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腿”的故事 第四篇 如皋火腿

“火腿”的故事 第四篇 如皋火腿

江蘇如皋火腿與浙江金華火腿、雲南宣威火腿齊名,為全國三大知名火腿之一,因如皋位置在北,故如皋火腿素有“北腿”之稱,是我國聞名特產。

如皋火腿的臨盆始於清咸豐初年,蘭溪客商到江蘇如皋,用金華技術仿製成功“如皋火腿”,因地處長江以北,又稱“北腿”,開始與金華“南腿”一爭高下。

如皋是江蘇省著名生豬產區,生豬品種稱“東串豬”,為瘦肉型豬種。

如皋的火腿製作始於清代中葉,綿延相傳數百年之久。早在清咸豐初年(公元1851年),一家名叫“同和泰”的制腿棧在古城如皋悄悄開業,大師傅們以本地特產“東串豬”為主料製造火腿,並由此一舉成名。隨後,廣豐、恆昌、瑞生和等11家制腿棧接踵落戶如皋,至1929年,如皋城內大大小小制腿棧曾經到達31家。

其時以人稱“火腿大王”的李筱川在如皋開辦“中國製腿公司”為標記,江蘇如皋開端與浙江金華、雲南宣威齊名,成為全國三大火腿中間之一,並使如皋火腿開端脫銷海內外。

如皋火腿的加工與金華火腿類似,它開端是由金華火腿加工技師到如皋這一帶加工火腿而成長起來的,然而它的加工與金華火腿最大的分歧有兩點:為順應本地大眾口胃的習氣,如皋火腿加工用鹽較金華火腿低;另有因本地氣象較枯燥,如皋火腿在整修時要對整修過的腿塗上菜油腳,主要是為防蟲蛀,保香味,防失水乾耗。

如皋火腿在臨盆中選用如皋、海安一帶豢養的尖頭細腳、薄皮嫩肉的毛重60公斤左右的健康優種生豬為原料。

“火腿”的故事 第四篇 如皋火腿

洗淨鮮腿後根據其大小,肥瘦修成竹葉形或琵琶形。醃製時嚴格控制用鹽時,醃熟後及時洗曬,然後保溫發酵。

保溫發酵是火腿具有特殊品質的關鍵性工序,發酵週期為5-6個月。火腿的整個製作週期共10個月左右,一般以霜降至立冬間,氣溫在2-10℃最佳生產時間。

加工成的如皋火腿肌肉切面呈玫瑰色或桃赤色,脂肪切面是呈赤色或微赤色、有光澤、肉質緻密而壯實、切面平坦,全部火腿形狀呈竹葉形或琵琶形。如皋火腿瘦多肥少,紅白嬌豔,風韻奇特,色、香、味、形均佳,可終年儲存,供四時食用。

“火腿”的故事 第四篇 如皋火腿

由於各地口胃、習氣分歧,火腿的食法也多種多樣,既可零丁燒食,也可配以別的食物如蔬菜、水產等燒食;既可做菜餚,也可做糕點、糖果的配料。食用辦法有燉、蒸、炒和燒湯等多樣,對付分歧的部位要儘量抉擇最好的食用辦法。如皋火腿自1982年起持續被評為名特優質產物。如皋火腿不只厚味適口,另有補益身材和消滅疾病的功能,以是無論是往昔作為進獻朝廷的貢品,照樣昔日成為各界人士愛好的高級美食,如皋火腿一直遭到人人的推崇和青睞。

“火腿”的故事 第四篇 如皋火腿

如皋火腿不僅美味可口,還有補益身體和祛除疾病的功效。據記載:火腿有益腎、養胃、生津、壯腸、固骨髓,健足力之功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