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概述

1、互聯網的本質是 3 張網:2C + 2B + 2T:他們代表著三種完全不同的生產關係,但其本質都是數字化,而主宰互聯網數字世界的終極力量就是網絡效應。按照網絡效應的強度,順著四種拓撲結構(網狀型、星型、雙邊型、總線型)的演化就是互聯網世界競爭的本質。我們提出了一個打通軟件和硬件產業鏈的底層模型,總結過去 20年並能展望未來 20 年。

2、To C 的消費互聯網:2C 的數字化關注的是客戶體驗,這是產品經理的時代,其本質是基於人的數字化和賦能,按照網絡效應的強度,我們抽象出 5 條 C 端主賽道,分別是:1、人與人的SNS(網狀):騰訊+Facebook;2、人與信息的分發(星型):Google+頭條/百度;3、人與商品的交易平臺(雙邊):阿里+亞馬遜;4、人與機器的操作系統 OS(雙邊):微軟+蘋果;5、人與內容的大文娛(總線):優酷+YouTube。經過 20 多年的演化競爭,目前座次已定。

3、To B 的產業互聯網:2B 的數字化是基於企業的需求,解決的是效率提升,最終實現帕累託有效,我們同樣抽象出 5 條 B 端主賽道:1、服務於企業數據流 的雲計算:亞馬遜 AWS+阿里雲+微軟 Azure;2、服務於企業資金流的金融服務:螞蟻金服+平安集團;3、服務於企業貨物流的物流網絡:以菜鳥網絡為代 表;4、服務於企業業務流的企業服務:Salesforce+釘釘;5、服務於線上營銷的賦能:阿里媽媽+Google Ads。上述B端的主賽道在網絡效應主導下格局已定,但是在其他細分垂域也會湧現出新的機遇培養出新的巨頭。

4、To T 的 IoT 物聯網:2T 代表著喚醒萬物的全新生產關係,是互聯網發展的終極形態,是一種賦能 Things的極致數字化,我們按場景將其分為 4 大主賽道: 1、家庭互聯網的小米和 Apple,代表著將人居場景物品全部喚醒的重要使命。2、汽車物聯網的滴滴/Uber/Waymo,終極形式是自動駕駛的完整AI物聯網; 3、城市物聯網,將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全部喚醒並智能互聯化;4、工業互聯網,將傳統工廠數字化自動化極大提高效率創造全新的生產方式。

5、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以算法+算力+網絡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就是互聯網工業的生產力,我們立足於技術演化迭代的角度,將科技週期分為三個大時代:1、PC 互聯網 = (Windows + x86) +寬帶以太網;2、移動互聯網 = (iOS/Android+ ARM)+ 4G 蜂窩網;3、AI+IoT(迭代中)= (AIOS + 異構芯片)+ 5G。我們送走了 PC/移動互聯網紅利,當下正處於 AIOT 時代爆發的前夜,基於我們的研究框架,未來我們前瞻性看好三大龍頭:C 端的頭條 + B 端的阿里 + T 端的小米,這不是站在 3 年、5 年或 10 年的維度,而是站在一個時代的維度!

1、互聯網工業的本質:網絡效應

1.1 傳統工業時代(規模效應)vs 互聯網工業時代(網絡效應)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我們試圖用一個簡單優雅的算法來解釋過去20 年互聯網世界那些紛繁複雜的現象,並能預測未來 20 年:

1)三張網編織的『生產關係』:2C 消費互聯網、2B 產業互聯網、2T 的 IOT 物聯網;

2)數字化產生的『生產資料』:2C+2B+2C 背後三張網數字化所產生的大數據資源;

3)硬軟件系統構成『生產力』:算力(芯片)+算法(操作系統)+網絡構成基礎設施;

4)能支配萬物的『萬有引力』:網絡效應是支配三張網的主導力量,是整個競爭的底層邏輯。

回顧工業時代巨頭的成長之路,可以總結出兩條歷史經驗:工業企業巨頭的成功總是伴隨著規模效應,比如大眾汽車、豐田汽車、沃爾瑪、西門子等傳統工業世界巨頭;而工業企業巨頭的隕落又多是因為企業落入規模不經濟的陷阱。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當歷史長河流入互聯網時代,新的更大的巨頭產生,互聯網時代區別於工業時代的本質在於互聯網時代產生新的壁壘——網絡效應。網絡效應相對於工業時代規模效應的優勢在於,當網絡規模,也就是用戶基數不斷增強時,邊際成本呈現遞減趨勢的同時,用戶效用和企業收益呈現遞增的趨勢,並且自帶吸引流量擴大網絡規模的正向循環機制,從而形成無與倫比的護城河。

被規模效應支配的代表性工業行業有汽車製造、電子製造等,因規模效應而起,也因規模不經濟而走向衰亡,而互聯網時代的巨頭因網絡效應的存在具備極強的進入壁壘和無限擴展的成長邊界,互聯網時代發展至今,在不同賽道形成了憑藉先發優勢和網絡效應而巨頭林立的格局,各個賽道都出現了具備萬億美金機會的超級巨頭,同時這些巨頭具備橫跨三張網的先天優勢,因而具有無盡的想象空間。

1.2 網絡效應:互聯網競爭格局的底層邏輯

網絡效應是隨著信息革命而產生的重要經濟思想。一個用戶使用通訊服務的效用隨著網絡規模,即使用該設備人數的增多而增多。這種網絡用戶規模與產品效應變化的關係,本質為一種需求方經濟規模效益。即使用產品的人數越多該產品的價值越大,從而吸引更多用戶來使用產品,進一步加大每個用戶自身的價值。

梅特卡夫定律表示網絡的價值等於網絡節點數的平方,且網絡價值與聯網的用戶數的平方成正比。網絡上的“節點”即用戶越多,網絡的整體價值越大。每一種網絡效應中,企業本身的價值會隨著網絡節點的增大而增大。

我們按照拓補結構,將網絡效應分為總線網絡、雙邊網絡、星形網絡和網狀網絡。

1) 網狀網絡效應是網絡效應發展的終極形態,實現了去中心化,每一個用戶都能夠與其他用戶構成連接,如 SNS 企業 Facebook 和雲平臺等;

2) 星型網絡效應只有一箇中心,數據流彙集於中心,各用戶在該中心進行操作,如C端搜索引擎百度、谷歌,和 B 端金融服務機構螞蟻金服;

3) 雙邊網絡效應在總線網絡效應的基礎之上衍生出兩個中心,中心相互連接使各用戶之間的聯繫更為密切,如阿里巴巴通過搭建平臺連接買賣雙方;

