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織田信長的形象經過幾百年的藝術創作,已經是變得面目全非。如今大多數人的眼中對織田信長的形象認知,大多數是出於藝術作品,這其實並不奇怪,我國大多數人對曹操、劉備等人的人物形象也是從《三國演義》中認識的藝術形象。從歷史的角度來看,織田信長的思維方式其實與當時的日本人並沒有什麼區別,之所以能成為一統天下的天下人,一是因為其果斷英明的決策能力,二是因為天命眷顧。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織田信長

那麼,為什麼說織田信長的思維方式與當時的日本武士沒有區別呢?我們來詳細剖析一下現在對織田信長的形象認知吧。

桶狹間合戰出其不意的出擊

織田信長的成名賴於與今川義元之間的“桶狹間合戰”,在此役中織田信長以兩千餘之眾大破四萬五千餘今川軍,一戰成名。通說裡都說,當時織田家的家臣們都覺得織田家與今川家實力差距巨大,建議守城,而織田信長力排眾議出城迎戰,並奇襲了今川義元的本陣,殺死了敵軍主將今川義元,方才取得了勝利。

果真如此嗎?

實際上,桶狹間“奇襲”出自戰國時代末期江戶時代初期的儒學家小瀨甫庵之手,小瀨甫庵在看過太田牛一(織田信長家臣)的《信長記》後認為太田牛一所寫的內容太過流水賬、無趣,於是在太田牛一的《信長記》基礎上重新創作了一本《信長記》。現在史學界為了區分這兩本書,一般將前者稱為《信長公記》,後者稱為《甫庵信長記》。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今川義元

《甫庵信長記》的內容與《信長公記》相比,可讀性高出了許多,但是在歷史中又加塞了許多私貨進去,例如桶狹間合戰的“奇襲”,長筱合戰的“三段擊”等等,這些內容在《信長公記》中都是完全沒有的。太田牛一是織田信長的家臣,跟隨織田信長參與過許多織田家的合戰,即便沒有參與的,作為信長家臣向同僚瞭解合戰經過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因此在兩書內容起衝突時,都是以可信度比較高的《信長公記》為主。

根據《信長公記》的記載,織田信長在桶狹間合戰時並沒有從善照寺砦沿東北方向迂迴,而是直接南下至中島砦,隨後尋找經過一夜戰鬥的今川軍前鋒——即攻取了丸根砦與鷲津砦的松平、朝比奈軍。但是織田信長不知道松平軍早就停止進軍,返回大高城休整了,結果遇到了另外一支今川軍,這支今川軍因為才剛擊退過在信長之前進攻的佐佐政次帶領的織田軍,粗心大意,沒有防備,遭到織田信長的攻擊後崩潰。潰軍一路向今川義元本陣所在的山頭逃去,使得織田信長在追擊過程中發現了今川義元的蹤跡,下令對今川軍本陣發起攻擊。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桶狹間合戰,實線為《信長公記》進軍路線,虛線為《甫庵信長記》路線

所以,從《信長公記》來看,桶狹間合戰其實是一場遭遇戰,而非奇襲戰。後來以奇襲戰出名的緣故,主要是因為《日本戰史》在成書時參考的是《甫庵信長記》的內容,再加上文學家的不斷創作,甚至創造出今川義元在桶狹間休息也是織田信長的計策這樣的故事,這自然是對織田信長的美化了。

織田信長不信佛?不信神?

織田信長另一件很有名的事情便是“火燒比叡山”,通常許多人都認為比叡山是日本的佛教聖地,織田信長敢在聖地大動兵戈,甚至縱火燒討,是其對傳統佛教勢力的不屑。

真是如此嗎?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敦盛》

在織田信長最喜歡的幸若舞《敦盛》中有這麼一句詞:“人間五十年,與下天相比,如夢似幻……”在這句詞中的“人間”指的是人世間,而“

下天”指的便是佛教裡的第六天他化自在天,《敦盛》的歌詞本身就是以佛教教義為基礎誕生的,信長若不喜歡佛教,為何會鍾情於《敦盛》?另外還有一個例子,即織田信長的“第六天魔王”稱號的由來,這個“第六天魔王”其實並非他人給其冠名,而是在火燒比叡山後,武田信玄寫信給織田信長自稱“天台座主”(比叡山延歷寺正是天台宗,武田信玄此意實為宣戰),於是織田信長在寫回信時便也自稱佛的對頭魔王,當然因為他對敦盛的喜愛,他自稱的正是下天裡的“第六天魔王”。

