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一開始你深信不疑,後來又“打死不信”的歷史故事?

我見青史多嫵媚


小時候,有一天聚精匯神的看電視,電視上播的是《穆桂英掛帥》。我爸看我如此痴迷這部電視劇就問我:“穆桂英那麼厲害,她的師傅是誰?”

我:“是梨山老母”

我爸:“那樊梨花的師傅是誰?”

我:“也是梨山老母”

我爸:“樊梨花是唐朝人,穆桂英是宋朝人,兩個相差幾百年,怎麼會是一個師傅呢?”

我:……

沉默良久,我突然想到了,趕緊說:“因為梨山老母是神仙,活的時間長,幾百年不在話下。”

我爸笑了笑,又問我:“真有穆桂英、樊梨花這些人嗎?”

我想了想說:“穆桂英這個人肯定有,樊梨花就不知道了!”

我爸說:“那你可以去查一查。”

我隨口哦了一聲,就置之腦後了。

很多年以後,我都已經成年了,有一次看電視,百無聊賴的調著臺,看到一個衛視在播新版的《穆桂英掛帥》,突然就想起了我跟爸爸的這段對話,於是拿起手機去查,結果卻讓我感到很意外。

穆桂英這個人應該是不存在的。她是明代小說中的人物,因為小說被編成了戲劇被人們口碑相傳,現在又被編成電影、電視劇播放,可謂是家喻戶曉。《穆桂英掛帥》講的是穆柯寨穆羽的女兒穆桂英聰明機智、武藝高強,嫁給了楊宗保,她和楊家將一塊為國出征,屢建奇功,是一位了不起的巾幗英雄。

但是沒有任何史書上提及穆桂英,《宋史.楊業傳》中說楊延昭之子就是楊文廣,沒有楊宗保這一輩,小說中楊宗保的人物原型應該就是楊文廣。這連楊宗保都沒了,哪還有穆桂英呢!而《燼餘錄》中記載了楊延昭的兒子叫楊宗保,仍然沒有穆桂英。所以穆桂英只是小說為了豐富情節,展現楊家將的風采而虛擬出的人物。

樊梨花卻是真有其人。我們現在看到的電視、電影講的樊梨花的故事,大概都是說樊梨花是一個愛情至上的人,她一身本領,文武雙全且貌美如花,卻為了丈夫薛丁山甘願忍辱負重。她幫助薛丁山打了不少勝仗,最終平定了西涼。事實也和這個大致相同,樊梨花是唐貞觀年間的人,嫁給薛丁山為妻,並陪著薛丁山南征北戰,立下了不少戰功,被封為威寧侯,一品誥命鎮國夫人。在我國的地方史記和 掌故俾史中都有對樊梨花的記載。

我後來又問過很多人關於“樊梨花和穆桂英誰是真實存在的”這個問題,答案是大部人也和我當初一樣,認為穆桂英真實存在,樊梨花是虛構的。為什麼大多數人會有這種認識呢?應該有一下三個原因:

第一,現在戲劇和電視裡,太過神化樊梨花了。裡面說樊梨花非常了得,他父親和兩個哥哥加一塊都不是她的對手,而且她還會法術,會移山倒海,感覺太虛幻。而對穆桂英的描寫則比較靠譜,武藝雖超群但還不是戰無不勝的,比較玄幻的就是擺陣、破陣,相對對樊梨花的描寫更務實。

第二,穆桂英和楊宗保的愛情是美好的,純潔的。兩人同心同德克服困難,並肩作戰,是一對恩愛有加、互相扶持的神仙眷侶,他們的愛情是人們都向往的。樊梨花與薛丁山則很狗血。首先,樊梨花為嫁薛丁山失手殺死了自己的父兄,獻出了寒江關,嫁給了薛丁山。這是讓大多數人難以接受的。後來又被薛丁山三休三請,而且薛丁山還有其他老婆。給人的印象就是樊梨花無論怎樣都要跟著薛丁山,這種忍辱負重不符合現代人的人生觀。

第三,穆桂英的大破天門陣和楊家女將的故事太精彩,名氣上比樊梨花大。人們習慣地認為更廣為人知的才是真的。

這就是我所知道的,歡迎指證,我是知亦之乎,謝謝!


