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爹富王思聰 雅思成績九分!16歲之前都不知道家裡有錢

01


昨天,王思聰又雙叒叕上熱搜了,原因就是一篇“王思聰IP成長史”的文章熱傳。

王思聰在這篇的文章採訪中表示:

自己在16歲之前,根本不知道家裡有錢

當打電話給父親確認時,父親王健林則回答他:“這都被你發現了”。


不知爹富王思聰 雅思成績九分!16歲之前都不知道家裡有錢


從這篇文章中,還能看到我們思聰平時看起來玩世不恭,實則也算是個小學霸呢。

因為他以雅思9分的成績考入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簡稱UCL)哲學系。

而這所學院通常被認為是繼牛津、劍橋之後英格蘭第三古老的大學。


不知爹富王思聰 雅思成績九分!16歲之前都不知道家裡有錢



“不知爹富”這波操作引起了網友們的留言圍觀,紛紛表示:

“那我都距離16歲這麼遠了,我爸媽打算啥時候才告訴我我家其實家財萬貫呢”


不知爹富王思聰 雅思成績九分!16歲之前都不知道家裡有錢


不知爹富王思聰 雅思成績九分!16歲之前都不知道家裡有錢


02

沒想到以“炫富”著稱的王思聰,曾經還有這麼一段經歷。

想必父親王健林之所以一直沒有跟王思聰強調家裡的經濟狀況,也是希望兒子能有一個普通的成長曆程,不要從小對金錢過於看重吧。

相信不少家長都經歷過同樣的經歷,當孩子一天天成長,有一天他/她會好奇,進而提問:

“我們家很有錢嗎?”或“我們家很窮嗎?”

不知爹富王思聰 雅思成績九分!16歲之前都不知道家裡有錢

這時候,父母該不該告訴孩子家裡的經濟情況?

大麥老師小時候也曾經問過父母這個問題,我記得當時父母跟我說:“咱們家雖然條件不富裕,但是不會缺少你的。”

這讓我一方面知曉了家裡的錢來之不易,不可以隨意揮霍,另一方面也不至過於節約,該花的地方也不會心疼。

如何跟孩子談錢,確實是件需要智慧的事情。

正如之前我們看的那個故事,當孩子問:“爸爸,我們家有錢嗎?”

中國爸爸回:“咱們家有很多錢,將來這些錢都是你的。”

而美國爸爸則回:“我有錢,你沒有。我的錢是我努力奮鬥得來的,將來你也可以通過你的努力獲得金錢。”

雖然有些誇張,但是卻實實在在地反應了一部分家長的言行,在很多父母心裡,自己辛苦掙來的錢,就是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物質條件,讓孩子少吃苦。

一位網友的經歷

我丈夫是屬於一夜暴富的那種,以前吃了很多的苦,現在終於有錢了,絕不能再讓女兒像自己小時候那樣“吃苦”,別的孩子有的,自己的孩子也得有。所以,只要女兒開口要,他就一定要滿足。

常掛在他嘴邊的一句話是:“閨女,只要你好好學習,要什麼給什麼,爸就是有錢。

丈夫對女兒的舔犢之情讓我感動,但很快地我就發現情況有點不妙了。女兒知道家裡有錢,就變得很有優越感

她有很多好玩的東西,有一次,她表弟來家玩,對她的一些玩具愛不釋手,臨走的時候,我挑了些給他帶回玩。

哪知,女兒在一旁卻不樂意了,嘴裡還嘟囔著:“沒錢買,就不要玩,幹嘛要拿別人的。”說話的口氣有點居高臨下。

這還不算,更有甚者,我漸漸地發現她還“嫌貧愛富”:和她經常在一起玩的小朋友幾乎都是家庭富裕的。家境稍差些的,她概不和他們來往,按她自己的話就是:“沒錢,玩什麼呀,沒勁。”