實際上,攻打山門的事情向來就不少見,治承·壽永內亂時,平家亦曾燒討過南都的興福寺,南北朝時,足利尊氏也曾圍攻過比叡山,這是佛教勢力參與政治的必然結果。並且,日本佛教的宗派非常多,天台宗、禪宗、法華宗、一向宗等等從來都是互相看對方不爽,一向宗的本願寺也曾被其他宗派燒燬,比叡山延歷寺作為“北嶺”的首席,素來與其他宗派不和。因此,織田信長火燒比叡山時,說不定有的宗派還在拍手稱快呢。

至於織田信長信不信神,其實現在有很多證據存留,織田信長是信仰神佛的。例如,在桶狹間合戰前,織田信長路過熱田神社,就在神社祈禱戰事順利,戰後還願時向神社奉納了“信長塀”,信長塀至今仍可以在熱田神社裡參觀到。而在長筱合戰前,織田信長亦在出陣前幾日就寫信給熱田神社,說明自己即將出陣三河,會像之前一樣來神社祈禱。種種跡象表明,織田信長其實並非藝術作品中的不信神佛,唯我獨尊的人。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大友宗麟

至於和天主教傳教士的往來,這在當時的戰國大名之間是很平常的事情,一切還是以利益為主,例如大友宗麟就曾從耶穌教會那裡騙來一尊本來是不賣的佛郎機炮,大量仿製後,還送了一門給織田信長當見面禮。

織田信長想取代幕府與天皇?

有人說,織田信長不畏舊日公儀,他想要創立一個日本從未有過的政體。

一般我看到有人說這種話都是叫他及時打住,免得他剎不住車出現織田信長就任大總統的日本第一共和國或者日本帝國。

織田信長果真如此?先來看看織田信長與室町幕府吧。

室町幕府在進入戰國時代以來,雖然對全國的控制力減弱,但是其仍然作為武家的最高公儀君臨日本,京畿的糾紛、守護的任免、官爵的推任仍然得仰賴室町幕府。室町幕府從建立起開始,就不是靠幕府本身控制的領地來統治日本的,即便在應仁之亂時,足利義政以區區幾百奉公眾守衛花之御所,東、西兩軍也沒有任何人敢出兵御所。強勢如幕府管領細川勝元,麾下軍勢將花之御所圍得水洩不通,覲見將軍時也只能隻身進入。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室町幕府的衰弱主要也是“守護在京制度”以及幕府奉公眾的解體,而不是什麼沒有領地。“守護在京制度”解體後,各地守護離開京都返回領地,與幕府的聯繫減弱。“奉公眾”解體後,幕府將軍再無可以仰賴的軍事力量,再加上將軍家分裂,戰國時代中期的幕府將軍只得依靠有力守護大名方可維持在京的統治。諸如相繼登場的細川高國、大內義興、六角高賴、三好長慶等大名與幕府將軍都是這樣的關係。織田信長擁戴足利義昭上洛,其實只是延續了前人的制度,取代三好家成為維持幕府將軍在京的有力大名而已。

至於流放幕府將軍之事,大抵是足利義昭多次敵對,迫不得已,這在之前也曾有過例子。在足利義昭被流放後,織田信長並未擁戴其他足利氏一門繼承將軍,也沒有讓朝廷解除足利義昭的“徵夷大將軍”官職,這其實就是在給信長與足利義昭和談留一條退路。足利義昭之後也並非沒有機會返回京都,但是在信長示好後,足利義昭不知天高地厚地要求織田家先提交人質以表誠意,這才親手斷送了自己返京的機會。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足利義昭

至於織田信長想當天皇,更是無稽之談。

一般支持織田信長野心論的都會拿織田信長的“三職推任”來說話,即朝廷想封官給織田信長,讓他在徵夷大將軍、太政大臣、關白中任選一個官職,但是織田信長卻推辭了,說明織田信長野心不限於這三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官職,而是想當天皇。(PS:本文作者北條早苗,授權頭條號指尖看日本發佈,禁止轉載)

