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以世界大滿貫為夢想,邀大腕基普桑來站臺,才辦第二屆的成都馬拉松,給自己設定了新起點。充裕的補給、熱情的川人、盡心的服務……成都馬拉松用全城的努力,在踐行著宏偉目標。

作為一個創辦第二年的賽事,成馬已經做得相當完美!作為有著遠大理想的賽事,當然不能滿足於眼前的一點點成績,以國際大滿貫為標準,以國內優秀馬拉松為目標,你會發現,成馬在很多細節上,或是缺乏經驗,或是力有不逮,稍微差點點火候。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賽事補給,讓你感動

每個賽事都需要一個標籤,若說本屆成馬,我認為就是補給充裕。在我跑過的國內外馬拉松中,沒有哪個像成馬這般,補給點多,量又充足。

成馬的第一個能量補給點出現在12.5K,這是我全馬歷程中最早遇到的。能量膠、蛋糕、香蕉、沙琪瑪、聖女果、貢桔,任你選。

對於速度快的參賽者,補給的意義相對而言,不是那麼重要。對於一座跑步不是那麼發達的城市,有很多初級跑者的話,充裕的補給,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馬拉松的風險。

每隔5K,就出現一個能量補給站。我以520左右的成績完賽,到每一個補給站,看到的都是充足的補給。當你在最後階段覺得無力堅持時,成馬在37.5K的能量補給站之後,又加了40K一個能量補給站。

除了8個能量補給站之外,水和飲料自不贅言。另外一種“能量”補給——音樂加油站也很給力。官方給出的數字是沿途有26個,有川航空姐翩翩起舞,有靚麗警官激情表演……音樂,給參賽者枯燥的跑馬歷程,增添了許多樂趣。也有個別音樂加油站,只聞其聲,未見有人。

賽事補給,不但要針對總人數進行總量配比,而且在每個分站中如何發放,也充滿著學問。有些馬拉松就是,前面補給站東西用不完,後面的卻不夠。或者將補給一股腦擺在桌子上,很快被拿完,後續就沒了。

不知是量多,還是志願者用心,結果就是成馬在這方面做的很好。志願者們會將貢桔剝皮放在盤子裡,還有些志願者,端起一個大盤子,站在賽道旁,方便參賽者拿取,十分貼心。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觀眾熱情,稍顯內斂

成都是一個溫情的城市,在這個城市馬拉松中,相信參賽者能夠體會到。

其實不管是官方組織的,還是民眾自發的,只要能夠站在賽道旁,都彰顯了一份成都人的熱情。賽道前半段在市區,路旁觀眾較多,雄起、加油聲不斷。

觀眾,是一次馬拉松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用冷冰冰的鐵馬,將參賽者跟觀眾遠遠地隔開,還是在規則許可範圍內,最大限度地讓觀眾跟參賽者“零距離”,不同賽事的不同選擇,帶給大家的,絕對是截然相反的感受。

一張張陌生的面孔,一聲聲激情的吶喊,一雙雙豔羨的目光,成馬賽道旁觀眾的傾情參與,能讓這個新興賽事更顯魅力。

美中不足的是,馬拉松對於成都市民來說,還是個新鮮事兒。成都馬拉松只是第二屆,也才第一次走進市區。他們更多地是在賽道旁,用行動來表明對馬拉松的支持,似乎缺少了一點點互動。

熱情的成都人,在“雄起”聲外,請伸出您溫暖的手掌,或擊掌、或鼓掌,讓參賽者、尤其是外地的參賽者更多地感受到成都的溫情。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出發區的廁所,阿姨會在兩三個跑者使用後清潔,非常用心的服務!

優化賽道,減少曲折

比起去年的“天府大道馬拉松”,今年成馬的賽道上已有很大改進,前半程基本上處於市區內,後半程相對冷清點。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成馬賽道拐彎特別多,起跑沒多久,就開始左拐右拐,貫穿始終。尤其是33K至終點,簡直就是九曲十八彎。一些當地跑友告訴我,前半程賽道很棒,後半程就是湊公里數的。

馬拉松賽道,是賽事的核心。針對城市的特點,有的提供的是平坦的快速賽道,有的是景色優美的城市觀光賽道,也有像港馬“三橋三隧”虐性十足的賽道。一個有特色的賽道,能為馬拉松增色不少。

據悉今年成馬賽道的另外一種方案,就是後半程依然在城裡跑,但是基於交通壓力被否決,採用了現有的。成馬賽道倒還算平坦,路況不錯,就是拐彎太多太多了。在天府桂溪生態公園內,真能把人拐暈了。