4) 總線型網絡效應,用戶與平臺直接聯繫,而各用戶之間的聯繫較弱,如 C 端的文娛企業優酷、愛奇藝等。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從總線網絡結構到網狀網絡結構,各用戶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密切,萬物互聯的趨勢變得越來越明顯,每一個企業從誕生之初就歸屬於一種網絡效應,並在數據流的支撐下實現由低級向高級的演化,排除個體的異質性,我們認為總體而言,科技型企業會向網狀網絡進化,網絡效應帶來巨大的效益,湧現出萬物互聯下的超級巨頭。

2、2C 消費互聯網:FAAMG+BAT 四大賽道八大巨頭

消費互聯網主要指以 C 端即消費者為核心的互聯網,關注的是客戶體驗,這是產品經理的時代,本質是基於人的數字化和賦能,根據與消費者交互的對象不同,我們將消費互聯網劃分為四大賽道,並基於每個賽道產生的互聯網巨頭的成長曆程分析出巨頭成功背後的核心原理,四大賽道分別為:

1)人與人交互的 SNS 社交網絡,代表巨頭是 Facebook 和騰訊;

2)人與信息交互的信息分發,代表巨頭有Google 和頭條/百度;

3)人與商品交互的電商互聯網,全球巨頭為亞馬遜和阿里巴巴;

4)人與內容交互的文娛互聯網,全球巨頭為 Netflix、愛奇藝等。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在 To C 端的四條賽道中,SNS 賽道具有最強的網絡效應,護城河也最深,SNS 中的巨頭騰訊和 Facebook 都有機會藉助網絡效應的作用成長為科技巨頭,除此之外,我們還特別關注到 To C 端底層的操作系統(OS),OS 作為承接底層架構中基礎信息運營平臺和搭載軟件應用信息的窗口,是整個生態圈的核心部分,擁有巨大的生態圈價值,在To C 端的網絡效應驅動下,擁有 Windows、iOS/Mac、Android 三大操作系統的微軟、蘋果和谷歌三家公司在賽道中領先於其他企業,並依託其他賽道的增長實現自身體量的擴張和市場的推廣,在 To C 端的鏖戰中立於不敗之地。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2.1 社交網絡:無與倫比的網絡效應

SNS 社交網絡就是典型的網狀網絡拓撲結構,具備極強的網絡效應和天然封鎖賽道的能力。互聯網的本質是連接,將人類由孤立的個體變成萬物相聯的新集群。從 BBS 到即時通訊,從博客到 SNS,社交網絡發展至移動互聯網時代已基本形成了相對穩定的格局,巨頭穩定,但基於社交元素的創新一直在變遷與淘汰中前進與豐富。

我們根據社交核心元素“人與人”之間的熟悉程度,將當前的社交網絡模式分為:

1)熟人社交,Facebook、微信、QQ 等;

2)半熟人社交,微博、知乎等;

3)完全陌生社交,陌陌、貼吧等。

其中熟人社交是網絡效應最強、最容易產生巨頭的社交網絡模式,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強聯繫性,使得熟人社交在網絡上具備極強的自我集聚效應和極高的平臺轉換成本,產生了具有代表性的巨頭 Facebook 和騰訊旗下的微信和 QQ 等。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Facebook:網狀網絡效應下的商業奇蹟

2004 年,Facebook 從具有較強人脈關係的高校群體發家,並隨著使用學生數量的增多不斷擴大使用範圍和增加新的技能。2012 年 3 月,Facebook 將功能擴展至即時通訊,推出 Windows 版桌面聊天軟件 Facebook messenger。隨著 Facebook 用戶數的增多以及為用戶 提供的服務越來越多,使得 Facebook 成為其他社交網站無法比擬、無法超越的社交網站。 2016 年 7 月,Facebook 達到 10 億日活躍用戶;2017 年 2 月,Facebook 的月活躍用戶數 正式突破 20 億,標誌著 Facebook 成為全球登錄用戶最多的社交應用。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騰訊:中國社交網絡巨頭

騰訊同樣抓住了網絡效應的精髓,即服務或產品的價值會因為更多人使用而增加。

騰訊推出 QQ 聊天軟件取代了 IM 通訊工具,人們可以在 QQ 平臺上便捷的找尋自己身邊的好友,隨後通過用戶的口口相傳,QQ 品牌得到了最好的推廣。一直到 2016 年年底,QQ 都是國內月活躍用戶數量最大的社交軟件。為了進一步方便用戶使用網上通訊,騰訊於2012 年推出微信,其更加簡明的界面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在 2014 年以前微信月活用戶數量以 100%-200%的速度爆發式增長。

由於社交網絡強大的網絡效應,截至 2018 年 3 月,騰訊三款核心產品(QQ、QQ 空間和微信)的月活用戶數達到24 億;其中微信 MAU 為 10.4 億,QQ MAU 為 8.06 億,QQ 空間 MAU 為 5.62 億。在國內社交軟件中佔據絕對壟斷地位。

熟人社交:極易封鎖賽道的網絡效應

相較於陌生人社交網絡中依舊存在著陌陌與探探們的成長空間,Facebook 和騰訊這樣的世界巨頭已在熟人社交領域形成封鎖賽道的網絡效應。多年以來,其他世界巨頭為加強自己的網絡效應紛紛試水熟人社交領域,米聊,來往,易信,人人,MSN 層出不窮,然而均已慘敗收場,可見熟人社交網絡一旦形成就難以打破。當人類從 PC 跨向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用更適應移動端的微信加固了自身的護城河。微信內部的朋友圈、公眾號與微店等組件構成了一個社交生態,它的建立基於熟人社交網絡,更加難以打破,是外來者難以逾越的深厚護城河。

2.2 信息分發:算法加持下的星型網絡效應

人與信息的交互可以分為兩個階段:搜索和信息流。

搜索:是人找信息,即人通過搜索引擎等去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在此過程中搜索引擎後臺需要經歷發現、搜索網頁庫——提取信息、建立索引庫——檢索信息、進行匹配等三個階段,參與信息搜索的人越多,信息輸出結果更優化,是典型的星型網絡結構。

信息流:是信息找人,即建立在大數據和推薦算法基礎上的針對個人的個性化推薦應用。是未來可能產生巨頭的主要領域,目前主要代表性企業有今日頭條等。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Google:“整合全球信息,供大眾適用,讓人人受益”

搜索引擎的本質是獲取網站網頁資料,建立數據庫並提供查詢的系統。按原理分為全文搜索引擎和分類目錄,全文搜索引擎主要依靠網絡機器人通過網絡上的各種鏈接自動獲取大量網頁信息內容,並按規定的規則分析整理形成。Google、百度都是典型的全文搜索引擎系統。Google 的使命“整合全球信息,供大眾適用,讓人人受益”,恰巧反映了 Google 搜索引擎一直致力於的人與信息交互的方式。Google 搜索一直將不懈尋求更合乎用戶意圖的答案作為核心理念,在用戶端形成了較強的網絡效應。