知亦之乎


明朝末年,張獻忠屠川,這個是正史、野史、外國傳教士記述、民間口口相傳都在說的事,似乎是板上釘釘、無懈可擊的歷史。不過,越到後面,越發現其中的問題越大,開始不敢再相信。

關於張獻忠屠川的歷史,是明末清初的重要事件之一。該事件導致蜀中人口十室不存一,到了清朝中期以後,經過湖廣填川移民的充實,蜀中人口才慢慢復甦。

明末清初,巴蜀人口銳減是真實的,湖廣填川也是真實的。因為在元朝以前,無論是兩漢,還是唐宋,蜀中在歷史上都是非常繁華富庶之處,名震華夏。而到了清朝中前期,蜀中的影響開始大肆降低,並且接近了偃旗息聲的地步,只有到了清末才開始重新擁有一定的影響力。這種情況的變化,肯定是和人口的興衰有著直接關係的。而現在各地的地方誌,以及各家的族譜,更是直接說明了這個問題。

但是,蜀中人口銳減是真,製造這個破壞的就一定是張獻忠嗎?顯然難以有說服力。張獻忠從公元1644年入川,並很快進入成都稱帝,以張獻忠這樣快速推進的時間來看,根本來不及對沿途進行屠戮。而張獻忠稱帝以後,其大西朝僅存在兩年的時間,就被南明和清軍擊敗,大西朝殘部南遁雲南。

大西朝在蜀中僅存在兩年多,能否屠盡川人呢?想想也不可能。其一,張獻忠建大西朝時,川南在南明控制之中,川北在清朝的窮追猛打之下。如此情況,張獻忠如何能屠?再則,張獻忠1646年死於西充,其殘部迅速潰散。而如果如歷史所說,川人已盡屠的話,那麼1673年吳三桂反清的時候,蜀中也是最早響應的地區之一,那麼支持吳三桂的川人是從哪裡來的?不可能這個時候就有移民從湖廣填過來了吧?



蘇綻


當然是李紳酷愛吃雞舌了,我堅信了十來年,還用它舉了不少例子,知道真相後,我覺得我的臉被打腫了。

小時候家裡訂了一份《讀者》,每期必看。至今記得有一篇文章,寫的是《憫農》的作者李紳,說他酷愛吃雞舌,來旁證他生活奢靡無度。

這個故事大概是這樣的:

李紳當官之後,心中對百姓的憐憫逐漸消失,生活也越來越奢侈。尤其是他愛吃雞舌,一頓飯要吃300多個。所以每當他吃飯的時候,院子裡宰殺的雞就堆積如山。

為了增加可信度,最後還加了一句: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都因此鄙視他。

憫農

一直到前一段時間,我還堅信著這個故事。還想把這個分享給大家。在收集資料的時候,卻發現了尷尬的事情——這故事壓根就是偽造的。

小編個習慣,引典論籍的時候,一定要找到出處。但是怎麼也找不到,甚至在李紳的個人百科裡,都找不到這件軼事,不禁產生了懷疑。

不得不說網絡真的是個神奇的東西,小編很快弄清楚了來龍去脈。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一般情況下,歷史故事都不會空穴來風。李紳本人當官的人品不咋地,還弄過冤假錯案,本人也背了個酷吏的名聲。所以被黑也是不足為奇。

但是吃雞舌這個故事,是移花接木來的。

移花接木來也就算了,但是連移花接木的故事都是虛構的。吃雞舌最初來自《隋唐演義》的作者褚人獲(清朝)的另一本書裡,汙衊宋朝的呂蒙正愛吃雞舌。故事差不多是這樣:

宋朝的呂蒙正小時候窮,後來發達了,生活非常奢侈——喜歡吃雞舌湯,每頓飯必有。一次他在後花園散步的時候,發現一座小山,便問手底下人:“此為何物”。答:”此相公所殺雞也。”問:“我每天也沒吃多少。”答:“你天天吃心裡沒點(A和C之間)數麼。

呂蒙正

說實話,這個故事一看就是假的。就算呂蒙正只吃雞舌,那些雞也絕不會就堆在院子裡,還日久天長,堆成一座小山,屍體不會發臭的麼?

清朝某些文人真的是道德低下,比如說我們今天常說的蒙古保長(摔死第一個出生的嬰兒)就是來自清朝的《燼餘錄》,非常多的匪夷所思的假典故,假故事都來於這個時期。這真的是一個造假成風,胡亂考據的朝代。

再回來說說李紳

本來李紳跟這個也扯不上關係,甚至是八竿子都打不著。但是確實出乎意料,吃雞舌彷彿一夜之間就被套在了李紳頭上。

這個故事一開始出現在地方的報紙上,隨後各大雜誌報刊上更是屢見不鮮。從此這個故事甚至慢慢的成了典故,寫到李紳的時候,都要提一下,彰顯李紳的兩面派。

然後當記者採訪這位最初在地方日報發表此文章的作者時,對方竟然表示也是從網上看來的,而且居然找到了出處。

想不到什麼好配圖了,隨意

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出處居然也是偽造的,這個新偽造故事分別講述了陳子昂,李紳,蘇軾的軼事,吃雞舌也出自於此。但是,沒有人知道,這篇文章又是出自何處。

這就慢慢的變成了無頭公案,令人唏噓。

李紳本人和我們期望的好官是有所差距的,但是在這件事情上是真的冤枉他了。所以我們在讀到驚奇的故事的時候,先別忙著驚奇,不如去找找出處典故(小編以前做長平之戰的時候,發現不少打著出自《史記》的引用,居然全是假的,汗顏)。

【本文轉自我自己的頭條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喜歡就關注唄:砍歷史。我是馬砍,每天講點不一樣的故事。


砍歷史


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人阿基米德名言: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支足夠長的槓桿,我能撬起地球。

我信了三十年。

現在想請問,阿基米德在2000多年前如何知道地球是一個球體?當時候全世界都認為大地是平了!

