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於科學啟蒙的“兒童大學”值得期待

致力於科學啟蒙的“兒童大學”值得期待

(孩子們登上“吳淞”號體驗)

兩年前的2016年1月,上海海事大學商船學院副教授龔慧佳來到浦東新區臨港一小,為孩子們帶來了有關南北極科考的“第一課”。小小的報告廳坐滿了充滿著好奇心的孩子和家長。如今,臨港“兒童大學”逐漸成型,課程也越來越豐富,無論高低年級學生都能在多方精心設計的課程裡學到知識,收穫快樂。(5月3日澎湃新聞網)

“兒童大學”源自於德國,隨後出現在瑞士、奧地利等多個歐洲國家。近年來,國內不少城市開始引入這一致力於科學啟蒙的兒童教育模式,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就如臨港一小,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與上海海事大學等毗鄰的多所高校、中小學、博物館等聯辦“兒童大學”,其課程設置涵蓋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多學科領域,被師生們形象地稱之為“知識播種”。

“兒童大學”顯然不等同於普通的課外培訓。與“重溫”或者說是“強化”課堂所學知識的課外培訓相比,“兒童大學”並非課堂教學的“高配版”,更非以提高升學率為目的,而是通過科學講座與實踐體驗相結合的方式,讓孩子們打小就與當代科學“親密接觸”,從而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往科學殿堂的“窗口”。

致力於科學啟蒙的“兒童大學”值得期待

(孩子們探秘“彩虹”魚)

“兒童大學”之所以大受歡迎,首先因為契合了孩子們生性好奇的特點。但凡過來人都知道,孩提時代的一個典型特徵,就是遇事愛問“為什麼”,且往往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而“兒童大學”開設的科學講座及實踐體驗,恰好滿足了孩子們的這種好奇心。這也是當年那部著名的少兒百科全書《十萬個為什麼》何以會“洛陽紙貴”的重要原因。

其次,兒時都有自己的夢想,譬如長大後成為一名科學家、作家、醫生等。再者,孩子的天性本就喜歡模仿,其“參照物”除了身邊的父母及老師,自然還包括所仰慕的科學家,那是他們經常在課本中讀到的一個個響噹噹的名字。而今,“偶像”就在眼前,併為他們揭秘未知的世界,孩子們又豈不為之“如痴如醉”。

尤值得稱道的是,“兒童大學”的問世,不僅是孩子們的幸事,更是中小學教育的福音。譬如,時下的中小學教育,儘管日益重視素質教育,但基於多種因素的影響,以提升升學率為目標的應試教育依然大有市場。相比之下,“兒童大學”在引領孩子們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中(譬如登上教學實習船“吳淞”號,參加藍色國土科學體驗活動等),既增長了知識,又開闊了視野,還能就此養成廣泛的興趣愛好,而絕非“死讀書、讀死書”,其中體現的正是素質教育的精髓。

致力於科學啟蒙的“兒童大學”值得期待

(孩子們觀摩智能機器人)

再如,提升全民科學素質,當從兒童抓起,中小學教育自然責無旁貸。而“兒童大學”恰好提供了這樣一個契機:或許諸如“航海歷史、物理世界、大船之美、水中蛟龍等科學啟蒙課暫時會讓孩子們“似懂非懂”,但若持之以恆,孩子們對科學的興趣必定由此而生,而這正是開設“兒童大學”的初衷所在。

又如,“兒童大學”著力於科學啟蒙,看似與孩子的學業無關,甚至有家長擔憂會影響學習。但殊不知,當孩子們與科學“結緣”,必將逐步懂得學好語文及數理化等基礎學科的重要性。而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孩子們在學習上變被動為主動,相信對各科成績的提升,定會大大優於“填鴨式”的教學。

此外,“兒童大學”的成功,還將敲響那些違規課外補習班的“喪鐘”。道理很簡單,相信一個熱愛科學的孩子,非但不會在課堂上“開小差”,相反會從以往的“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如此一來,無論是學習熱情,抑或學習效果,必定讓家長們“刮目相看”。相比之下,那些收費高昂、且讓孩子們“不堪重負”的課外補習班,自然就會逐步失去市場。

致力於科學啟蒙的“兒童大學”值得期待

(孩子們進行進行帆板帆船訓練)

當然,從總體上看,除了開設稍早的部分中小學外,“兒童大學”在國內畢竟剛起步,尚處於摸索之中。不過,相信在臨港一小等先行者“吃螃蟹”的基礎上,通過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並以點帶面,穩步推進,“兒童大學”這一新生事物必將“開花結果”,從而成為提升中小學生科學素質的“加速器”。從這個意義上說,致力於科學啟蒙的“兒童大學”值得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