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真有“寒”“熱”之分麼?科學研究為您揭開謎底

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用“涼性”及“熱性”劃分水果品類,只知道這是祖輩傳下來的經驗之談,卻不知科學依據在哪。近日,“北京青年報”發表了一篇文章,欲對此一探究竟。

水果真有“寒”“热”之分么?科学研究为您揭开谜底

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倪莉撰文指出,食物與藥物的四性(寒、涼、溫、熱)是中醫藥最重要的基本理論之一,是中醫臨床經驗的總結。四性的物質基礎一直是中醫藥基礎研究的難點,尤其是定量研究方面。寒熱性是食物和中藥所含成分作用於機體的客觀反映。研究者選取25種水果(包括寒涼性的柿子、香蕉、柚、西瓜、琵琶、草莓、梨、柑、橙;平性的菠蘿、棗、葡萄、蘋果、橄欖,以及溫熱性的李子、桃、山楂、楊梅、櫻桃、橘、龍眼、荔枝),以其主要成分為自變量,水果的寒熱性分類為因變量,應用逐步多次判別法,建立判別水果寒熱性的數學模型,確定判別水果寒熱性的物質基礎。

水果真有“寒”“热”之分么?科学研究为您揭开谜底

※※小編溫馨提示:下面這段文字晦澀難度,可選擇性忽視

得到數模為Y=-10.19173X8-1.42593X5 0.14975X4,其實就是100克水果可食部中X8(銅)、X5(鐵)和X4(鎂)的含量代入以上方程,如果函數值在溫熱性區間(-0.6423171,0.5275019),則該水果屬於溫熱性,如果函數值在寒涼性區間(-∞,-0.6423171)或(0.5275019,+∞),則該水果屬於寒涼性。該數學模型的回代正確率為100%。接著,研究者進一步將其他水果,如獼猴桃和番石榴的銅、鐵、鎂含量分別回代入以上數學模型,結果判斷認為獼猴桃為寒涼性、番石榴為溫熱性,與傳統中醫對其寒熱性的判斷完全相符,可見該數模可形成對實際問題的準確判斷。研究者隨後選取120只大鼠為實驗對象,隨機分5組,正常飲食,分別灌服寒涼性礦物質水溶液和溫熱性礦物質水溶液(依據數學模型中銅、鐵、鎂的比例配製)、寒性中藥和熱性中藥(陽性對照)、生理鹽水(空白對照)。可以證實,水果的礦物質含量,尤其是銅、鐵、鎂的含量和比例,是決定水果寒熱屬性的重要物質基礎。倪莉教授指出,科學永無止境,研究者還在繼續通過人體實驗初步研究,糞便中的細菌內毒素作為診斷寒熱體質的新的生化指標的可行性,並對銅、鐵、鎂形成寒熱證的生化機理進行了初步的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