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提起江浙沪,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别告诉我只有包邮。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除了包邮,当然还有令人魂牵梦萦的江南女子。她们不但美丽,而且温婉如小桥流水。软软的风,软软的水,软软的柳絮,软软的江南美人,这就是“江南女子”给我们最美的想象。

戴望舒的《雨巷》,就是典型的江南女子的气质。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那么,“江南女子”是怎么来的呢?这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从施夷光小姐姐说起

历史上,第一次惊艳亮相的江南美女姓施,名夷光。春秋末期出生于越国苎萝村。这个村子至今仍挺立在中国大地,隶属今天的浙江绍兴诸暨市,邮政编码311899。今天的苎萝村分为一村、二村、三村、四村……而2000多年前,苎萝村只分为东村和西村,施夷光小姐住在西村,所以被称作西施。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1994年电视剧《西施》,蒋勤勤饰西施

西施小姐成功地扮演了一次“红颜祸水”的角色,帮助越王勾践灭掉了吴王夫差,随后与范蠡泛舟西湖遁世而去,至今江湖上仍流传着种种关于她美丽的传说,她和后世的王昭君、貂蝉、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但是,此时的西施毕竟只是“江南美女”的个案,还不能代表整体水平,毕竟那时候的江南地区“披发左衽”,在自以为代表天下正统的中原士子看来,这是落后愚昧的表现,在这样的地区,能诞生一个西施已经实属不易,怎么可能大批量生产呢?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你或许会问:江南女子之美,一直就在那里,跟你中原士子有一毛钱的关系?正所谓:“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这就是涉及到美学一个经典的问题了: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江南女子说:“当然是客观的,我们就是这么美。”

中原士子说:“不好意思,没看见。”

没被发现的美,是美吗?

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江南女子美则美矣,但能成就今天的气候,使“江南女子”成为一个超级IP,实在得益于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的力捧。


江南美女第一次集体亮相


第一次捧出“江南女子”概念的是谢朓

谢朓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动荡的时期之一,那时候东晋瓦解,政权更迭频繁,他二十岁时踏上仕途,担任一些无关紧要的小官,过着轻裘肥马、广结诗友的贵族生活,也就是在这时候,他写下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样的名篇,这是有据可查的江南美女在历史上的第一次集体亮相。

世上没有无关无故的爱,对江南女子亦如是,让谢朓发出这样的感慨是有原因的。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谢朓,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

西晋惠帝时爆发了“八王之乱”,政权衰弱,经济残破。

公元316年,南匈奴政权前汉部队攻入长安,俘获晋愍帝,西晋灭亡。

这是有名的“永嘉之乱”,中国在短暂的统一后,再次走向分裂,晋朝统治集团南迁,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了东晋王朝,由此开启南北朝时代。

永嘉之乱,不仅王室南迁,读书人也跟着南迁。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引起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潮,使南方人口得到较快增长。

谢姚本是陈郡阳夏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太康,如果没有永嘉之乱,他或许会跟着父祖一直吃着烩面嚼着大饼,哪有机会发出“莲叶尚田田,淇水不可渡”的感叹呢?

所以,“江南女子”此时登上历史舞台绝非偶然,因为此时的江南人文荟萃,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文案写手,这一时期还有一个叫殷芸的人,他在文章中豪情万丈地说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

下扬州干什么?当然是挥金如土,风花雪月啊!

而除了有文人宣传造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她们的确很美,而且越来越美了。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当时,随着王室南迁,还有大批的北方人为了远离战火,也开始向人烟稀少的南方迁移,于是促进了民族之间的大融合。

聚族而居是中国的传统,数代内的近地缘通婚,必然会造成血缘关系的近亲生育,而民族大融合则有效地改变了这一现状。

我们知道,父母出生地距离越远,后代比父母越聪明、越健美。因为愚蠢、丑陋这些基因往往是隐性的,聪明漂亮的基因往往是显性的。基因也是个“心机婊”,只展现父母的优秀基因,把不那么优秀的基因全藏起来了。父母双方的出生地越远,基因的心机就越重,后代便会展现出更多的优秀基因。