今日頭條:正在崛起的信息分發新星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是公司構建用戶網絡效應的關鍵,也是打造長期競爭優勢的關鍵。真正有防禦能力的數據護城河並不僅僅來自於收集數量最多的數據,而是與用戶特定的領域聯繫在一起,通過數據計算分析,為客戶提供更個性化的高質量商品,從而進一步增大用戶的價值。今日頭條是北京字節跳動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移動資訊客戶端產品,主要基於個性化推薦引擎技術,通過大數據對用戶的興趣、位置等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對用戶進行資訊的個性化推薦。

今日頭條的資訊推薦系統本質上是解決用戶、環境和資訊的匹配,可以表示為 y=F(Xi, Xu, Xc)。其中三個維度的變量包括內容、用戶特徵和環境特徵;目標函數是用戶對推薦內容的滿意度,量化指標包括點擊率、閱讀時間、點贊、評論、轉發等。而在實現方法上,頭條支持多種算法組合,包括傳統的協同過濾模型、監督學習算法Logistics Regression 模型、基於深度學習的模型、Factorization Machine 和 GBDT 等。疊加完善的內容分析和用戶標籤兩大基石,今日頭條正在收割用戶流量、構建用戶強網絡效應方面建立深厚的護城河。

2.3 電商平臺:雙邊網絡下的雙邊賦能

電商是典型的雙邊網絡結構,在同一個平臺連接買家和賣家,電商平臺通過“客戶第一” 和“關注長期價值”的經營戰略,提供多樣的選擇、頂級的購物體驗和最低的價格提高消費 者的價值,形成客戶端網絡效應。隨著客流量的不斷增大產生進一步擴大商品種類需求,從而引入更多的商家提供多樣化產品與個性化服務,商家與消費者形成良好互動和正向循環,進而形成供應商的網絡效應。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亞馬遜:構築客戶和供應商雙邊網絡效應

根據亞馬遜的飛輪模型,電商平臺+Prime 會員制度構築的客戶端網絡效應是亞馬遜的底層飛輪;Marketplace 引入第三方賣家形成供應商端網絡效應是亞馬遜的第二層飛輪。

亞馬遜的底層飛輪在完成客戶原始積累、形成客戶網絡效應的過程中始終關注四大關鍵節點:產品、服務、流量及用戶體驗,這四個節點相互支撐構成亞馬遜最早期的增長引擎,加速客戶網絡效應的形成及增強。自營電商平臺的發展建立了顧客基礎,隨後通過吸引第三方賣家從而提供多樣化商品吸引更多消費者,客流量增大的同時也吸引了更多中小企業加入亞馬遜網售開放平臺,構建穩定的供應商網絡效應。在追求為客戶提供多樣化選擇的使命與龐大電商行業的競爭下,亞馬遜推出第三方賣家平臺。大量的消費者進一步吸引更多賣家加入亞馬遜平臺,形成強大的供應商網絡效應。強大的供應商網絡效應助力亞馬遜達到商家與顧客的雙贏。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阿里巴巴:“阿里商業操作系統”雛形初現

阿里巴巴作為中國乃至全球領先的電商巨頭,其淘寶和天貓平臺龐大的用戶數為阿里巴巴構築了極強的網絡效應和護城河。此外,新零售模式進一步加大消費者的價值,放大 C 端的網絡效應。在 To B 端,阿里巴巴源起 1688 採購批發網站,服務於企業,天生具有 To B 基因。目前“阿里巴巴商業操作系統”正在成為阿里巴巴方向明確的核心戰略,阿里巴巴將繼續從技術、金融、物流、營銷、內部管理等方面全方位賦能商家和中小企業,真正實現“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2.4 文娛互聯網:正在進化中的總線網絡效應

迎合消費者市場,文娛產品加速數字化:遊戲、音樂、視頻等娛樂產品在數字化滲透下由傳統傳媒向數字化傳媒遷移。內容至上是文娛行業的傳統壁壘,數字化背景下的社群發展與大數據分析成為平臺新的護城河。

平臺由總線網絡向雙邊網絡與星型網絡發展:平臺的優質產品轉化成用戶流量,使消費者終端實現由產品粘性向平臺粘性發展。運營平臺由被動輸出內容的總線型,向內容社群的雙邊型模式過渡,最終發展成為基於大數據處理與內容推薦的星型網絡模式,即運營平臺與用戶形成星型網絡關係。同時網絡效應催生流量增加,用戶定位越精準,體驗也將不斷升級,形成閉合加速圈。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1)總線網絡效應:在傳統電視的線性傳播模式中,電視臺居於節目內容集成和播出的上流環節上,並憑藉對節目資源的掌控而處於核心地位。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新興媒體發展起來後,傳統電視傳播線性模式遭到顛覆。傳播者、傳播內容、傳播渠道、傳播終端和傳播對象被重新定義。代表性的網絡平臺有早期的優酷與土豆。由於大數據分析在當時仍未廣泛應用,智能分發處於萌芽期,模式核心是用戶主動搜索並得到內容,具有總線網絡效應。

2)雙邊網絡效應:BiliBili 早已不侷限於二次元文化視頻傳播,目前已成為中國最大的以專業用戶生產內容(Professional User Generated Content)為主的視頻分享平臺。用戶通過視頻彈幕與內容生產者交互,極具社群屬性的彈幕系統搭建了雙邊網絡效應的核心橋樑。 內容生產者通過用戶的彈幕反饋完善自身的內容生產邏輯併產生差異化特徵,用戶則從內容粘性轉變為對內容生產者的粘性,但其對於內容的供給模式依舊依靠內容生產者而非後臺數據分析後智能分發。

3)星型網絡效應:Netflix 於 1999 年後提供訂閱服務,隨著用戶使用量的增加,Netflix 實現了利用大數據提高影片推薦效率,在流媒體市場領域獲取了較高的滲透率。通過2013 年網絡自制劇《紙牌屋》,Netflix 將以高調方式進入原創內容市場,依靠大數據+內容構建深厚護城河。Netflix 將其與用戶間關係成功轉化為星狀拓撲關係,依託視頻推薦算法瞭解用戶喜好,實現內容的精準推送。同時美劇工業化水平的不斷推進,精短的季播劇形式縮短用戶試錯成本的同時,將用戶輿論喜好納入內容製作範圍。用戶數量越多,使用次數越多,Netflix 對用戶的偏好越瞭解,推送內容也越精準。大數據技術下的星型網絡效應加速了平臺粘性的形成。