相比於我等普通跑者的體驗,拐彎多影響最大的是精英選手的成績。本屆成馬冠軍成績達到了210,如果賽道能夠少點彎,絕對可以更好,更能吸引高手們前來。

由賽道說到所謂的交通壓力,在此多講幾句。一座城市舉辦馬拉松賽,不是一件小事。而城市馬拉松,就是要在城市中跑,不是讓大家到人煙稀至的郊野去跑。讓大家跑過城市最美的地方、地標性建築,讓跑者體驗整座城市的熱情,否則,你搞馬拉松幹啥?

為馬拉松封路,不是擾民,是城市的一件事情,需要市民的配合,每年就這一次。而且,現在很多城市擁有發達的地鐵交通,仍可保證絕大多數人的出行不受太大影響。

優化出一條最能體現城市特色的賽道,是這座城市對馬拉松最大的誠意,對所有參賽者最大的敬意。

成馬賽道,提升的空間還有不小!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成馬賽前賽後物品

參賽福利,便利至上

一個馬拉松,能給參賽者提供多大的便利,眼下已成為比較國內各個賽事優劣的重要因素。

必須承認,成馬誠意十足。賽前一天,在機場和車站有擺渡車,拉外地參賽者直接到賽事博覽會,領取參賽物品。比賽當天,地鐵免票。一些旅遊景點,這幾天針對參賽者票價有折扣。

地鐵免票並且提早開行,是一個很好的便利措施。有些馬拉松提供給參賽選手一張紀念交通卡,有的則是比賽日憑號碼布免票。免票對外地參賽者而言,少了排隊等待之苦,大家介意的並非那幾塊票錢。

既然是提供便利,需要在各個細節上做得更細緻、充分。我從成都南站上地鐵時,進站後工作人員告知,參賽選手只能從B口處進入。繞了一圈到B口,先拿包過安檢,過完安檢又出來,從另外一個地方進入,顯得繁瑣了一些。

本身就是讓大家方便的,不宜再設置一些小的“障礙”。如果不同地鐵站有自己的要求,最好事先能夠在地鐵口帖出告示。倒是下午我在成都南站再度乘坐地鐵時,就沒了限制,跟工作人員一講,就讓從跟前的入口進去。

此外,官方手冊上賽事志願者的名單,字號實在太小太小了。既然想讓這些學生志願者“自豪”一些,留個名字,何妨大一點點,不就是多幾頁紙的問題麼?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領取物品,指引欠缺

我是賽前一天中午抵達雙流機場,先到住宿酒店,而後下午跟同伴一道去會展中心賽事博覽會領取參賽物品的。

從地鐵世紀城站出來後,有人看到我的T恤短褲裝束,就熱情地說馬拉松領東西往前走。走到路口處,見遠處有一高大建築,××中心,潛意識裡就以為是會展中心,或者是會展中心的別名吧。

於是就朝那裡走去,走了一會,到了跟前,是環球中心,而且周邊沒有一點馬拉松的影子。便知道錯了,用手機導航,騎輛共享單車,往會展中心去。

路上也碰到一個跑友,手裡拿著手機,問我們會展中心在哪?待找到會展中心後,竟然是隱藏在高樓後面,遠處根本無法看到。領完東西回來的路上,還碰到跑友問,怎麼走。

從會展中心9號館門前到地鐵站口,地圖顯示距離是2K。遠倒不算遠,對於不熟悉成都的外地參賽者,建議組委會可在地鐵站設置志願者或者明顯指標標牌。告訴大家,出了地鐵怎麼走,有多遠。路上,逢有拐彎處,亦可用志願者或標識提醒。

成馬博覽會在國內馬拉松中還算不錯,只是在去的過程中四處找尋,多少影響了點心情。有些服務細節,並不是說要花多少多少錢,而是要用心,站在跑者的角度思考,解決他們遇到的任何一種不便,方能建立起口碑。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存包車有晚到存衣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降溫海綿造型很萌

T恤缺碼,翫忽職守

我是26日(賽前一天)下午五點多到賽事博覽會領取參賽物品的,進入博覽會時,要求查驗身份證和領物單。進去領取號碼布時,工作人員再一次查驗身份證。

這就不再是負責了,而是手續上的繁瑣和低效率。門口剛剛用機器查驗了身份證,證明沒問題,才放行進來的。下個環節,工作人員再用肉眼核對一番,有無必要?

