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猶如繽紛的奶凍,在寧靜的海水中一噴一吸地跳著“兩步舞”,優雅而輕盈。然而對於它們,游泳者談虎色變,漁民們敬而遠之,即使是生物學家對它們也所知不多。它們就是看似柔弱美麗的——水母,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一種低等腔腸動物,在分類學上屬於腔腸動物門缽水母綱。水母和珊瑚蟲是近親,其身體結構十分簡單:主要成分是水,有內外兩層,兩層之間還有一個很厚的中膠層,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水母在運動時,利用體內噴水的反作用力前進,遠遠望去,就像一頂圓傘在水中迅速漂游。水母沒有專門的消化器官,只有消化腔,其中輪輻狀的導管是運輸養料的器官;觸手上有刺細胞,裡面充滿毒液。有些種類水母的觸手總長超過了藍鯨的體長。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成年水母的傘蓋般的軀體叫“水母體”。人們通常根據水母體的形狀對水母進行分類:有的能發銀光,叫銀水母;有的像和尚的帽子,叫僧帽水母;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僧帽水母

有的彷彿船帆,叫帆水母;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帆水母

有的宛如雨傘,叫雨傘水母;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雨傘水母

有的水母體上閃耀著彩霞般的光芒,叫霞水母……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霞水母

水母的壽命大多隻有幾個星期,一些深海水母的壽命要長一些,可以活到一年左右。普通水母的水母體不大,只有20~30釐米長,而體型較大的霞水母的水母體的直徑可達2米,其下垂的觸手更是長達20~30米。1865年,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海岸,一隻霞水母被海浪衝上岸,人們測得它的水母體直徑為2.28米,觸手長36米。把觸手展開,從一條觸手的尖端到另一條觸手的尖端,竟有74米長。可以說,霞水母是世界上最長的動物了。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大型霞水母

水母沒有眼睛,沒有耳朵,甚至沒有大腦,在浩瀚的大海中過著“沒頭沒腦”的生活。儘管這樣,它們仍然是海洋生物家族中不可小視的成員。水母的種類很多,全世界大約有250種。下面,讓我們來看一些奇特的水母。

“海洋劍客”—— 箱形水母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兩年前,一個七歲男童在澳大利亞昆士蘭的密欣海灘游泳時,突然發出一聲令人恐懼的尖叫,等他的祖父把他從水裡拖出來時,痛苦扭動的男孩已經虛脫,不久便陷入昏迷,不到一個小時,他的心臟就停止了跳動。這是關於箱形水母蜇人致死的最近案例。

在澳大利亞,箱形水母被人們稱為“海洋劍客”。澳大利亞生態學家傑米•席莫爾對箱形水母十分著迷,對他而言,這不僅是一個研究課題,還是一個生死攸關的課題。為了避免箱形水母傷害更多的人,席莫爾嘗試使用無線電跟蹤技術來研究箱形水母。但是,如何才能把“標籤”—— 一種長4釐米、直徑12毫米的微型超聲波發報器——貼到一坨滑溜溜、飄忽不定的球狀物上面呢?起初,席莫爾用無毒強力膠把“標籤”粘在水母的傘體上,他因此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為水母貼“標籤”的科學家。但是,這個辦法並不完美,自2015年開始採用這種方法追蹤箱形水母以來,席莫爾只成功了七次。而且,令人沮喪的是,每次“標籤”都不到兩天就脫落了。目前,席莫爾正在研究一種把“標籤”貼到水母體內的方法,這樣“標籤”可能就不容易脫落了。

席莫爾從28種不同的箱形水母中選擇了體型最大的鐘形水母作為他追蹤研究的目標,這種水母可以長得跟籃球一樣大,觸手多達60根,最長的觸手可達4.5米,大約有50億個刺細胞。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箱形水母並非故意殺人,但人如果不小心被它掃到,幾分鐘之內就可能因為被注入毒液而斃命,即使僥倖活了下來,在身體上也會留下永久性的紫色疤痕。席莫爾就有過這樣的可怕經歷。一天晚上,他在一個碼頭附近的海域巡遊時遇到了一隻很大的箱形水母。他後來回憶說:“我當時還沒反應過來,雙手雙腳就已經被觸手纏住。等我好不容易掙脫浮上水面時,我已無法好好走路,淚水直流。”席莫爾之所以能保住性命,多虧了他當時身上穿著彈性纖維潛水衣,而且在上岸後,他立即採取了有效的自救措施——用醋浸泡身體。醋能分解箱形水母釋放的毒液,在澳大利亞,有經驗的救生人員手邊都備有醋。

避免與箱形水母接觸的最佳方法,是瞭解它們的動向、移動時間與原因。大多數水母是沒有眼睛的漂流動物,但箱形水母不一樣,有複眼和單眼共24隻眼睛,具有獵食魚類所需的極佳的視力。此外,箱形水母的遊動速度也很快,可以在一秒鐘內衝遊1.5米。一些箱形水母還具有一種十分獨特的習性:白天很活躍,到了晚上卻在海底靜止不動。這是在其他水母身上所看不到的行為。

席莫爾的同事泰瑞莎•卡瑞特發現,箱形水母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更具殺傷力:幼水母大約只有5%的刺細胞有毒液,而成年水母卻有50%的刺細胞有毒液,因而可以捕食更大的獵物。