3、2B 產業互聯網:企業賦能,四大賽道,格局初定

產業級互聯網的本質在於“賦能”,通過新技術或新模式為產業或企業提供基礎設施,從而提升生產力,優化生產關係,最大化社會生產效率。因為連接,To B 的世界會形成很多流——現金流、業務流、信息流、物流等,根據提供的基礎設施服務的不同,我們將產業級互聯網分為雲計算服務、金融服務、物流服務和企業服務四大賽道。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產業級基礎實施是伴隨產業發展一直存在的,只是科技的發展加速了基礎設施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進程,強化了這些基礎設施的網絡效應和進入壁壘,從而很容易在每個賽道誕生類似消費級互聯網的巨頭。

1) 服務於企業數據流的雲計算:是最底層的商業操作系統,類似桌面計算時代的 Windows 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 iOS 與 Android,是企業進行活動的底層基礎設施,代表巨頭有亞馬遜AWS,阿里雲,微軟 Azure;

2) 服務於企業資金流的金融賦能:主要為企業資金往來提供數字化服務,包括支付、融資、資產管理、保險等全鏈條金融活動,代表巨頭有螞蟻金服、平安集團;

3) 服務於企業貨流的物流網絡:是使交易的產品或服務實現增值,其本質是更好地滿足顧客需求,代表企業有菜鳥網絡;

4) 服務於企業流程的企業服務以及服務於線上的營銷賦能:包括對企業內部管理系統和營銷系統的賦能,本質上是利用數字化提升企業經營效率和盈利能力,代表巨頭有 Salesforce,釘釘以及阿里媽媽、Google Ads。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由於網絡效應具有天然封鎖賽道優勢,消費級互聯網的各個賽道都產生了具備萬億美金市值潛力的世界巨頭。消費級互聯網以流量為核心,在流量紅利見頂、消費級互聯網市場趨於穩定的情況下,未來世界巨頭間的競爭將從某個單項領域逐步發展為生態體系的競爭,機會正在向以價值為中心的 To B 產業級互聯網轉移。目前來看,傳統互聯網巨頭都是產業互聯網的積極佈局者,以亞馬遜和阿里巴巴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都在由 To C 端向 To B 端延伸其增長飛輪。我們梳理目前國外和國內 8 家主要互聯網巨頭的產業互聯網布局,發現不同企業的成長基因決定其在產業互聯網方面具備不同的先發優勢和發展潛力,目前顯現出來的在產業互聯網領域綜合佈局與發展處中於領先地位的是亞馬遜和阿里巴巴。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3.1 雲計算:強者恆強的網狀網絡

每一個時代都有其最基本的操作系統,這個操作系統貫穿對應時代的所有賽道,是時代演進的底盤,正如桌面計算時代 PC 的 Windows 系統和移動互聯時代智能終端的 iOS 和 Android 操作系統一樣,產業互聯網時代最基本的商業操作系統將是雲計算。我們認為雲計算跟 SNS 一樣都具備極強的網絡效應,未來強者恆強的格局已經形成。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雲計算本質是 B 端企業間的“社交網絡”,具備極強的網絡效應,在 C 端我們看到過的微信/QQ 對競爭對手的賽道封鎖,我們很有可能會在雲計算領域看到。從目前雲計算發展的市場格局來看,在雲計算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的多都是在消費互聯網領域就具有To B 基因的巨頭,包括全球電商巨頭亞馬遜和阿里巴巴,以及具有多年 To B 經驗的 IT 巨頭微軟。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1) 亞馬遜 AWS

亞馬遜 AWS 於 2006 年推出,是全球最早推出的雲計算服務平臺,其特點是按需交付、即時可用、採用按使用量付費定價模式,降低了企業IT 投入成本和維護成本。在計算領域,亞馬遜 EC2 可根據計算要求提供大小可調的計算容量。在存儲服務中,用戶可通過它隨時在 Web 上存儲和檢索任意數量的數據。在數據庫服務中,亞馬遜 RDS 是一種可讓用戶在雲中輕鬆設置、運維和擴展關係數據庫的 Web 服務。此外在網絡和內容分發、移動服務、開發人員工具、應用程序服務等領域亞馬遜AWS 都有出色的產品。

2)微軟 Azure

微軟 Azure 是微軟基於雲計算的操作系統,主要目標是為開發者提供一個平臺,幫助開發可運行在雲服務器、數據中心、Web 和 PC 上的應用程序。目前具備網站、虛擬機、雲服務、移動應用服務、大數據支持以及媒體功能的支持。相比於亞馬遜 AWS,Azure 在多方面也形成了獨特的優勢。它支持大量開源應用程序、框架和語言;融合本地 IT 設施和公有云,是最適合混合 IT 環境的公有云平臺;數據中心有多家主流運營商接入,網絡訪問性能有保證。

3)阿里雲

阿里雲成立於2009 年 9 月 10 日,2017 年阿里雲在中國公有云市佔率接近一半,接近於是國內市場其他所有云計算廠商之和。阿里雲在國內雲計算賽道中遙遙領先的關鍵在於阿里的 To B 基因,而同時期的百度和騰訊還處在 C 端的流量紅利期,還在忙於收購過剩的流量。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3.2 金融服務:從支付到信用,從雙邊到星型

B 端金融服務的本質在於為企業提供資金和信用支持,在電子商務平臺的初始階段,支付平臺的缺失成為阻礙行業發展的主要瓶頸。隨著支付寶和 PayPal 成為電商的基礎設施之一,在支付中產生的數據越來越多,以數據為支撐的信用功能也隨之出現,在信用的基礎之上又上衍生出融資功能、投資功能、保險功能等,滿足個人和企業的各種金融需求。我們將金融服務賦能分為三個階段:

