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中国智库的转型升级之路

19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成立60周年学术论坛上获悉,根据今年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2018:以创新为世界赋能》报告,中国的创新指数排名从2017年的第22位大幅上升至今年的第17位。

根据报告,本国居民专利数量、高技术出口等9项评估指标居全球首位,成为拉升中国排名的重要动力。

大数据时代,中国智库的转型升级之路

创新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智库对科技发展战略与方向的持续研究。而面对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中国智库也开始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智库工作,早已深入大众的日常

“全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就由我的团队创立。每名中国人在国内银行贷款,信用评分都由这个系统得出。” 在论坛的特邀主题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石勇谈起这项涉及全国十几亿人生活日常的系统,充满自豪。

大数据时代,中国智库的转型升级之路

(论坛现场)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官网对该系统的介绍显示,石勇创立的“全国个人信用评分系统” 是中国金融信息化的重大基础工程之一,并对建立我国信用体系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高大上”征信系统之外,智库也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影响着千万人的生活。石勇透露,团队还与网易、拉卡拉等企业合作,利用大数据归纳提炼纷繁复杂的商业现象。

大数据带来新课题,智库也在转型升级

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李卫锋在论坛上透露,根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今年1月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7》,截至2017年底中国拥有512家智库,拥有数量位列世界第二(美国以1872家位列第一、英国以444家位列第三)。

大数据时代,中国智库的转型升级之路

但李卫锋随即表示中国智库的结构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明显不同,即95%的中国智库是官方智库,而西方国家则以社会智库为主。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专家吴田曾在文章中表示,在我国各类型智库中,企业智库在收集、处理和分析大数据方面占有绝对优势。比如“阿里研究院等企业智库对于国民网购、出行、快递服务等领域的大数据分析已经较为成熟和细致。”

大数据时代,中国智库的转型升级之路

(李卫锋在演讲中)

新形式下,官方智库确实面临挑战,但同时也拥有机遇。

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志强,在总结中心近年发展之路的纪念册前言上写到,科技与产业变革新态势、科技创新新范式等都为智库的发展提出新要求,同时也为专业型科智库发展创造了历史性机遇。

记者翻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的《智库决策咨询建议报告(2012-2018)》发现,科技云、网络竞争、大数据产业、创客运营模式等新课题,早已走进智库们的研究视野。据悉,2017年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建设的“现代产业与创新发展研究智库”已经正式入选四川首批新型智库。站址位于四川稻城海子山、建成后将成为世界4 大宇宙线研究基地之一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其数据计算分中心就由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共建,该观测站建成后,将使我国在宇宙线观测领域的研究跻身国际领先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