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 邯郸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在平汉铁路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自卫反击作战。亦称平汉战役。 。

刘伯承、邓小平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决定集中3个纵队和冀南、冀鲁豫、太行军区主力共6万余人,在10万民兵、自卫队支援下,将沿平汉路北进的国民党军先头3个军诱至漳河以北、邯郸以南、滏阳河河套多沙地带,逐次歼灭之。至1945年11月2日,国民党军除少数逃脱外,全部被歼。

战争背景

解放战争时期 邯郸战役

战前发表讲话的邓小平

1945年9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调集36个军73个师,兵分4路,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进攻华北各解放区,其中平汉线(今北京一汉口)一路为主力,目标是抢占北平、天津。lo月中旬,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兼第40军军长)、高树勋(兼新编第8军军长)指挥第30、第40军和新编第8军等部共4万余人从新乡地区出发,沿平汉铁路及其东侧北进,第32军及收编的伪军一部跟进,企图进占晋冀鲁豫解放区首府邯郸,控制平汉路。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军区,除以一部兵力截击沿同蒲铁路(大同一风陵渡)北进的第一战区部队外,集中主力对沿平汉铁路北进的国民党军进行反击,求歼其一部或大部。并指出,反击作战务必精密组织,审慎忍耐,以逸待劳,诱敌深入至安阳以北于我有利地区,再坚决扼制之,逼迫其全部或大部展开,然后以主力从其暴露的翼侧或后方进行猛烈突击而各个歼灭。据此,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决心以所部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在同蒲铁路措线作战;集中第1、第2、第3纵队和冀南、冀鲁豫、大行军区部队共6万余人,并动员10万民兵配合作战,将沿平汉铁路北进的国民党军先头3个军诱至漳河以北、邯郸以南的淦阳河河套多沙地带,逐次歼灭。同时,鉴于新编第8军是西北军,高树勋等对蒋介石歧视、吞并和驱使他们充当内战先锋怀有不满,曾派人与人民解放军联络,准备保持中立等情况,拟在进行军事打击的同时,积极争取其起义,具体部署是;以第1纵队及冀鲁豫军区部队为路东军,第2、第3纵队及太行、冀南军区部队为路西军,对国民党军实施东西钳击,予以分割围歼;以太行军区部队一部组成独立支队(相当旅),在安阳以南袭扰、迟滞国民党军,掩护主力集中,待敌通过漳河后,控制渡口,阻其后续部队增援;以民兵和人民群众在预选战场上大举破路、平淘,拆毁碉堡、围寨,使国民党军无险可守。

解放战争时期 邯郸战役

邯郸战役

10月20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3个军进至漳河南岸的岳镇、丰乐镇一线。21日夜,晋冀鲁豫军区以第1纵队进行袭击,迟滞其前进。22日,国民党军主力北渡漳河,沿铁路东侧分两路相互交替掩护前进。第1纵队为保障主力向作战地域集中和阻止国民党军进入邯郸,赶至邯郸以南屯庄、崔曲、夹堤一线进行阻击。24日,国民党军3个军全部渡过漳河,于黄昏时突破了第1纵队在崔曲、夹堤之间的阵地,进至高庄、南泊子一线。此时;晋冀鲁豫军区的后续部队已大部赶到,遂迅速按预定部署,从三面对国民党军实旋攻击,并将其包围于邯郸以南、马头镇以东、商城以西的狭长地带,控制了漳河渡口。

解放战争时期 邯郸战役

中国共产党指挥人员视察平汉线

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在后续部队全部到齐之前,暂不发起总攻,而以一部兵力利用夜间,选敌弱点,进行袭扰,削弱和疲惫敌人。同时以地方武装在漳河以南和邯郸以北,准备阻击由安阳北援和由石家庄南援的国民党军。国民党军3个军在遭四面包围和不断打击下,急忙向南北左良、崔曲等地收缩,井急电统帅部求援。lo月26日,国民党军第16军和第32军各一部兵力分由石家庄、安阳南北对进,增援邯郸地区。晋冀鲁豫军区在加紧准备攻歼被围国民党军的同时,增调太行军区部队一部协同友邻晋察冀军区部队一部在高邑地区阻击由石家庄南援之敌,同时加强在漳河的阻援阵地,并在安阳以南袭扰第32军,迟滞其北进。28日‘,晋冀鲁豫军区参战部队全部到齐,当日黄昏即发起总攻。第1、第2纵队及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和太行军区2个支队为北集团,攻击第40军,并将攻击重点指向突出于阵地东北端的第106师;第3纵队、第17师和太行军区2个支队为南集团,牵制第30军,佯攻新编第8军。在此期间,晋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李达赴新编第8军军部,敦促高树勋率部起义。至30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歼灭国民党军第106师大部,重创第30军,高树勋率新编第8军及河北民军约万人于马头镇宣布起义(起义部队于lI月11日改编为民主建国军,高树勋任总司令,下辖第1、第2军,1947年9月与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0纵队合并,民主建国军番号撤销)。

军区首长于是决定采取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策略,集中杨得志司令员、苏振华政委所部第一纵队;陈再道司令员、宋任穷政委所部第二纵队;陈锡联司令员、彭涛政委所部第三纵队和秦基伟、杜义德、杨勇所部太行、冀南、冀鲁豫三个二级军区部队共6万人参战,还动员了冀南地区10万民兵,准备以2个月的时间连续作战,歼灭沿平汉线北犯的国民党军。计划将平汉一路的国民党军引诱到漳河以北、邯郸以南滏阳河套的多砂地区先打第一仗,歼其一部,然后逐次歼灭之,并在打军事仗的同时打政治仗,争取一部分国民党军起义 [4] 。

