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管理:團隊成長和淘汰,關注哪些點?

導讀:每個組織或者團隊,或多或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問題:目標感,執行力,價值觀,個人能力......這些問題具象化往往千奇百怪,讓人難以琢磨,作為組織管理中,體系建立者,我們應該如何關注核心點,聚焦當下最重要的問題,使得團隊更好的成長呢?  


態度

如果組織管理中存在最底層最底層的東西,一定是態度!

態度決定了組織能力的基石,如果組織大部分成員從入職開始,態度就存在問題:不願融入團隊,不肯努力,得過且過,不想思考,被動接受,總是找藉口,愛抱怨。

那麼我們說這樣的組織有能力,效率高,能打勝戰,無異是天方夜譚。

態度有問題,堅決不要,不管其他因素,這是紅線!

當然會會有很多人說:我們公司規模太小,招人不容易,我要求一高,人就跑了,差不多就行了。

這種觀點非常錯誤,招聘能力差一些的人,去培養也比招聘態度差的人好好多的,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如果組織內態度問題成為核心問題,勢必會造成如下系列問題:

  • “劣幣逐良幣”態度差的人會抱團驅逐態度好的人,態度好的人覺得在這樣團體中是異類,也會自行選擇離開。
  • “組織內耗嚴重”各個部門相互抱怨,數落對方的不是,沒人想著先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等到系列問題產生以後,再想花錢找態度好,能力好的人,結果往往都是:來一個,走一個,無限惡循環。

這個時候的組織都崩壞了,除非大換血,否則迴天乏力。

組織管理:團隊成長和淘汰,關注哪些點?

認知

如果態度是基石,往上比較核心的是:認知!

一個企業的認知,決定了它能夠做多大的事,走多遠;一個人的認知,本質上已經決定了最終結局。

魯迅先生曾寫過這樣描述:農夫認為皇帝過日子一定是用金扁擔挑水挑大糞;農婦想象中的皇后的美食不外乎就是午睡醒了懶懶的伸出手叫一聲:取個柿餅來。

個人,團體,組織的認知太低,想都想象不到別人是怎麼做的,如何提高效率和能力。

所以,一個團隊或者組織,一定要有意識的投入資源,讓員工走出去,多和外界交流,獲得好的,新的認知,基於新認知去反補組織,提高效率;同時也要多去吸新的鮮血進來做彌補。

任何時候都要學會擁抱變化,不斷提高認知!

組織管理:團隊成長和淘汰,關注哪些點?

能力

知道怎麼做是一回事,做不做到的到又是一回事。認知往上,比較核心的一定是:能力

經營組織,團隊,企業,好比爬山,最開的時候大家能力只能夠爬到2000米,抵達2000米的時候,一部分人成長了能夠爬到4000米,另一部分人的能力就只能到這裡了,這個時候我們要儘早做決斷。

我見過創業企業,早期核心員工發展到某個階段完全跟不上,還強行把他放在這個位置的情況。

這種情況太常見不過了,任何組織內的成員一定要做好接棒和交棒;不管佔據多少股份,之前做了多大貢獻。我們可以保留原有股份或者待遇,但能力上長時間不匹配了,一定要堅決的做替換。

有些能力是短期內能培養的,有些能力需要花很長時間。不管長短,組織管理者都要衡量好時間成本,確定最後期限,做好決斷。

組織管理:團隊成長和淘汰,關注哪些點?

效率

能力再往上,處於頂層的一定是效率

部門與部門的協作是否高效,個人和個人的配合是否順暢;每個崗位員工工作方式方法是否最好;對應崗位的工具是否齊全,有效;組織管理工具是否還跟的上組織的發展......

衡量組織效率有一個很簡單方式:

去查閱公司標準化的知識庫(資料,文檔,等等),看看大多數時候保持在不斷更新,還是大多數一年,甚至幾年都沒有了變化。

市場在變化,客戶在變化,商業環境在變化,企業內還是“老三樣”,用著過去的資料做培訓,過去的工具做營銷,過去的方法在做事,拿過來應對變化的市場。

這樣的效率如何高?

以上4點:態度,認知,能力,效率, 相互依存,相互制約。但基於組織情況不同,一定存在最核心的問題,根據所處時機,聚焦核心點,解決核心事情,才是最合適的管理之道!

組織管理:團隊成長和淘汰,關注哪些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