1)支付賦能:支付的數字化,背後產生的大量的數據積澱成為後續進行大數據算法下的信用基礎。

2)信用賦能:以龐大的交易數據為基礎形成的商戶和個人的信用評級,並以此作為後續投融資賦能以及保險賦能的前提。

3)融資、投資與保險賦能:以信用為基礎的投融資及保險,基於個人或商戶的各種數據,匹配風險偏好並進行投資的推薦,為企業提供所需的資金,滿足個人的理財需求與保險需求。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金融服務機構最初作為支付平臺實現的是雙邊網絡效應,連接資金供給方和資金需求方,在基礎的支付功能之上,基於數據所支撐的信用為資金供給方提供投資服務和保險服務,為資金需求方提供融資服務。資金供給方越多,資金池就越豐富,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需求方。資金需求方越優質,就能夠吸引更多的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入駐平臺,在金融服務機構逐步的演化過程中,通過信用賦能實現了星型網絡效應。以螞蟻金服此類金融服務機構為核心,企業與個人通過金融服務機構實現互聯,從而優化資金調度,提升資金供需雙方的信用並提升社會總效率。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螞蟻金服是典型的對企業進行金融服務賦能的金融科技平臺,螞蟻金服致力於通過科技創新能力,搭建一個開放、共享的信用體系和金融服務平臺,為全球消費者和小微企業提供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務。螞蟻金服在全球擁有 8.7 億活躍用戶,涵蓋了支付、財富管理、融資、保險、信用系統等多個金融環節和領域。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1)支付環節:支付寶與超過 200 家金融機構達成合作,為小微商戶提供支付服務,活躍用戶數超過5.2 億。對標 Paypal,激活傳統商業和公共服務,助力傳統商業和公共服務體驗的升級。

2)財富管理:螞蟻金服推出旗下移動理財平臺螞蟻財富,對標嘉信理財,用戶可實現餘額寶、定期理財、存金寶、基金等各類理財投資。

3)融資管理:螞蟻金服入股並主導成立了浙江網商銀行。對標中國民生銀行,網商銀行以服務小微企業、支持實體經濟、踐行普惠金融為使命,為小微企業、個人創業者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務。

4)信用系統:芝麻信用利用雲計算、機器學習等領先科技呈現個人和企業的商業信用狀況,對標平安集團,通過信用科技賦能讓商戶為更多用戶提供更好更便利的服務。

5)保險與其他金融服務:螞蟻金融雲是為金融機構提供行業雲計算服務的平臺,整合了大規模交易處理能力,對標 Fico,為合作伙伴提供金融級的基礎技術服務。

3.3 物流服務:雙邊網絡下的全鏈路賦能

新零售時代,線上與線下的深度融合是時代發展的大趨勢,物流作為打通線上與線下的關鍵環節成為了產業互聯網時代的重要賽道,我們認為物流作為新零售用戶和商家實現供需應答的橋樑,構成了典型的雙邊網絡效應。用戶對物流的需求倒逼更多的商戶加入物流平臺,而更多的商戶加入物流平臺可以使用戶對物流平臺使用體驗度大幅提升,吸引更多的用戶加入平臺。隨著大量用戶和商家的湧入,運輸成本得以降低,從物流配送中產生的數據流也將使平臺發揮更大的作用,逐步發展成為商家與用戶之間的核心部門。

得益於技術和新零售商業模式的革新,互聯網時代的物流服務正在向數字網絡生態轉變,不管是自建物流服務能力(如亞馬遜FBA、京東、蘇寧)還是第四方物流管理(如阿里巴巴菜鳥網絡),當前物流服務發展的核心都在於通過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應用實現物流前端賦能按需資源調配、中端賦能倉內分揀效率、後端賦能智慧運輸派送,以數據打通解決傳統快遞業信息滯後、流量管控混亂、人工低效等行業癥結,重塑整個物流模型網絡。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第四方物流平臺:菜鳥網絡

菜鳥網絡是阿里巴巴物流數據平臺運營商,致力於滿足阿里巴巴國內24 小時內國際 72 小時內完成消費者訂單的物流願景。B 端網絡側,菜鳥通過與快遞物流企業提供一站式物流服務和供應鏈管理解決方案,為廣泛的商家提供便捷的數字化服務。在物流渠道中,菜鳥通過集合用戶數據,提前預測需求,完成側重於需求的倉儲調度,通過物聯網和機器人技術實現無人數字倉庫高效智能分揀、貼標、整合打通物流經脈。C 端網絡側,通過菜鳥快遞櫃、菜鳥驛站等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滿足C 端客戶的多元化需求。菜鳥網絡作為電商平臺、消費者和商戶之外的第四方智慧物流平臺,正在實現網絡化物流數字化驅動新生態。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菜鳥網絡從五個方面對物流全供應鏈進行數字化建設與升級,涵蓋了從獲得訂單到倉儲分揀到運輸配送的全物流環節,具體措施如下:

1)資源調配數字化:通過大量數據集成分析識別不同區域的消費者消費習慣和消費偏好,有針對性的將商品資源提前配置,讓物流跑在需求前面;

2)物流面單數字化:菜鳥聯合 14 家快遞公司推出標準化公共電子面單平臺,向賣家免費開放服務,解決了傳統快遞行業手動填寫訂單和分單的低效率痛點;

3)車載配送數字化:菜鳥聯合上汽東風車企研發智慧物流汽車,通過升級雷達預警系統打通數據和調配運力,提示擁堵,規劃最優運輸線路,同時基於大數據預測不同時點區域的快遞數量,結合網點吐納能力,規避爆倉風險;

4)倉內分揀數字化:運用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技術發展倉內自動導引運輸機器人和訂單智能履約系統,在倉庫、分撥中心等實現機器人對人工的替代;

5)多元化“最後一公里”解決方案:結合 C 段用戶的多元需求,菜鳥加強了菜鳥驛站、快遞櫃等末端服務的投入,提高 C 端客戶的物流體驗。

3.4 企業服務:業務流的全域賦能內部服務作為企業發展的基本需求,貫穿企業發展的始終,也成為產業物聯網的核心賽道。我們認為,目前企業內部各種服務對接企業內不同端口,具備總線型網絡效應。

數字化的商務場景模式:基於大數據算法建立優化機制,可提高辦公效率,並建立企業與人、人與人之間的良好關係。

營銷服務:以數據技術為驅動,用科技去賦予營銷新的生命力,賦能品牌主和媒體,構築營銷背後的力量。

專注企業內部服務,釘釘通過“人、財、物、事”賦能 2B

釘釘由阿里巴巴集團於 2014 年 1 月籌劃啟動,公司瞄準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機遇,為之推出了“人、財、物、事”全鏈路數字化辦公解決方案,實現企業內部的高效率運作,拓展個人數字化商務人脈。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從傳統營銷到大數據營銷,阿里媽媽賦能品牌商

阿里媽媽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營銷”為使命,Ad Tech 技術驅動廣告色彩明顯,阿里媽媽不只自身打造前沿AI 技術,更希望通過技術開源賦能大家,推動整個領域技術前進。

4、2T 物聯網:喚醒萬物的互聯網終極形態

2T 的 IoT 物聯網是面向未來的,但是孕育在當下,我們認為 IoT 物聯網是互聯網的終極形態。2C 的數字化是基於人,關注的是客戶體驗;2B 的數字化是基於企業,解決的是效率提升;而 2T 的數字化將會喚醒萬物,釋放出極強的生產力,是一種極致的數字化。AI 作為喚醒萬物的手段,成為 to T 物聯網的基礎設施。