領取參賽T恤時,發現M碼的櫃檯前寫著“無貨”的告示。後來聽其他跑友講,下午兩點時,就已經這樣了。我不是M碼,少碼也沒影響到我,但是缺碼會產生連鎖反應,形成不好的聲譽。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賽事報名時,你讓大家填T恤碼數,那就應該按報名碼數準備啊,不排除有部分參賽者填的碼數不精確,領取時又要求更換,也應該只是小概率的啊。怎麼那麼早就斷碼了呢?是不是贊助商就沒有按照數量供貨,每個碼數就隨便給了一些呢?

M碼沒了,那麼本該領取M碼的,就只能領一件L碼了,這樣會不會造成L碼一會也斷貨呢?如果說在博覽會關閉前兩三個小時,某個碼數斷貨了,還在情理當中,這麼早出現斷貨的局面,無論是贊助商還是組委會,均需要認真面對。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成馬賽後服務不錯,拉伸和冰水泡腳都有。

大牌退賽,誰的失落

成馬最大的明星,非威爾遜·基普桑莫屬,這是國內馬拉松賽請來的最大牌的現役選手了。

如您所知,國內馬拉松一直以來,並不受世界頂級選手歡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他們來到中國,要適應時差、飲食等多方面的客觀條件,另一方面,國內馬拉松獎金也不好拿,達不了標打折。

成馬邀請之前在柏林馬拉松獲得第三名的前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桑加盟,出發點無疑是提升成馬和中國馬拉松的賽事規格和品相,這是值得肯定的。不管你用什麼手段,花了多少錢,世界大牌能夠前來,已經是一種成功。

據悉基普桑這次前來,拿到了接近30萬美元的出場費,這在馬拉松市場上,是一個非常高的價碼了。

就在大家都期待著基普桑能夠在成馬創造一箇中國馬拉松的PB時,沒料到他跑了十公里左右就退賽了。官方解釋是,基普桑感覺體能自柏林馬拉松後還未能完全恢復,處於自我保護,選擇退賽。

對於很多熱心於成績的參賽者來說,失去了跟基普桑“同場”競技的機會,莫不失一種遺憾。對於賽事組委會來說,是一個提醒,如何邀請並能夠讓世界大牌選手前來全力以赴地參賽,是門學問。

記得以前國內職業足球熱潮時,各地都喜歡邀請國外大牌球隊前來打熱身賽,可是那些明星來是來了,只出現在各種場外宣傳場合,比賽時不上場。吃虧後大家就明白了,再邀請時,合同中就會規定得很細,球隊大牌球星必須上場多少時間,方能拿到多少錢。

明年成馬還會邀請哪個大牌,尚是未知數,不管誰來,希望能完賽。

又愛又恨的成都馬拉松:內牛滿面的補給,暈頭轉向的賽道……

大滿貫夢,尚久遠矣

成馬今年的一大話題,就是在運營商萬達體育的“助力”下,衝擊世界第七大滿貫。客觀而言,這是個中期乃至遠期目標,成馬目前僅僅是中國田協的銅牌賽事,尚需一步步地往前走。

之前,“江湖馬拉松”曾推送了 一文,建議成馬做好眼前事。

據瞭解,大滿貫賽事至少有一個3年的評估系統,3年的評估結果出來後,才能確定是否能將這座城市的馬拉松賽事納入大滿貫。

世界馬拉松大滿貫聯盟董事總經理蒂姆·哈茲瑪在成馬前也講了,“想要成為一個大滿貫賽事,需要多方合作,除此之外沒有任何一條捷徑可走。”

哈茲瑪透露,評估一個城市的馬拉松賽事能否進入大滿貫,不僅是要看一場簡單的賽事,還要看很多部門的合作與城市公共系統,比如賽事組織、安全保障、對運動員的服務等諸多環節的各方的合作情況,不同城市和賽事的評估時間也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需要3到5年的評估時間才能最終確定。

懷揣大滿貫夢想,是件好事,也切忌好高騖遠。成馬眼前,還是用自己的努力,在今年做的不錯的基礎上,來年再邁新臺階。至於大滿貫,總掛在嘴邊,不見得好。

空氣質量可能會成為影響成馬的重要一環。比賽時,氣溫挺適宜,可天空灰濛濛的。一個一流的城市馬拉松,如果沒有藍天做底,總讓人感覺層次不夠高。

成馬,雄起!待到明年時,我能看到更美的你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