實際上,雖然沒有任何一本史料說織田信長接受了三職推任,但是同樣也沒有證據織田信長推辭了這三個官位,實際上朝廷想對信長推任三職時找的是信長的家臣村井貞勝,而村井貞勝最終也沒有答覆。

沒有答覆一般有兩個解釋:

1、事情太大,村井貞勝做不了主。

2、織田信長不想出任三職,讓村井貞勝替自己發言。

而信長不想出任三職又有如下解釋:

1、想當天皇。

2、遇到這種事都得謙虛一下,通常都是:

“你就接受了吧。”

“不行不行,才疏學淺。”

“大家都決定了。”

“不行不行,另請高明。”

“不管反正就是你了。”

“你們這是把我放火上考啊。”

然後再佯裝卻之不恭勉為其難地就任官職。

3、織田信長對朝廷有怨念。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織田信忠

第一條,只是臆測,沒有依據。第二條,是很正常的過場,雖然有些假,但是也必須要有。第三條,則值得好好說道了。在織田信長三職推任以前,他便已經將家督讓給兒子織田信忠了,並且他想讓朝廷給織田信忠加官進爵,增加權威,鞏固織田家的統治。但是不知是朝廷不會意還是有意為之,沒有給織田信忠封官,而是一直給名義上已經隱居的織田信長封賞,這讓織田信長相當不滿,後來更是辭去了朝廷給他封的右大臣官職。不過,織田信長雖然辭去官職,他的位階仍在,給未來複任官職留了退路,這大概也是織田信長的性格,狡兔三窟,凡事不會將時期做絕。

所以,織田信長的三職推任,其實有很多內容值得考究的,並不能說他不想當官,或者說不屑當官,想當天皇。

織田信長的革新政策與戰法

通常還有人認為,織田信長在當時施行的政策以及軍隊的戰法非常先進。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三段擊

戰法的代表便是以火槍為主的“三段擊”,這在前文已經提到過,是小瀨甫庵的文學創作,並且小瀨甫庵寫的三段擊與現在認為的三段擊是不是一回事還兩說呢。

至於政策,便是樂市樂座以及兵農分離、檢地等等。

在當時的日本,有一些商人組織起來結成“座”,壟斷商品的買賣,織田信長的樂市樂座政策就是想打破商業壟斷,活躍商品貿易的市場。值得一提的是,最早施行樂市樂座的,並非是織田家,而是近江國的六角家,樂市樂座這個政策,在戰國時代的背景下,也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當時的日本,諸如造紙、造筆等技術都被一些寺社壟斷,這也是為什麼在給幕府將軍的貢品裡經常會出現紙和筆的緣故,紙和筆在當時也算是具有相當價值的商品。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比叡山延歷寺

為了打破這些商業壟斷,織田信長就不得不與商人們、寺社敵對,與商人們相比,具有領地的寺社豢養了一批打手作為自己的武裝力量,是為僧兵,這才會讓寺社與大名的衝突尤為明顯。織田信長與比叡山延歷寺的衝突,除了政治矛盾以外,倒不如說還有一定的經濟糾紛在裡面,作為壟斷商品的北嶺諸寺之首,延歷寺自然不容織田信長侵犯自身的利益,這才會出手幫助信長的政敵。

檢地,是日本戰國時代成為戰國大名的必須過程。大名一詞雖然在室町時代就指一方諸侯,但是室町時代的大名仍然是“守護大名”而非戰國大名,戰國大名指新崛起的勢力,而不是說進入戰國時代以後所有的大名就都是戰國大名。界定一個勢力是守護大名還是戰國大名,其最重要的區別之一便是有無施行檢地。一旦檢地之後,大名們便可以知曉自家領地的產出,分配領地的資源,加強對領地的控制。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北條早雲

北條早雲之所以被作為戰國時代的先驅者,正是因為他在永正三年(1506年)就對領地施行了檢地,而駿河今川氏施行檢地的時間在永正十五年,甲斐武田氏則更晚,可考的最早一次檢地只能確定是永祿六年(1563年)以前。

與檢地不能分開的,便是兵農分離政策。

現在很多人因為日本光榮公司出品的戰國時代為背景的策略遊戲《信長之野望》的緣故,認為兵農分離政策施行以前的軍隊招募的是農兵,在兵農分離以後的士兵都是職業軍人,能夠加強軍事實力。然而,真的如此嗎?