基於以上判斷,我們將 IoT 物聯網定義成 To Things 的創新,目前尚處於早期階段,主要是底層的硬件和網絡條件還正在進化和迭代之中,以及物聯網將帶來的對多行業的底層運作方式的顛覆仍需要等待時間與成本節點的成熟。但是,我們認為現在正處於 AIoT 時代的前夜,黎明將很快到來。家庭 IoT 作為第一個落地的場景,小米已經領跑全球!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我們將 2T 的物聯網按場景來分類,主要分為:家庭 IoT、汽車 IoT、城市 IoT、工業 IoT

四大應用場景。

家庭 IoT 由於應用場景成熟、智能化的終端豐富,因此成為消費物聯網發展最為迅猛和爆品頻出的場景之一,所需要的底層技術基礎設施也逐步發展完善,代表巨頭有小米、阿里。

汽車 IoT 或者說出行方式的物聯網化也是重要場景之一,近兩年備受資本市場熱捧的共享單車雖然略有沉寂,但其本質也是物聯網在出行場景的嘗試,對居民出行方式產生了重要影響,我們認為未來出行場景物聯網大有可為的仍然是汽車終端的物聯網化和智能駕駛。

城市 IoT 支撐的智慧城市是各大巨頭著力發展的物聯網場景,主要通過收集和開發城市基礎設施使用的大量數據,形成城市大數據,最終將結果反饋至城市管理的各個領域,目前由於底層設施尚未健全等待孵化。

工業物聯網將生產製造和物聯網相結合,打造數字工廠、數字化生產設備和流程,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生產效率的重要工具,相較消費級物聯網的最大優勢在於不對行業行為進行徹底改造,與傳統工業具備更好的融合性。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消費者日常生活場景大致可以分為家、工作、出行和戶外等。其中家庭生活場景是消費者一天內花費時間最多的場景,消費者平均每天花 8 到 12 個小時在家,是消費者最大的消費場所。因此,家庭 IoT,例如通過支持 IoT 的智能家居產品,捕獲消費者家庭環境各種場景中隱藏的數據並加以智能化運用,蘊含著巨大的潛力。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萬物互聯的時代即將到來,傳統互聯網巨頭都是物聯網的積極佈局者,在物聯網的四條賽道中,家庭場景應用成熟,其他場景尚待落地。小米利用 IoT 開放平臺和推出的多款小米系列智能終端產品挖掘家庭物聯網的價值,具有極強的先發優勢,目前小米 IoT 平臺已經支持設備近 2000 款、智能設備連接數超 1.32 億臺,成為物聯網的領跑者。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4.1 家庭物聯網:IoT 落地的第一個場景,小米已經領跑世界

家庭 IoT 作為整個 2T 物聯網最先落地的場景,成為互聯網巨頭、傳統通訊、家電企業、以及垂直領域初創公司重點佈局的方向。目前我們已經看到了該領域的兩個世界巨頭:小米和阿里。如果將家庭應用互聯方式的演進用我們前文提到的網絡拓撲結構表示,則我們認為家庭場景的“物聯網”將經歷三個階段的變化:

1)傳統方式:總線型網絡效應。在這種模式下,家庭應用終端是非智能化的,各個節點之間是孤島式的、互不連接的,且不同終端通常採用不同品牌,網絡效應極弱。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2)過渡模式:雙邊網絡效應。是目前家庭物聯網平臺最常見模式,通常選擇一個或幾個智能終端作為中心入口,如智能手機、智能音箱等,其他智能終端與中心入口連接;且 IoT 平臺通常是開放的,允許不同終端接入其 IoT 平臺,具有較強的網絡效應,如小米的 IoT 開放平臺。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3)終極模式:網狀網絡效應。我們認為這是家庭物聯網的終極模式,主要體現IoT 思維的兩個制勝要點:泛互聯化和去中心化。泛互聯化就是將萬物都進行互聯,這樣做有三大好處:成為產品的一個賣點;單個產品具有了網絡化經濟效益、形成了用戶粘性;產生互聯的數據。去中心化就是指在物聯網時代沒有中心,這是 IoT 最重要的思維方式之一,沒有哪個終端是中心入口,任何終端都是入口,這樣做的好處在於使得單個節點效用最大化,而且能適用絕大多數的使用場景。

從歷史經驗和當前家庭物聯網各巨頭佈局來看,我們認為IoT 物聯網的普及也需要硬件的普及做基礎。

1)在 PC 互聯網時代,以 Dell 為首的高性價比模式(直銷)極大的促進了 PC 的普及,從而讓 PC 互聯網時代加速到來。

2)在 MI 互聯網時代,以小米為首的高性價比和電商渠道推廣,也極大的促進了智能手機的普及,從而加速的推動移動互聯網流量的增長。

3)在 IoT 的家庭場景,小米提前佈局,已經將手機成功的模式複製到家庭場景的方方面面,以泛互聯和泛智能為基礎,已經佔據了先機。

4.2 汽車物聯網:打造智能出行生態圈,釋放新的生產力

汽車作為 IoT 物聯網的核心,將汽車數字化,進而將其智能化是大趨勢。對應於前文提到的拓撲結構,我們把汽車兩階段發展中數字化後形成的以乘客和司機為核心的網絡效應,定義為雙邊網絡效應。而在汽車智能化之後,則是以異構芯片賦能汽車終端,形成的星型網絡效應。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目前我們認為滴滴和 UBER 所做的是第一步,也就是將運力數字化,形成數字化的運力網絡,產生效率提升。汽車數字化之下的汽車產業,類似於功能機向智能機轉化的手機產業, 車輛通過聯網,初步感知周邊環境、用戶意圖,提供實時在線的個性化服務。滴滴和 UBER 通過將乘客與司機的相關信息數字化,把核心應用和各個利益相關者結合起來,通過算法完 成乘客與司機的快速匹配,提高出行效率,形成了較強的雙邊網絡效應。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我們認為 2T 車聯網的終極形態就是用 AI 將汽車喚醒,進而製造出一種全新的生產力。 在 AIoT 時代,無人駕駛技術隨著激光雷達、GPU 等技術集群的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汽車作為智能終端成為中心入口。以智能化的汽車為載體,通過傳感器、通訊系統將V2I(車與路)、V2V(車與車)、V2P(車與人)三者互聯互通,形成了一個智能出行生態圈,基於算法和算力開創的 AIOS 操作系統平臺疊加 5G 通信網絡,構建車聯網,形成了更進一步地星型網絡效應。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車聯網可細分為雲、管、端三部分。汽車為智能移動終端,通過為車輛提供通信芯片賦能算法。5G 通訊網絡為管,通過搭建車聯網網絡、加速智能駕駛為車聯網提供了強大的技術基礎。後臺管理系統為雲,通過大數據處理與車企、車輛和駕駛員實時互通信息。