解放战争时期 邯郸战役

在作战部署上,中国共产党方面分路东、路西军对国民党军实行东西钳击,其中一纵队、冀鲁豫军区部队为路东军,二、三纵队及太行、冀南军区部队为路西军。另外,太行军区七分区三个团组成独立支队,结合太行、冀鲁豫地方武装的民兵,在黄河以北至安阳之间,破坏交通,袭击北犯之敌。等国民党军通过漳河后,即以独立支队控制漳河渡口,阻其后续梯队的增援,其余地方武装和民兵则继续钳制安阳以南之敌。

战争过程

1945年10月至11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共产党部队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在河北省邯郸以南地区对国民党军的反击战役。10月中旬,国民党军第11战区司令长官马法五(兼第40军军长

解放战争时期 邯郸战役

战争形势

)、高树勋(兼新编第8军军长)率领第30、第40军及新8军4.5万余人从新乡沿平汉线北进,旨在占领邯郸,打通平汉铁路(北平至汉口),为进军华北、东北创造有利条件。

据此,中国共产党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晋冀鲁豫军区集中主力歼击沿平汉路北上的马法五、高树勋部,以阻止和迟滞国民党军北进。军区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制定如下作战方案:第1纵队及冀鲁豫军区之一部为路东军;第2、第3纵队及太行军区、冀南军区部队为路西军,对沿平汉路北上的国民党军形成东西钳击之势;以太行军区部队一部组成的独立支队同太行、冀鲁豫地方武装和民兵相配合,活动于黄河以北至安阳间,袭扰并迟滞国民党军北进,以争取时间掩护军区主力向平汉线集中,诱使北上之国民党军至漳河以北、邯郸以南地区,予以各个歼灭。

1945年10月20日,国民党军先头部队进占漳河边的岳镇、丰乐镇等桥头阵地,掩护架桥。22日国民党军主力北渡漳河,遭到先期赶至邯郸以南的第1纵队主力的阻击。24日,国民党军3个军渡过漳河,全力北进,其第

解放战争时期 邯郸战役

40军之第106师等部在密集炮火掩护下向第1纵队第1旅阵地反复攻击竟日,于黄昏从崔曲、夹堤间突破,并进至高庄、南泊子一线。第1纵队的顽强阻击为军区后续部队到达预定战场赢得了时间。晋冀鲁豫军区随即组成北、南两集团,从邯郸以南、光禄镇磁县以西、马头镇以东3个方面对北进之国民党军形成包围之势。沿平汉线北进的国民党军第一梯队3个军全部渡过漳河,其第40军第106师和新编第8军一部于黄昏时突破第1纵队第1旅在崔曲、夹堤之间的阵地,突进至高庄、南泊子一线。此时,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赶到,迅速按预定作战部署从三面对敌发起攻击,并将其包围于邯郸以南、马头镇以东、商城以西的狭长地带,并控制了南往漳河的渡口 [6] 。

10月26日,国民党军第16军、第32军由石家庄、安阳南北对进增援,晋冀鲁豫军区一面加紧攻击被围之敌,一面增调部队阻击和迟滞增援之敌 [6] 。

解放战争时期 邯郸战役

邯郸战役指挥官

10月28日黄昏,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对被围之敌发起总攻,同时派军区参谋长李达密赴新编第8军军部,敦促时任第11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编第8军军长高树勋率部起义。战至30日,敌第40军第106师大部被歼,第30军也遭到重大打击。这时新编第8军及河北民军约1万人于马头镇宣布起义。由于敌兵力锐减,部署呈现严重缺口,军心动摇。刘伯承、邓小平判断敌可能突围南逃,于是决心歼敌于运动之中。战至11月2日,除少数逃脱外,余敌被全歼于临漳、磁县之间的旗杆樟、辛庄、马营地区。

战役结果

由于国民党军兵力骤减,部署呈现缺口,军心动摇。刘伯承、邓小平判断敌可能突围南逃,遂采取“围三阙一”战法,“主力向南,移至漳河以北敌之退路两侧,准备歼敌于突围之中。3l目,国民党军交替掩护,开始南撤。晋冀鲁豫军区部队随即实施追击、夹击,于下午将其全部合围于旗杆漳一带,并展开猛攻。11月1日夜,主力一部突人马法五的指挥部。国民党军失去指挥,顿时大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奋起围追,战至2日,国民党军除少数逃脱外,大部被歼灭。由石家庄、安阳出援的国民党军闻讯回撤。

历史影响

  • 粉碎国军进攻

邯郸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继上党战役之后的又一次大规模歼灭战,是对进犯的国民党采取的自卫反击,以配合和谈,做好应付全面内战准备为目的。邯郸战役,经历了阻击、合围、总攻、追歼四个阶段,历时10天,歼敌1.4万多人,2.3万多人被迫放下武器。国民党军第十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四十军军长马法五、战区参谋宋肯堂、第四十军副军长刘世荣、参谋长李旭东以下高级军官多人被俘,再次粉碎了蒋介石的内战阴谋,对堵住华北的大门,掩护共产党部队在东北的战略展开,起到了重要作用 [4] 。

  • 锻炼共产党军队

这一战役中共产党的军队还贯彻了军事打击与政治攻势相结合的原则。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利用国民党军内部矛盾和不满情绪,成功地争取了高树勋率部邯郸起义,使国民党军兵力骤减,部署出现缺口,军心动摇,加速共产党部队取得战役胜利,从而推迟了蒋介石反动派进行全面内战的计划,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中国共产中国共产党随后在国民党军队中广泛宣传,号召国民党军官学习高树勋部队,从而取得解放战争中策反工作的极大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