我們先來看看戰國時代以前的軍隊構成吧,日本的軍隊一般是以高級的武士為主,地侍為輔,再往下就是一些雜役雜兵,這些雜役雜兵在戰場上是不負責作戰的,一般是運輸武器糧草以及協助作戰員持拿武器。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戰國時代的足輕

而這些地侍,大多數都被劃分至名為“足輕”的軍隊中,足輕最早指的便是沒有甲冑的輕步兵,只作為輔助兵種上戰場。進入戰國時代以後,足輕方才作為正式的軍事單位投入戰鬥,例如在應仁之亂時,東、西兩軍士兵的很大一部分便是以足輕構成的。當然,戰國時代的足輕既然要作為主力投入戰鬥,自然不會像之前那樣不穿甲冑,在《碧山日錄》裡就有記載應仁之亂中的足輕形象,同樣也說明他們穿戴著甲冑,畢竟誰也不會拿自己性命開玩笑。

軍隊的作戰員從來沒有硬性規定只能是武士,因而足輕中也有許多平民。例如應仁之亂前,京畿曾發生過大規模的瘟疫和饑荒,大量難民湧入京都,這些人與京都的一些市民階層的地痞無賴,就是組成應仁之亂東軍、西軍足輕部隊的主力,而在地方上的戰爭中,足輕的組成更多的便來源於浪人、農民。直到江戶時代兵農分離以後,足輕方才被劃分為最低級的武士階級,這時候足輕便由輕步兵的代稱變為了社會階級。

說完了軍隊構成,就來談談兵農分離是什麼。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光榮公司出品遊戲《信長的野望》

兵農分離在現在被誤認為是軍事制度,這實際上要由日本的遊戲廠商自己背鍋。施行兵農分離的主要目的並非是加強軍隊戰鬥力,而是要削弱地方勢力的軍事實力。在兵農分離、刀狩以前,隨便一個地方勢力動輒就能召集數千人的軍勢,兵農分離以後,地方勢力招募軍隊受到限制,可以有效防止室町時代發生的各地割據的局面。因而,這其實並非是軍事制度,而是一種社會制度,大多數中上級武士在兵農分離後被召集到城池下居住,同樣也是為了減弱領主與領地的聯繫,防止割據。

至於說起職業軍隊的話,戰國時代早就有人這麼做了。例如武田家在永祿六年的惠林寺檢地,除了武士外就曾劃分出“軍役眾”與“惣百姓”,“軍役眾”負責參軍打仗,作為酬謝免除一定的賦稅與徭役,而“惣百姓”主要負責生產,無需參軍作戰。軍役眾中的百姓可以作為戰鬥員或可以非戰鬥員參軍,當然即便是非戰鬥員,受到賞識的話,升級成武士也不是沒有可能的。武田家的家臣春日虎綱(高坂昌信)、織田家的羽柴秀吉,都是從農民晉升高級武士的典型例子。

淺談藝術作品與歷史上織田信長的形象的區別

高坂昌信

那麼,兵農分離真的加強了軍隊戰鬥力嗎?

當然是不可能的。前文已經提到過,這是社會制度,而不是軍事制度,從來沒有規定武士不能夠從事生產,只是到了江戶時代後,大量武士搬遷到了城下町居住,即便有武士留在村落,也甚少再從事耕耘之事。一方面,集住在城下町促進了近代城市的發展,另一方面,根據江戶時代岡山藩的家臣熊澤蕃山所述,武士們不再從事農事,導致普遍出現體力不佳的情況,軍隊戰鬥力大大下降,熊澤蕃山甚至提出要讓武士們重新抬起鋤頭改變現狀,當然此事最終也是不了了之。

也就是說,兵農分離其實並不能加強軍隊的戰鬥力與兵員素質,大多數人隊兵農分離的認知,其實更多來源於遊戲的數據,因而菜戶有這樣的誤解。


作者簡介:北條早苗,日本歷史作家,已出版作品《武士崛起之路:鎌倉幕府記》、《紛亂日本南北朝:室町太平記》,同時曾在許多書刊雜誌以及網站發佈過一些廣受好評的日本歷史相關文章。

歡迎大家關注本頭條號“指尖看日本”,同時招募日本歷史、文化、時事趣聞寫手,詳情私信本賬號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