道路數字化,車路網協同。

車聯網通過車輛位置、速度和路線等信息構成的巨大交互網 絡。在 V2V、V2I、V2P、V2N(車與雲)之間組網實現智能動態信息服務、車輛智能化控 制和智能化交通管理等應用的重要手段,能夠改善汽車駕乘感受,提高交通通行效率,促進 交通安全,推動低碳出行。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4.3 工業物聯網:智能製造釋放全新生產力

工業數字化程度日益提高,工業物聯網雛形已現。追求效率的提升一直以來都是工業時代變革的主線。當前,全球製造業正加速邁向數字化、智能化,產品的批量生產已不能滿足客戶個性化訂製的需求,構建可以生產高質量、個性化智能產品的智能工廠成為時代所需。未來隨著 IoT 技術在工業生產領域不斷落地,各個生產環節實現泛互聯化,我們認為工業物聯網最終將形成極強的網狀網絡效應,釋放全新生產力。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工業物聯網的終極形態就是喚醒工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實現智能製造。工業物聯網作為一個物與互聯網服務相互交叉的網絡體系,通過將生產過程的每一設備變成智能終端,每一環節融入智能分析,全方位採集底層基礎數據,並進行更深層面的數據挖掘,達到工業生產的個性化與定製化,進而提高效率、優化運營,實現智能製造。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以感知為手段,以喚醒為目標。工業物聯網架構主要包括邊緣層、網絡層、平臺層和應用層,其中邊緣層主要負責連接設備,以及獲取多維數據。網絡層負責數據傳輸和設備的控制。平臺層,以雲計算為核心,將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彙總和處理。應用層,位於最頂層,是面向客戶的各類應用。

4.4 城市物聯網:喚醒萬物,智能互聯

對應於汽車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趨勢,隨著AIoT 逐漸由點至線,由線至面的全面滲透,城市建設的內涵也由“數字城市”轉變為“智慧城市”。智慧城市作為物聯網技術綜合應用的典範,是由 N 個物聯網功能單元組合而成的更大的示範工程,承載和包含著幾乎所有的物聯網,而城市物聯網正是由多箇中樞構成的多邊網絡效應。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統一平臺,高效運營。智慧城市的發展牽扯到市政管理、樓宇、交通的各個方面,其物聯網的建設與運行需要進行總體規劃,並與業務場景相結合開發應用。IoT 網絡可以將傳統的垂直分佈管理轉變成統一支撐平臺高效運營,已成為智慧城市的必備 ICT 基礎設施。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城市物聯網的終極形態是將城市基礎設施全部喚醒並且智能互聯。智慧城市物聯網基於物聯網技術與業務融合,多方面協調城市運行,全面感知城市動態,使城市運行做到隨需應變,在政府服務、交通、能源、居民生活等各社會服務全面實現智慧化,為城市智慧發展創造更大價值。

5、基礎設施:算法+算力+網絡構建底層生產力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以算法+算力+網絡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就是生產力,其更新與迭代決定著網絡效應的支配強度。我們立足於技術演化的時代角度,用操作系統承載算法,用芯片表達算力,用通訊技術實現網絡互聯,將科技週期分為三個大時代:PC 時代,MI 時代以及 IoT 時代。正是由於基礎設施與三張網的交叉互聯,形成了我們所處的互聯網時代。萬物皆週期,我們御風踏浪。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PC 互聯網 = (Windows + X86) +寬帶以太網。在桌面互聯時代,微軟憑藉 Windows 的開放性迅速搶佔市場,在網絡效應賦能下快速崛起,成為市值全球第一的科技巨頭。

移動互聯網 = (iOS/Android+ ARM) + 4G 蜂窩網。MI 時代以 iOS/Android 發佈為始,伴隨著通訊技術發展到 3G/4G,手機作為移動智能終端登上歷史舞臺,在算法、網絡的雙重更新之下,蘋果操作系統的雙邊網絡效應持續加強,2009 年市值首次超過微軟成為全球第一。

AI+IoT(迭代中)= (AIOS+異構芯片)+5G。與前兩個時代不同,在 AIoT 時代,基礎設施的發展更加多維化,多元化,綜合化。從算法來看,AIOS 從 MI 時代的移動終端擴展到雲平臺,更加強調立體化。從網絡來看,5G 的要求從 MI 時代的單一的速度升級成三維的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從算力來看,異構芯片相對於MI 時代的通用芯片更追求個性化定製需求。基於以上基礎設施底層架構全方面的多維升級,在 AIoT 時代,領先的網絡效應巨頭將釋放無與倫比的生產力。

5.1 OS 的進化:服務升級推動平臺迭代

OS 作為承接底層架構中基礎信息運營平臺,又是搭載軟件應用信息的窗口。從To C、 To B 再到 To T,OS 的物理架構一直在推陳出新,但構建以 OS 為核心的生態圈主題卻一直未變。

To C:Windows、Android、iOS 打造強力“端口”生態圈

Windows:起初基於 DOS 的用戶圖形界面操作系統,與 IBM-PC 進行捆綁銷售拓寬市場。給予生產廠家免費授權賦予了平臺的開放性,讓眾多PC 端承載,軟件適應 Window 的匹配標準,由系統逐步統籌起整體 IT 產業鏈。

iOS:與 Mac OS 同屬於類 Unix 的操作系統,傳承了蘋果公司系統閉源的特點。但憑藉配套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贏得市場。系統開放與封閉之外,更突顯以操作系統為核心的移動終端產業鏈的重要性。

Android:由 Google 主要參與研發基於 Linux 的操作系統。自由及開放的源代碼便於使用者進行二次開發和優化,由此衍生出巨大的生態圈價值,市佔有率隨之提升並佔據絕對優勢。

To B:雲平臺提供強勁算力生態圈由“端”擴展到“雲”,成為商業基礎設施

企業數字化轉型,雲計算應運而生:企業,作為人的組織形式,是信息端口的集合,大數據時代下信息與資源的高效整合決定企業的生命力。面對企業內部服務、金融、物流、營銷等日益多樣化的特定化需求,雲平臺憑藉強大算力搭建底層基礎運營服務,充當 OS 角色。