因為根據西方信史,直到1500多年後的16世紀,麥哲倫環球航行之後才證明了地球是個球體,而不是平地!

從此以後,我不再相信西方所謂的古希臘歷史。

古埃及歷史也是矇騙了我三十年!

因為地質學家考古發現7000年前開羅這塊地方是淺海,類似現在的黃河入海口,也就是說尼羅河三角洲根本沒有形成,然後一千年後古埃及人就建造了一百多座在現代都堪稱巨型工程的金字塔?請問,荒漠佔90%領土面積的埃及,尼羅河沿岸能種多少糧食養活多少人口然後支撐這麼龐大的金字塔工程?另外,我很奇怪古埃及的統治者不去佔領近在咫尺而且生活環境比埃及好千百倍的歐洲平原,卻幾千年始終如一的困守沙漠玩泥巴建墳墓然後二千年前又被所謂古希臘吞併?請問,這符合人性?這樣的智商能創建一個龐大的帝國?你信嗎?

再說所謂蘇美爾文明。

我們來做一個簡單試驗。

你可以嘗試和稀泥成長方形的“泥字板”,趁著未乾裂在上面寫字,然後你對照所謂的兩河流域出土的“泥字板”,然後等你的“泥字板”幹了之後會變成什麼樣,然後你將“泥字板”放在家裡乾燥的地方你看能放幾年?

然後,你還相信所謂的兩河流域出土文物“你字板”嗎?

你也可以買真羊皮,用碳素墨水在上面寫字(或者木炭),然後你把帶字跡的真羊皮當家裡,你看你的這個羊皮卷能保存多少年?然後你還相信亞里士多德的百萬字鉅作嗎??你還相信“死海羊皮卷”嗎?


起點神作l星空戰元l


國民黨不抗日和北上抗日唄!


今天我不帥2


長平之戰一夜間坑殺趙軍40萬。。。。南京大屠殺,殺了月餘,人數30萬!冷兵器時代一晚上殺40萬?


鬼嘯雨


比如說張學良,楊虎臣,以前真以為他們是民族英雄,現在知道,一個是逃跑將軍,一個是投機小軍閥!再比如馮玉祥,以前以為是一身正氣的基督將軍,現在知道是八姓家奴!😂😂


炎焱海風


蒙古軍隊陣亡十六人,明軍陣亡五十二人

上歷史課老師講朱厚照,說他多麼多麼坑,自己跑邊關打仗,殺敵十六,還吹噓大勝而歸。然後還說他搞什麼豹房,什麼游龍戲鳳,然後我就覺得,這皇帝昏君啊,太坑了啊,果然明朝皇帝都很中二啊。

後來覺得,是朱厚照被坑了吧?

怎麼打能打成這個戰績?打王者農藥嗎?

冷兵器時代,帶百十號人去打仗也打不出這個戰績啊。

陣亡十六人,後歲犯邊不敢大入,小說怕都不敢這麼寫吧。


祁門小謝


當年黃蓉說了黃藥師的一首詩,這就是一個客觀的歷史態度。黃藥師詩云“乞丐何曾有二妻?鄰家焉有許多雞?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


先說乞丐何曾有二妻,出自《孟子 離婁下》,

「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其妻問所與飲食者,則盡富貴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問其與飲食者,盡富貴也。而未嘗有顯者來。吾將良人之所之也。』蚤起,施從良人之所之,遍國中無與立談者,卒之東郭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此其為饜足之道也。其妻歸,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終身也。今若此!』與其妾訕其良人,而相泣於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從外來,驕其妻妾。由君子觀之,則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幾希矣!」

說的是一個乞丐每日出去討飯的故事,但問題是,都討飯去了,家裡怎麼還有一妻一妾呢?孟子不可信也!

再說“鄰家焉有許多雞”,還是孟子的《孟子·騰文公下》中的故事,

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後已.”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何待來年?

說的是有個小偷每天都偷一隻鄰居家的雞.有人勸告他說:“偷雞是不道德的.”小偷說:“好,那我少偷點,一個月偷一隻雞,等到了明年就不偷了.”

意思是“如果已經知道這樣做不合乎禮義,就應該迅速停止,為何還要等到明年才停止呢?”


但春秋時代就有養雞專業戶了嗎?鄰家哪有那麼多的雞讓小偷每天去偷呢?


依舊不可信。

“當時尚有周天子,何事紛紛說魏齊”這句則是當年黃藥師譏諷孟子的,春秋時期周天子尚在,傳承儒道正統的儒家們為啥去魏國齊國效力呢?難道不是應該對周天子效力嗎?



所以啊,看書不能看死書,必要的時候還是要動動腦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