經常看到新聞說很多有錢人家的孩子在家長不當的教育方式下逐漸地學壞,我開始擔心女兒的未來,怕她依靠著家裡有錢就不學好,失去上進的動力……

03

上述例子或許有些極端,但是生活中卻實實在在的存在著。

老師一位遠房表姐,小時候家裡條件不是很好,後來結婚後,跟老公一起奮鬥,不僅自己買了一百多平的房子,生活上也有了很大改善。

後來有了孩子後,也是在物質上極大滿足,生怕孩子受委屈。

有一次,她邀請我去給她上二年級的兒子小輝補習英語,當時正值午飯時間,因為我是客人,所以飯菜比較豐盛一些。

正值表姐去盛飯的間隙,小輝指著桌上的一盤烤腸問我,你吃過這個嗎?眼神裡略有不屑。

當時我很詫異,這麼小的孩子,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

後來跟表姐聊天,才知道原來前幾天老家親戚們過來,小輝覺得他們又土又沒見過世面,所以態度上不太友好。

很顯然,他已經從各個方面感受到了貧富上的差距,知道了攀比。

“看,我們家有的,你沒有!”

不知爹富王思聰 雅思成績九分!16歲之前都不知道家裡有錢

大部分父母可能一方面不希望孩子過早的受到金錢的誘惑,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能養成正確的金錢觀。

而這其中的度需要父母來引導和把握。

04

最近老師讀了不少文章,都是關於父母的收入與教養孩子之間的關係。

總結下來,大致可以分為兩種觀點:

1、堅持“窮養”的一方認為窮養能夠讓孩子更加獨立,能夠更早學會承擔責任,有更好地解決問題和生活能力;

2、堅持“富養”的一方則認為只有富養才能讓孩子有格局,有心胸,能夠抵禦外界的誘惑,更大可能成為順風順水的人生贏家。

老師認為,無論窮養”還是“富養”,更應該關注的是精神和思想層面而非單純物質和財富的攀比。

不要對孩子太寵愛,那其實是變相的"傷害"。

父母無私無悔的付出只會導致孩子的無情與無能,溺愛與給予只會讓孩子只知索取,不知回報。

孩子認為一切都來得很容易,只要開口就可以。

但是我們看到很多有錢人家都會有意識得鍛鍊孩子“吃苦”的能力。

李嘉誠,腰纏萬貫還帶著兩兒子擠公交,大學期間鼓勵孩子勤工儉學當高爾夫球場的球童去賺取零花錢;

比爾蓋茨,他將自己580億全部家產全部回饋社會而不留給他的孩子。

就是為了讓孩子獲得正確的三觀、良好的生存技能。無論貧富,都能憑藉自己的能力在社會上立足。

教孩子怎麼成為一個有錢人,而不是隻給他錢。

上述兩個事例就是因為只給了孩子錢,物質上極盡滿足,卻忽略了孩子心靈的豐盈。

從這些富一代的身上,我們還能看到一個共同特點:

雖然在金錢上不想讓孩子過分炫耀,但是他們在孩子的教育和興趣培養上卻是從來不吝嗇。

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同時要求孩子必須要努力學習。

比如賭王對於孩子們的要求就是:

“要用功,財富未必跟你一生,讀書永遠受惠。”

於是,我們看到賭王兒子何猷君十項全能、有顏有才,靠個人能力吸粉無數。

不知爹富王思聰 雅思成績九分!16歲之前都不知道家裡有錢

說到底,擁有精英的想法,最終靠的不是財富,而是教育。

培養孩子正確的金錢觀、讓孩子懂得自己的生活要靠自己努力奮鬥,是孩子將來走上社會重要的生存技能。

對所有家庭來說,無論是富可敵國,還是貧窮到一無所有,父母能給予孩子的所有東西里,最低成本、也最重要的精神財富就是獨立自強,如果做不了富二代,最起碼還有機會做個富一代,不是嗎?我們是青島艾蓓兒創藝英語,專注於打造少兒階段的 英語學習,純外教小班授課的上課形式,豐富有趣的學習內容,專注於孩子的 英語學習,學英語,我們是認真的!青島少兒英語培訓學校,艾蓓兒創藝英語,作為擁有17年教學歷史的世界級名校,採用的是外教加助教授課,全觸屏視頻設備,美國研發教學、自學同步軟件,專屬亞洲少兒的課程教材,涉獵六大學科的知識,更具有創藝性的思考。培養學生的語言、思考、藝術,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藝術中成長。青島少兒英語培訓不僅僅是知識的培訓,更重要的是人際交流,情商、智商雙重提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