌,絕不是個別輿論說的是一款臨時拼湊的車,更談不上“廉價“的產品。大眾這樣的品牌佈局也絕不可能用“廉價”去砸了自己的品牌。即使退一萬步講,推第三品牌是因為看上了中國10萬元以下的市場,大眾也絕不去做這得不償失的事。一汽-大眾總經理劉亦功在與一些媒體交流時也強調了,第三品牌下的產品一定會嚴格按照德國大眾質量標準生產。

我這裡很想說說第三品牌的命名。說實在的,這個品牌該叫什麼的確有點讓人糾結。網上有過一些傳言,無非是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是,既然叫全新的品牌就應該用全新的名字;另一種認為,一汽-大眾過去長時間來積累了良好的口碑。無論是從產品性能、質量,還是服務體系都是很好的品牌資產,用其中任何一個產品的名字都會帶來好的聯想。但前者的問題是短時間內叫響一個品牌不容易;後者的風險是容易被人誤解成舊瓶裝新酒。事實上,目前市場上大家對傳統品牌汽車的普遍看法是缺乏新意。這從目前中國汽車行業中出現了一批新造車勢力車企可以看出,只要有新意,後進入品牌也有機會。此次個別輿論對第三品牌持不同觀點,就是將第三品牌這件事理解成了老技術、老產品的一次市場投機。這還真的提醒大眾,在如何命名這個問題上要慎重,最重要的是,要把來龍去脈講清楚。據瞭解,第三品牌下的產品將來自德國大眾最新的技術平臺,除了保障原汁原味的德國品質和風格外,還將引入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歡的車聯網等新技術。新品牌一定是全新的東西,這一點大眾方面應該非常明確地傳遞給大家。

很顯然,第三品牌能否成功,如何創新顯然是問題的關鍵了。據瞭解,最近,劉亦功在與外界交流時就反覆提到了這一點。他認為,圍繞著第三品牌的推出,在產品上一定要創新,但這種創新首先要基於對市場的創新洞察。新技術、新需求始終是新品牌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參考指標。營銷模式、渠道建設等方面同樣需要模式創新。據瞭解,明年新品牌推出後,將採用獨立的營銷體系,有220多家經銷商網絡建成。在終端佈局方面,不同於傳統的4S店,用戶選車環節中,新品牌更多強調場景互聯網體驗,採用數字化展廳+出行APP摩捷深度試駕的模式,帶來更高效的用戶體驗;在售後服務環節,中國市場將共享一汽-大眾售後網絡,提高傳統4S店的售後效能,這是在4S店業態基礎上的一種突破。可以說,新品牌的創新汽車經銷模式,瞄準了時代的發展趨勢,這樣的思路和做法是對頭的。無論如何,一個全新的品牌在市場上能否成功,消費者的感受是最重要的,而這樣的感受在當前與過去有一個明顯的差別,不僅看好的一面,還要看新的一面。就像當前汽車行業出現新造車勢力一樣,他們更多靠出新,因為在年輕的消費者那裡,傳統的汽車“老套”了。從這個層面講,第三品牌如果能兼顧傳統的優勢,又能做到創新,不僅有紮實的市場功底,還能在新時代、新技術的大背景下順勢而為,滿足消費者全方位的新需求,哪有不成功的理由呢?我相信無論是德國大眾還是一汽-大眾應該是清醒地看到了這一點的。如果有人非要分析大眾推第三品牌的目的,一定要從這個點上去找。

源於市場,源於消費者,一汽-大眾第三品牌這件事沒那麼複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