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射洪的通泉路吗?它的背后是那个被遗忘的通泉县

在今天的射洪城西,有条路叫通泉路,今天的故事就从这里说起。

你知道射洪的通泉路吗?它的背后是那个被遗忘的通泉县

很少有人去追问这条路名字的由来,又或是只把它当作了一条普通的道路。

而在射洪南边的柳树境内,还有一个通泉坝,它背靠通泉山,面对涪江、沈水,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你知道射洪的通泉路吗?它的背后是那个被遗忘的通泉县


▲通泉坝

通泉坝的居民大都知道,这里是曾经的通泉县的县城所在地,一千多年前,曾与射洪的老县城金华齐名,只不过在沧海桑田之后,城郭就被岁月无情地掩埋。

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名叫王勃,他是初唐四杰之首,就是写《滕王阁序》的那位。

公元670年的时候,20岁的王勃来到通泉县,在县南的“普惠寺”,他为寺庙留下一通碑文,被传为一时佳话,只可惜,普惠寺在清代时被废弃,现在已无踪影。

公元762年,诗圣杜甫从金华出发,沿涪江而下,也曾光临通泉,并留下了《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陪王侍御宴通泉东山野亭》等作,通泉驿在今天的瞿河境内,而通泉县址就在柳树的通泉坝。


你知道射洪的通泉路吗?它的背后是那个被遗忘的通泉县

▲通泉坝河堤

通泉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是射洪境内历史上设置的第一个县,比“射江”的历史还要早几百年。

1283年,通泉县经历了元军入川的浩劫——导致“兵后地荒”,最终并入射洪县,奠定了今天射洪的基本版图。

现在很多射洪人口中的上半县、下半县,其实就是指的老射洪县和后来并入的通泉县。


你知道射洪的通泉路吗?它的背后是那个被遗忘的通泉县


射洪与通泉当初以梓江和今天的太和镇为界,往北就是射洪,往南就是通泉。

1985年以前,通泉坝附近还成立过“通泉乡”,后来合并到柳树,到了2018年,通泉的名字只在通泉坝、通泉路等地得以保留。


你知道射洪的通泉路吗?它的背后是那个被遗忘的通泉县


今天,瞿河、洋溪、柳树、太乙、仁和、青岗、官升等地,都是通泉县的范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