所以,千里迢迢逃到江南的北方人,跟当地人通婚之后,立即生育出一批批江南美女来。

隋唐气象,“江南女子”准备盛放

自晋室南渡之后,江南进入大开发时代,直到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对江南的开发达到一次高潮,杨广也便咏叹出一首江南女子的诗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春江花月夜二首其一》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隋炀帝杨广

随着江南的大开发,经济日益繁荣,文化日益昌盛,文人骚客纷纷成为“江南女子”的自来水,挥毫泼墨,“灌水”无数,留下了一首首关于江南女子的名篇。

杜牧与一扬州女子分别时赠诗一首,难受得想大哭一场。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赠别二首》


王昌龄在湖边看到一位美女,然后就抬不动腿了,怔怔地看了半天,直到被人家发觉,赶紧躲了起来,不知道那女子会不会回家告诉丈夫今天在湖边遇到一个变态。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莲曲》


你看,又是罗裙,又是芙蓉,诗人王昌龄的内心一定是躁动的。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南唐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此画虽然不是以女性题材为主,但其中的女性形象已然没有了唐代的丰肥,转而趋向于纤瘦妩媚。

宋词艳曲,“江南女子”光芒四射

但是盛唐气象,毕竟还是以雄豪见长,到了宋朝,统治者崇文抑武,政治、经济全方位变革,由此带来一种新的文化运动——市民文化蓬勃兴起。

那时候的中国人终于过上了一段正常人的生活,不需要万国来朝的盛唐气象盛世迷梦,只要简简单单地生活,简简单单地爱。江南对于朝廷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形成“两浙之富,国之所恃”的局面,江南成为国家财赋中心。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宋 苏汉臣 《妆靓仕女图》 扇面画

这个时期,青楼酒肆比任何时候都繁荣,诗词名家毫不避讳自己狎伎的风流事,放在今天,每一首词都可以当作呈堂证供,可以在电视镜头前直接当供状来念的。

比如,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的晏几道,想起江南,就想起美女,又是销魂又是惆怅的,好一通感慨,在他笔下,江南与美女已经融为一体。

梦入江南烟水路,

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宋 李嵩 《听阮图》


画中侍女仪态娇美,聆听拨阮演乐并赏古玩

再比如柳永,他流寓杭州、苏州时,倚红偎翠,浅斟低唱,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死时穷困潦倒,全城伎女竟为她披麻戴孝送葬。

在他的词中,江南女子的美从来都是恬淡从容一碧如洗的。

宠佳丽。算九衢红粉皆难比。天然嫩脸修蛾,不假施朱描翠。盈盈秋水。恣雅态、欲语先娇媚。每相逢、月夕花朝,自有怜才深意。

不过再怎么小清新,床总是要上的。上阙刚写完,下阙就急不可待地脱裤子了。

绸缪凤枕鸳被。深深处、琼枝玉树相倚。困极欢余,芙蓉帐暖,别是恼人情味。风流事、难逢双美。况已断、香云为盟誓。且相将、共乐平生,未肯轻分连理。

——《尉迟杯·双调》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柳永一生放浪形骸。据传,死时一贫如洗,他去世时无亲人祭奠。伎女念他的才学和痴情,凑钱替其安葬。

而在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定都临安,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江南的地位当然更加重要了。金戈铁马的英雄气概,在秦淮烟水、姑苏画廊、西湖山色间消磨殆尽,不过,军事上的孱弱苍白,反倒成就了江南地区的安宁,使其不至像中原那样赤地千里(形容天灾造成大量土地荒凉的景象)、战火纷飞。与此同时,江南文化从不同方面展现出盎然的生机。

文化的发达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写文案的高手比以前更多了。

他们徜徉在天堂胜景,世外桃源,放眼是遍地绮罗,盈耳丝竹,空气中弥漫着香艳、腐朽、堕落的味道,于是留下了一首首歌颂江南女子的诗词。

于是,自谢朓提出“江南佳丽”这一概念之后,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和发扬,在青楼名伎和文人骚客的合力打造下,“江南女子”终于在历史舞台上大放异彩,并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代代相传,并最终成为一个超级IP。

