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萬家:拼低價沒出路,智能化、差異化服務才是汽服門店的王道

2018年國內汽車後市場散亂、水平低的狀況仍未出現根本性的轉變,儘管經營方式仍很落後,但產業繼續向集中化、寡頭化發展。未來,投資者和經營者將繼續探索迴歸服務本質的經營模式,傳統與互聯網模式的創新與融合勢必將更加深入並相互滲透。

車萬家:拼低價沒出路,智能化、差異化服務才是汽服門店的王道

每年,我國車主在汽車維修保養上的花費約5000-6000元人民幣。2018年中國汽車後市場規模超過1萬億元人民幣。“買車容易,養車難”卻是車主們普遍遇到的問題。

近幾年來,大批互聯網企業開始進軍汽車後市場,經歷了從2015年的飛速擴張到2016、17年的行業整合與洗禮,想要在激烈的汽車後市場競爭中獨樹一幟,可持續發展,只有整合資源、依靠智能化(互聯網+)、差異化的市場競爭,提高用戶認知及粘度,才是中國汽服門店今後的生存王道。

車萬家:拼低價沒出路,智能化、差異化服務才是汽服門店的王道

車主不差錢,服務跟不上、低價也難留客

數據顯示,61%的車主至少3個月至半年對汽車進行一次常規保養,常規維保年平均消費約4050元。隨著車齡上升,車主的保養頻率也隨之上升,2017年到2018年,中國汽車的平均車齡有望超過5年,中國汽車後市場有望迎來新的繁榮。

然而售後服務跟不上、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趨勢也使得售後服務逐漸成為消費者投訴的重災區,售後整體局面混亂造成售後服務投訴增多。例如4S店對車輛故障多次維修但始終無法給出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案;車主維權途徑難、廠商重視程度低,因而車輛受理時間長、反饋不力,最終導致投訴的產生等。


車萬家:拼低價沒出路,智能化、差異化服務才是汽服門店的王道

目前部分4S店仍然沿用過去思維去管理,在處理車輛問題時往往是“小病大治、無病呻吟”,更為嚴重的甚至是欺騙消費,從中賺取利潤,所以維修工作透明化也成為用戶對售後服務的基本需求之一,據瞭解有81.5%的用戶會要求維修保養過程中在旁觀看。

汽車服務連鎖門店反而更為積極,服務水平猛增,躍身成為眾多車主服務首選!

無論是互聯網思維還是傳統思維,都需要解決渠道和規模的問題,互聯網思維可以用來解決效率問題,憑藉“互聯網+”,如何提供差異化服務,通過服務給客戶增值價值以及新的消費場景才是正道。

車萬家“互聯網+雲端賦能”運營模式,依託中企動力19年深厚的IT雲端服務研發和企業數字化經營經驗,車通過智慧門店管理系統,整合資源優勢,多維度營銷及多種賦能服務,全心賦能萬家中國汽服門店,為門店賦能,為客戶增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