如今,澳大利亞人對箱形水母的警覺意識提高了許多,海灘上也大都使用了防護網,箱形水母蜇人致死的事件正逐漸減少。

“美麗殺手”——斑點水母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在印度洋帕勞群島附近寧靜的礁湖中,生活著一些美麗的礁湖水母,其中一種是斑點水母。斑點水母雖然與它們的祖先同屬腔腸類動物(這個族群中還包括珊瑚蟲),但也有許多不同之處。斑點水母漂浮於礁湖中,靠捕食海洋浮游生物為生。斑點水母看起來美麗溫順,其實它們中的有些種類十分兇猛,是海洋中的“美麗殺手”。在它們傘蓋般的軀體下面,細而長的觸手既是消化器官又是“致命武器”——觸手上面佈滿刺細胞,能夠迅速射出毒液,獵物一旦被蜇,很快就會麻痺死亡。這時,斑點水母再用觸手將獵物緊緊抓住,縮回來,用水母體下面的息肉將獵物吸住。斑點水母的息肉能分泌酵素,可將獵物體內的蛋白質迅速分解。水母沒有呼吸器官和循環系統,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獲的食物必須在腔腸內消化吸收。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斑點水母一生要經歷複雜的生命循環。水母成熟後開始產卵和排出精液,不久受精卵孵化成幼體,幾天後隨波逐流的小水母便能附著在諸如岩石的固體表面。之後,幼水母開始發育,身體猶如微型海葵。很快,海葵體般的水母又可以生出更多的小水母,只要環境條件適合,它們最終都會成年。

帕勞礁湖形成於1.2萬至1.5萬年前,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當時第一次冰河紀結束,海平面升高,海水湧入陸地形成湖泊。後來,海水退卻,湖水鹽度漸漸降低,最後形成了現在的礁湖。帕勞群島的礁石群大多是由石灰石形成的砂石狀山峰,上面佈滿風化侵蝕的溝壑。海水通過石灰岩滲透到島內的巨大礁湖中,也“順便”帶來了剛孵化出來的小水母和其他海洋生物。在這個得天獨厚的環境下,礁湖水母不僅生存了下來,而且世代繁衍,最終演變出了5種不同的亞種。

通常斑點水母觸手上的毒刺是它們進攻獵物的利器,但生活在帕勞礁湖中的斑點水母卻沒有毒刺,也許是礁湖愜意的環境讓這種“殺手”動物變成了主要靠海藻類生物為生的比較溫柔優雅的“食草動物”。不過,礁湖水母並不吃海藻,而是依靠海藻進行光合作用後的排洩物為生,這為它們提供了大約3/4的能量,剩下的則要靠捕食其他浮游生物來獲取。如此看來,礁湖水母的獵食行為更像大農場主偶爾出獵一次,如果有所收穫則可嚐嚐野味,但絕不會因為捕不到獵物而餓肚子。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斑點水母和海藻之間的關係更像是一種共生關係:水母以海藻進行光合作用後的排洩物為生,而水母為了幫助海藻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又將吸收陽光作為它們為海藻提供的最大惠利。因此,在帕勞礁湖,追逐陽光成為水母們每天清晨的“必修課”——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投射到湖的東邊時,它們便向東邊游去,當黃昏的夕照投向湖的西邊時,它們又像一片遊動的綢緞向西邊游去,於是形成了帕勞礁湖的一道獨特的景觀。

水母的棲息地珊瑚礁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珊瑚礁是分佈在淺海的一種石灰石(化學名字叫碳酸鈣)堆積物,是由海洋中能分泌碳酸鈣的多種動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形成的。現代海洋中的珊瑚礁有岸礁、堡礁、環礁三種類型。

岸礁:生長在大陸沿岸和海島周圍的邊緣地帶,分佈寬度從10米到100米,分佈範圍及形態與沿岸水下地形特徵和水深情況密切相關。在岸礁珊瑚生長初期,其規模一般較小,但分佈範圍較廣。我國海南島四周就有零星的珊瑚岸礁分佈。

堡礁:像城堡一樣圍繞在陸地周圍,故稱堡礁。

海洋中的”半透明殺手“看似很柔弱實則危險至極

在堡礁與陸地之間,隔著一個寬度幾千米至數十千米的水域,由於基本上被珊瑚礁所包圍,所以這片區域被稱為瀉湖(瀉湖原指水較淺的海灣,因泥沙淤積封閉成為湖泊,但漲潮時能與海洋相通)。瀉湖的水深一般為幾十米,最深可達上百米。堡礁自身的寬度從幾百米到數千米。堡礁基本上是連續的,有的地方有缺口,使瀉湖與外海相通。世界上最大的堡礁就是人們常說的澳大利亞東海岸外的大堡礁,它從澳大利亞東北海岸一直向南延伸,斷斷續續長達2010千米。

環礁:在分佈形態上與堡礁相似,但它不是圍著陸地或在接近陸地的海洋裡生長,而是在大洋中形成一個珊瑚島礁群。發育完整的環礁,由四周的礁環、中間的淺水瀉湖和瀉湖裡的幾個珊瑚島組成。礁群呈環形分佈,直徑幾千米到幾十千米。漲潮時礁石淹沒在水下,透過清澈的海水,可以見到隱伏在水下的珊瑚礁輪廓。由於礁石生長處水淺,海浪傳遞到這裡會產生破碎的浪花,從高空看去,形成銀白色的圓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