到了清朝,康熙和乾隆都不惜放下朝政而六下江南,或许和江南始终有一位“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的女子也有关系。

赞美“江南女子”,江南文人的文化自觉

这之后,一代又一代的文人给“江南女子”涂脂抹粉。尤其,赞美江南女子几乎成了江南文人的文化自觉。比如出生于江宁(今南京)的曹雪芹,一口气就描摹出12位江南女子的美态来。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金陵十二钗

而同样是江南文人的施耐庵(江苏泰州人),在刻画女性形象时,就显出区别来了。水浒108将中有三位女将,分别是顾大嫂、孙二娘和扈三娘。

顾大嫂的长相是:

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头异样钗环,露两个时兴钏镯。有时怒起,提井栏便打老公头;忽地心焦,拿石锥敲翻庄客腿。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孙二娘的外貌是:

露出绿纱衫儿来,头上黄烘烘的插着一头钗环,鬓边插着些野花。下面系一条鲜红生绢裙,搽一脸胭脂铅粉,敞开胸脯,露出桃红纱主腰,上面一色金钮。眉横杀气,眼露凶光,辘轳般蠢岔腰肢,棒槌似粗莽手脚。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但是扈三娘却长得极美:

天然美貌海棠花,玉雪肌肤,芙蓉模样,有天然标格。玉手纤纤,双持宝刃。恁英雄烜赫,眼溜秋波,万种妖娆堪摘。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为什么同样是女将,差别会这么大?

问题的关键是,扈家庄在哪儿?如果你知道,京剧《扈家庄》中的扈家庄就位于扬州仪征的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这一定不是巧合?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明 陈洪绶 《斜倚薰笼图轴》(局部)

江南文人的这种文化自觉代代相传了,最应该引起你重视的应该是金庸老爷子,他祖籍浙江海宁,在清代“一门七进士,叔侄五翰林”,被康熙称为“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他对本乡本土的“江南女子”自然念兹在兹,每个江南女子在他笔下都清新脱俗、温婉动人。

看黄蓉:

只见船尾一个女子持桨荡舟,长发披肩,全身白衣,头发上束了条金带,白雪一映,更是灿然生光。郭靖见这少女一身装束犹如仙女一般,不禁看得呆了。那船慢慢荡近,只见那女子方当韶龄,不过十五六风年纪,肌肤胜雪,娇美无比,容色绝丽,不可逼视。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看阿朱:

娇美俏丽,圆圆的眼睛,乌黑的眼珠骨碌碌地一转。眼珠灵动,脸上笑容如春花初绽,自有一股动人气韵。肌肤雪白粉嫩,光滑晶莹。身材娇小玲珑。活色生香,娇俏可喜,是一位天下少见的美人。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看阿碧:

只见那少女一双纤手皓肤如玉,映着绿波,便如透明一般……说话声音极甜极清,令人一听之下,说不出的舒适。这少女约莫十六七岁年纪,满脸都是温柔,满身尽是秀气。段誉心道:“想不到江南女子,一美至斯。”

在老爷子笔下,江南女子不但长得好看,声音也是极甜极清,让人舒适的。

后来,段誉还有这样一段话,更是藏不住金庸对江南女子的由衷赞美之情:

大和尚,你一路上对我好生无礼,将我横拖直拉、顺提倒曳地带到江南来。我本来不想再跟你多说一句话,但到得苏州,见到这般宜人的美景、几位天仙一般的姑娘,觉得你还算大有功劳,我心中一口怨气倒也消了。咱们从此一刀两断,谁也不用理谁。

“江南女子”这大IP究竟从哪来?

总结:江南女子从哪里来

1. 民族大融合,基因大串烧,优势互补,江南女子天生好看;

2. 江南富庶繁华,重视教育,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江南女子便在美丽之外又多几分才女的气质;因了这分才气,江南女子与庸脂俗粉拉开距离;

3. 文人骚客代代传诵,终于打造出“江南女子”这一超级IP,赞美江南女子甚至成为中国人文人尤其是江南文人的文化自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