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最好的教育最樸實。父母沒有過度要求我們,把我們培養成有責任心的人,積極上進的人,對社會有益的人是他們最基本的目標。“人窮志不能短”,這是母親給我的、激勵我人生奮鬥的最持久的精神動力。

——Kitcoin世界引領人、Kitcoin應用場景全民東家全球總裁王立清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王立清


出身貧寒 立志高遠

江西省樂平,一個並不為人熟悉的名字,但兒時的記憶,斑駁的歲月,如風,如露飄散縈繞在心頭......

王立清依然記得這裡的小橋流水;記得這裡的名勝古蹟,翠平湖、文山石林、紅十軍舊址、饒派風格古民居建築群等等;記得在父母的庇護下,享受的寧靜和樸素。考上大學離家,家鄉的一切就和家一同帶走,成為行囊裡永遠遙遠而清晰的分量。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圖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樂平翠平湖

王立清1984年出生在江西省樂平市的一個小村莊,在家排行老二,有個雙胞胎哥哥叫王立平,下面還有一個小弟弟,奶奶也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母親是小學教師。那時候,農村教師的工資很低,靠母親微薄的工資,根本不能維持一家六口人的生計,生活非常拮据。於是,父母只能土裡刨食養育三個兒子,一家六張嘴,口糧不夠吃,經常吃不飽。由於長期沒有營養,王立清、王立平兩兄弟都長得比較瘦小。

王立清回憶說,小時候家裡很清貧。尤其是1995發大水那一年,整個村鎮都被淹沒了,那時國家不像現在這麼富足,扶貧基金也很少,更不像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後國家立即給建起來。國家沒有那麼多錢支援災區,撥的那些救災款項真正到農民手裡就所剩無幾了。更可悲的是,1998年,他們的家鄉又一次發生洪災。家裡房子被大水衝倒了,地也被淹沒了,田地裡顆粒無收。剛剛十幾歲的王立清、王立平兄弟經常沒有飯吃,每天餓的發慌。王立清至今清晰的記得,家裡本來好不容易養大了一隻豬,那是家裡唯一值錢的東西,父母本打算換點錢給他們兄弟交學費,發大水時想趕到山上去,結果未來得及,不幸也被洪水沖走了。母親為此心疼地掉眼淚。當時的洪水慘烈場面可想而知。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為減輕父母的負擔,在家裡,挑水、翻地、割稻穀等體力活兒王立清樣樣都幹。他回憶,有一次割稻穀,不小心把手指頭割去一塊兒,直到目前,疤痕依然清晰可見。那時沒有自來水,也沒有壓水機。村裡有口井,離家大概有五百米左右,不是很遠,每天早上王立清從床上爬起來就去挑水。上初中時,每天從村子到學校要走四公里遠的路程,但有書讀並不覺得辛苦。

王立清說,現在家鄉富裕了,家家蓋起了樓房。村裡的年輕人都很有出息,很多出去打工的人,不管在外面做多苦的工,他們到年底一定帶錢回去,因為他們知道當年生活的不易,他們懂得父母的辛勞。尤其是曾經生長在這樣一個淳樸的小山村,知道貧窮的滋味,知道沒有錢的苦楚。

聽王立清訴說往事,看不出他有絲毫的沉重感,相反,他像是再講述一段耐人回味的故事,看起來很享受。用他自己的話講,現在想來,所有盡力、所有苦難都是財富,寶貴的財富!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正是經歷過這樣一段艱苦的日子,才使他力爭上游,從不服輸。他說,當年,每當踏進學校的大門,遙望塵土飛揚的田地,放佛看見父母在田間弓腰耕作的背影,此刻,總有一種異樣的力量在心頭呼喚:好好學習,努力奮鬥,用最好的學習成績,用那鮮紅的錄取通知書,回報父母,走出小村,改變貧窮落後的現狀!

中學時代的王立清好學上進、品學兼優,深受老師、同學和左鄰右舍的喜愛。也正因如此,父母無論如何辛苦,都咬緊牙關,勒緊褲腰帶供他讀書。很多和他同齡的夥伴最多也只念到小學二三年級就不再念書了,而只有他的父母,不顧家境拮据,一直供他繼續讀書。每當提及這一段歷程,王立清總會提到對他人生影響最大的另一個人——他的舅舅。舅舅是一名中學校長,那時候,雖說自己家裡也並不富裕,但卻總是省吃儉用接濟王立清一家人,供他們兄弟讀書。用王立清自己的話講,正是父母這種非讓你讀成書不可的決心以及舅舅在經濟上的接濟,成全了他,也成就了現在的王立清。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王立清、王立平參加Kitcoin全民東家運營中心開業慶典



最好的教育最樸實

談到自己受到的家庭教育,王立清表示,最好的教育最樸實。他說,父母沒有過度要求我們,可是把我們培養成有責任心的人,積極上進的人,對社會有益的人,是他們最基本的目標。

