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模式下希望学院“三个课堂”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专栏①

编者按: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希望教育集团旗下院校各系部各专业的教师们都在研究最适合学生上课的方式,如何将理论与实践融合在课堂上?如何能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如何能让学生在毕业时有多项选择?这些问题便是希望教育的教师们一直在钻研的事,本期将带大家共同走进希望教育的“实践教学”课堂,感受希望教育院校课堂的变化.....


三全育人模式下希望学院“三个课堂”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专栏①


//

三全育人模式下“三个课堂”的实践教学

//

在转型改革背景下,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作为四川省首批整体转型改革本科院校之一,为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构建起了“党委统筹,主体引领,多方协作”的三全育人模式,即坚持党委为主抓,思政部为主体,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为引导,各二级教学职能部门、学生处、团委、宣传中心、图书馆等参与的育人模式。

学院思政部是三全育人模式的主体,怎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效果,如何让思政课堂上所讲授的略显抽象的理论知识与理念内化为青年大学生的自觉意识和主动担当,各个课程都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与前进。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作为中宣部和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培养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毛中特”课程组的老师们基于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教学之路——“三全育人模式下实行‘三个课堂’的实践教学”。

第一课堂--理实一体化的全方位育人

长期以来,思政课教学过分重视理论教学,且理论的讲授泛化、枯燥,形式较为单一,这显然是脱离实践的表现。学院思政部教师李嫄说:当前思政课改革迫在眉睫,毛中特课程更是首当其冲,如何增强学生课堂获得感成为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之一,我们发现“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根据国家当前重要发展形势,“毛中特”课程组结合“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教学专题,专门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走出校门,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随机采访等方式进行社会调查,让学生去实际感知社会和国家的变化发展,最终以视频拍摄、摄影作品或图文并茂的调查报告为成果进行课堂展示。

三全育人模式下希望学院“三个课堂”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专栏①


“同学们,这四十年来,我们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走出大山,农民这个职业已经逐渐变得专业化。”思政课的课堂上,学生们正在逐个进行着调查报告的展示和讲解。学生们通过社会调查展示了改革开放四十年前后农村面貌、城市建筑、衣食住行、人与人相处方式、大学生消费的变化等,展现了老百姓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成果。李嫄认为,此次实践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更加坚定了学生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一步陶冶学生爱国情操,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让学生努力做新时代的新青年。

第二课堂--联合实践活动的全员育人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大力推进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毛中特”课程组在“建设生态文明”教学专题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将课堂上所讲的生态知识通过实践课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课程布置学生参与实践,要求学生围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等体现生态文明的相关理念设计宣传海报、手工制作创意作品,或者在校园内以具体行动践行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通过校园作品展示和横幅提醒的方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和保护环境的责任传递下去。

三全育人模式下希望学院“三个课堂”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专栏①


在校园展示中,思政部张丽老师的学生用废旧电池制作的“我们的童年”作品吸引大量学生围观,思政部李嫄老师的学生用废弃洗衣液瓶制作的插花瓶、以废弃矿泉水瓶和废弃纸壳制作的手机扩音器得到了不少学生的赞赏。各种抢眼的富有警醒和启示意义的海报,以及利用各种废弃物品制作的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绿色情怀的手工制作工艺品让人眼前一亮,于创意和践行中让广大师生为之叫好。

在李嫄老师看来,实践活动是思政课理论联系实际、课内结合课外、班级联动校园的积极尝试和探索,这是学生环保意识的提升,也是学生动手能力、非专业能力的提升。

第三课堂--创新开展实践教学的全过程育人

“毛中特”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除了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外,更重要是对学生思想的引领和人生价值观的引导,以及成长环境的熏陶。思政部的“毛中特”课程组的教师们在课程中设置了“继往开来”传承颂实践教学环节,即讲述革命先烈的故事,或者选择革命者的诗词作品,将诗词变为歌曲,用演唱的方式展现品读,传唱经典,传承精神,最终在课堂进行展示。

“一带宽,一路长。一带一路出炎黄,一带并着一路走在国际上...”思政课的同学们用SHE的《中国话》作为主曲调,以一带一路作为主题,自己填词并在班级上进行吟唱,引得上课现场阵阵叫好声。除了《中国话》,许多的流行歌曲例如易烊千玺的《丹青千里》、刘若英的《后来》等都成为了思政课学生的曲库。


三全育人模式下希望学院“三个课堂”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专栏①



三全育人模式下希望学院“三个课堂”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专栏①


不仅是改编歌曲,讲故事、改编民谣、吟诗作对等方式在思政课的课堂上已经屡见不鲜。李嫄老师说,这种方式“上课”,充分发挥了年轻人的活力和创造性,让他们也成为了上课的主体。

青年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在转型改革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不断地增强理论性与实践性、实践性与应用型的结合,真正做到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工作创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