應用雙向升級,鑄就未來生態圈:縱向上看,雲計算由 IaaS 正逐步轉變為基於 SaaS 的應用增強型雲服務,致力於提供全鏈式解決方案;橫向上看,應用場景不斷擴充,由商業領域擴展到家居、工業領域,由企業內部到社區、城市等服務體系,生態圈依託網絡效應不斷擴展。

To T:異構化 OS 勾勒未來萬物生態圈

異構化 OS 助力 AI 賦能 IoT:To T 的實現依託 AI,而 AI 的實現依託算力、算法和數據。算法的編程落地,使得卷積神經網絡等機器學習算法在產業發展應用中得到延展;數據在存量基礎之餘,通過萬物感知方式的升級優化不斷擴充;而異構化芯片搭載未來算力的同時,實現基礎服務運營的操作系統也將呈現異構化。

萬物互聯,端+雲佈局初顯規模:智能家居和無人駕駛領域成為 IoT 應用場景中的先鋒,終端設備呈現手機+APP 的形式已經被大眾所接受;從To C 到 To B,再到 To T 的過程,數據量呈爆發式增長,雲平臺的深度開發將為數據處理和整合提供堅實基礎,同時集成邊緣計算為一體,逐步拓展 AI 的推理端。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群雄逐鹿,各路英豪搶佔賽道:通訊電子行業巨頭三星自主研發 Tizen 和 SmartThing,谷歌推出以 Android 為核心的“Brillo”IoT 系統,老牌互聯網巨頭微軟研發的 Windows Cloud 操作系統預計將在 2020 年推出;國內企業方面,通信巨頭華為基於Linux 研發 IoT 系統 Liteos。 其系統體積只有 10KB,是目前世界上最輕量級的 IoT 操作系統;阿里積極推動基於 Linux 的 YunOS 落地,由其主導的 ID2(InternetDevice ID)在 ITU-T(國際電信聯盟通信標準化組織)成功立項。

打造兼容平臺,演化萬物生態圈:物聯網協議種類的繁多造成 IoT 產業規模的碎片化,未來雲計算平臺應實現兼容,助推 IoT 系統的網絡效應,形成人、企業、萬物一體化生態圈。目前國內的阿里雲IoT 主導的物聯網標準聯盟(ICA)已經拓展到 400+物聯網聯盟成員。

5.2 網絡的變遷:從有線到無線,從無線到多元

通訊技術作為實現網絡互聯的橋樑,一直以來都伴隨著基礎設施不斷向前發展。從PC 時代到移動通信時代,再到即將到來的 5G 時代,底層的通信網絡廠商在歷史的黑暗森林中如同流星劃過,交織著照亮互聯網前行的道路。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PC 時代,成就第一家偉大的企業。PC 互聯網時代,思科通過對於帶寬和路由器的創新,將局域網變成了互聯網。1986 年,思科推出第一款多協議路由器,以此為起點,將產品延伸 至網絡通信的各個核心環節,一路縱橫捭闔收購其它通信設備公司,幾乎達到了壟斷的地步。2000 年,思科承載了全球 80%的網絡通信,併成為全球市場價值最高的企業。

3G/4G,開啟移動通信新紀元。在經歷了 1G“大哥大”橫行和 2G 諾基亞崛起時代之後, 3G 以更快的網速開啟了行動通訊的新紀元。4G 集 3G 與 WLAN 於一體,能夠傳輸高質量視頻圖像。在 3G、4G 時代,華為、中興與愛立信、新諾基亞四足鼎立。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5G 來臨,萬物互聯顛覆世界。2G 實現了從模擬時代走向數字時代,3G 實現從語音時代走向數據時代,4G 實現 IP 化,數據速率大幅提升。而 5G 最大的改變就是實現從人與人之間的通信走向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通信,實現萬物互聯,推動社會發展。

5G 呈現出低時延、高可靠、低功耗的特點。速率方面:從 4G 的 100Mbps 為單位,5G 可高達 10Gps,比 4G 快達 100 倍,輕鬆看 3D 影片或 4K 電影。容量與能耗方面:為了物聯網、智慧家庭等應用,5G 網絡將能容納更多設備連接、同時維持低功耗的續航能力;低時延方面:工業4.0 智慧工廠、車聯網、遠程醫療等應用,都必須超低時延。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5.3算力的變遷:摩爾定律主導下的升維創新

芯片作為算力的承載力,它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從IBM 大/小型機的邏輯處理架構為代表的洪荒時代開始,經歷了以 X86 和 PowerPC 為代表架構的個人電腦時代和基於精簡指令集的 ARM 架構引領的移動設備時代,來到了目前以專用協處理器,異構芯片為核心的AI 時代。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洪荒時代。1964 年 IBM 推出的 System360 系列產品標誌著現代計算時代的來臨,它的處理器使用了基於固態邏輯技術的超微型化的處理器,實現了技術性和可靠性大幅提升。以此為契機 IBM 推出了指令集兼容技術,芯片發展也由此開啟了第一輪洪荒時代。

PC 時代 X86 架構。1978 年,X86 架構在 Intel 8086 中央處理器中首度出現。基於完整 指令集,它擁有卓越的性能,優秀的兼容擴展性以及出色的亂序執行能力。它促成了第一臺 IBM 個人電腦的誕生,PC 概念正式形成,PC 時代也由此拉開序幕。

移動 ARM 時代。1985 年,ARM 公司推出了一款全新芯片架構 ARM。基於精簡指令集的 ARM 雖然整體性能較低,但卻因主打低成本、低功耗和高效率這三個優勢,恰好迎合了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諸多移動設備的發展潮流,成為了移動設備時代的芯片架構的領導者。當今,全球 95%以上的手機以及超過四分之一的電子設備都在使用 ARM 技術。除了芯片設計廠商,很多移動設備品牌也開始推出 ARM 自研芯片來配合自己的產品。

全球科技行業專題研究:2C+2B+2T 之“覆盤20年+展望20年”

AI 芯片時代。目前芯片發展開始面臨一個矛盾的窘境:一方面處理器性能面臨物理極限,無法按照摩爾定律進行增長;另一方面數據體量隨著雲、深度學習、AI 等新應用興起,對計算性能要求超過了“摩爾定律”增長的速度。處理器自然發展本身無法滿足高性能應用的需求,出現了技術缺口。在這種情況下,採用專用協處理器的異構計算方式來提升處理性能成為最為理想便利的解決方案。

功能多樣,設計靈活。異構芯片在應用中通常有CPU、GPU、FPGA、ASIC 四種架構選擇,可提供專門的硬件加速實現各種應用中需要的關鍵處理功能,足以滿足 AIoT 平臺下對於芯片個性化需求。除此以外,異構芯片協處理器設計非常靈活,足以匹配算法更新以及性能的需求變化,滿足定製化要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