他時時踐行母親那些樸素的做人的道理:“誠實忠厚、孝道有德,三條道中間行,吃虧是福”等是父母教育他們三兄弟最原始、樸素的思想。父母從小就對王立清三兄弟進行因材施教,對他們的教育重視品行而不是看重分數,重視孝道、誠懇做人而不是謀富為官。正是這種原始樸素的教育理念,在王立清心中紮根發芽,一路茁壯成長。父母的言傳身教注入了積極勤奮的精神力量,無論是在求學路上,還是參加工作以後,他都時刻牢記父母教育他的立身處事原則: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人窮志不能短,這是母親留給我的激勵我人生奮鬥的最持久的精神動力。”王立清回憶。那時候,儘管父母一年到頭一邊在學校給學生上課,一邊在田間勞作,辛苦忙碌,卻依舊食不果腹。王立清最深的兒時記憶便是“窮”。他依稀記得,有一年春節,眼看要過年了,可家裡還沒有錢買幾斤白麵包餃子。沒有辦法,老母親不得不硬著頭皮,到鄰家借了二斤白麵,包了頓餃子,才算過了個年。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王立清接受媒體採訪

雖然俗話都說“人窮志短、馬瘦毛長”,但是王立清的母親依舊教育他,人窮志不能短,要活就活出個人樣來。父母給他取名為立清,無不透露著老人最樸素的心願:要讓他清清白白做人,做有志氣的人。

如今,回憶起農村生活的那段艱苦歲月,仍不勝唏噓,畢竟對王立清來說,那是一段步履蹣跚的前行路程。但到現在,他都還會在內心裡自我安慰,那是自己生命中必不或缺的必修課程。

父母交給他的不僅僅是做人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他從父母的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中,學到一種堅韌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令他的青蔥歲月充滿飽滿的熱情和激情,點燃著他身邊的人一道前行。

當然,也正是因為有了最初那樣的一些艱苦歷練,令他日後應對的所有荊棘都不再覺得艱難。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大學時代的王立清陽光、清純

一路荊棘 逐夢名校

在窮山僻壤的深處,許多人依舊過著貧窮落後的生活。在那裡,人們從早到忙到晚,只是為了那一日三餐。而他,正在為了改變這樣的生活而努力,為了改變命運而奔波。

因為,在王立清年輕的肩膀上,扛著重重的責任,他渴望通過讀書來改變自己,同時,也改變家庭的命運,讓父母、奶奶、弟弟過得簡單一點,輕鬆一點,快樂一點。在艱苦而又貧困條件下,王立清一直在努力學習,不斷進取。能夠走進重點大學的校門,一直是他心中的夢想,也是父母最大的期盼。

那一年,王立清考上了縣裡的重點高中,學校離家遠了,開始住校。那時的農村,學校的吃、住環境差,但和老師同學們在一起,大鍋飯吃得有滋有味,二三十人的大通鋪住得開開心心,彼此之間沒有攀比,只有純真的友誼和學習上的競爭。說到這裡,王立清臉上充滿欣慰和自豪。不知道多少次,他從村裡那條唯一與縣城相連的路上走過,每次從那條路回來時,手裡總是拿著一個布袋,而每次從這條路走向學校時,那布袋總是裝滿了乾糧。一星期回家一次,夏天天熱,乾糧長毛了,用水沖洗了接著吃。就這樣靠吃鹹菜啃乾糧完成了高中三年的學業。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王立清在瀋陽參加活動

對於中學時代的那段時光,他有著一份酸澀的記憶。但即便在這種境況下,王立清依然陽光、樂觀,享受著求學的快樂。

“十年寒窗苦讀日,一朝金榜題名時”。那年七月,高考發榜時,王立清以優異的成績榮獲樂平市的高考狀元。接到高考錄取通知書的那天,全家人為之欣喜若狂。樂平市出了一個高考狀元!喜訊迅速傳遍十里八鄉村莊,質樸的村民們眉開眼笑,紛紛前來賀喜,為孩子走出農門送行。

村裡走出了大學生,左鄰右舍也都感覺自豪,大家聚在一起送祝福,話未來,希望日子越過越好。從那天以後,家裡每天都會有人來,都是村裡的人。他們有的給點錢,有的給東西。村裡人都為小村裡出了個大學生而感到高興,王立清一時間成了全村人的孩子。

開學離鄉的那一天,全村人都來送他了。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王立清和外國會員合影

他從那條走了無數次的小路,走出了小村。當他回頭時,看到送別的相親仍站在站村頭目送,不忍離去。王立清含著感動的熱淚,在心裡默唸:謝謝鄉親們,我會回來報答你們的!

十年寒窗,憑藉著堅韌和努力,王立清以優異的成績走進了中國著名學府——武漢大學 ,走出了小村。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作為一個懷揣夢想的人,在放飛青春的歲月裡,王立清立誓:在以後的求學道路上,會一直秉承心中信仰,不忘來時路,繼續努力前行,讓夢想不再飄渺,不讓年華虛度。

從進入大學的那天起,王立清就開始獨立面對金錢的選擇了。兩個弟弟都在讀書,父母供他大學學費很是吃力。作為一個在貧困鄉村家庭長大的孩子,他從小就體會到賺錢的辛苦與不易。上大學之後,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勤儉節約的他開始想盡各種辦法賺取生活費。就這樣,王立清半工半讀度過了四年的大學時光。

來自文明和信仰的力量——世界金融革命的旗幟(之三)

塞拉利昂財長接見王立清

夢想很大,未來很長。王立清的積極努力和樂觀心態註定讓他的學業和事業走得更遠。憑著信仰和執著,大學畢業後的他,在羊城從零起步,闖出一片新天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