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天文和歷史角度去面對世界

有人問了一個有意思的問題:看多了天文、歷史,覺得活著沒意思怎麼辦?

最近我也偶爾寫了一段感嘆的話:如何成為一個開闊的人?出發點有兩個,一個是天文學,一個是歷史學,天文給我們一個空間的寬闊角度看待問題,歷史給我們一個是長度來看待問題,最終許多問題並不是什麼問題,而是如何看待的問題。

這個問題好回答,也不好回答,先來點題外話,算是引言吧。

依稀記得多年前,我們老師用班費組建了一個小型的圖書館,然後同學們去借書,到我借的時候,就隨手借了一本關於天文學方面的小冊子,小冊子叫什麼已經不知道了,只知道其中的一句話的大意就是,宇宙是如此之寬廣,地球在宇宙中只是一粒沙子而已。當時應該是被驚嚇到了,從此這段話被深深印在腦海中,原來宇宙是如此廣闊,廣闊到我們的地球根本沒有存在感的。


以天文和歷史角度去面對世界


從此以後,對於天文學有點著迷,對於天文知識有時間總是閱讀一二,才開始並沒有什麼,但是慢慢的卻給個人在許多事情上以更淡然的視角,貌似也走過那一段覺得什麼事都不叫事,因為和宇宙相比,人類連初生的都不算的。

卡爾薩根不是打個比喻了嘛,把宇宙到現在的138億年的歷史壓縮成一年12個月,那麼人類是在新年鐘聲敲響前的幾秒鐘才出現的。所以當站在天文學的角度來看時,若是鑽進牛角尖的,直的會發現天下還有什麼過不了的坎,更會覺得活得沒意思了。

雖然人類才出現了幾秒鐘,但是在人類這個自己的時間尺度內,我們卻是度過了漫長的歲月,在這漫長的歲月中,神話故事,歷史故事糾結在一起,真實與虛假,不朽與消亡,溫和和血腥,每一種都可以安放在歷史頭上。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句話人人都知道,若以電視劇來表現羅馬歷史,各種史料加上虛擬可以拍上個數年還能挖掘出無數題材出來,《羅馬》、《斯巴達克斯》等等,可以拍上許多季,而關於羅馬歷史的圖書更是很多,出名的有《羅馬史》和《羅馬帝國衰亡史》。

以天文和歷史角度去面對世界

在這些歷史敘述中可以看到各種可歌可泣的故事,各種鮮豔的人物,這是歷史的寫照,可以很長,但若是把歷史壓縮一下,那就變成了簡單的一句:羅馬人來了,羅馬人又走了。

歷史可以很長,也可以很短,看過去的歷史你可以窮經皓首研究一輩子都研究不過來,站在歷史邊,以一種偽上帝的角色去觀看,只因為你無法去改變歷史中的那怕一粒灰塵,但你卻可以感受到歷史人物的浮浮沉沉,人生不外乎選擇,這些歷史人物處在當時境況下的種種選擇,到底是對還是錯?是好還是壞?都可以找到自洽的理由。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感嘆: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雖然人生代代不重複,但也會何其相似,時間往前,人依舊在輪迴中不斷選擇罷了,然後這些過往的選擇就變成了歷史,只不過很少有人能改寫歷史,站在宇宙的尺度來看,這些改寫算不得什麼。

但是,羅曼•羅蘭說過:“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同樣,知道了這個道理很好,但有面對這個道理的勇氣才算是真的英雄。

正如每個人都知道一個終極真理,人最終都會死去。這是最終的歸宿,那是不是看到這個終極歸宿那就直接了結自己得了,何必等到死去的那一天呢?

以天文和歷史角度去面對世界

向死而生,海德格爾指出,人只要還沒有亡故,就是向死的方向活著。但是這種活著可以活出自己的意義出來,知道天文的寬闊和歷史的虛無,因為知道才明白生活是多麼精彩。

因為知道,才會看透,因為看透,才會淡然,因為淡然,才會知道過好這一生是多麼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