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並列成福特核心市場,陳安寧臨危受命離開自主重返外企

這是一條非常複雜的消息,複雜的原因在於:

1、 福特終於把中國市場提升到和美國同等重要的高度,這在中美貿易戰如火如荼的情況下意義非凡。

中國和美國並列成福特核心市場,陳安寧臨危受命離開自主重返外企

陳安寧 福特汽車公司集團副總裁

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

2、 曾經以“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名義迴歸中國,助力奇瑞汽車發展的美籍華人陳安寧,再次回到了美國品牌麾下,負責其在中國的業務。

10月24日,福特中國宣佈了上述重磅消息,福特汽車稱:

1、 福特汽車公司重新定位其全球業務,中國市場與北美市場並列成為公司的兩大核心市場。福特中國升級為獨立運營的業務單元;升級後的福特中國將直接向全球總部彙報。

2、 陳安寧先生迴歸福特,出任福特汽車公司集團副總裁、福特汽車中國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負責領導中國業務的振興和發展。

實際上福特中國同時還宣佈了第三條消息:傅禮德,現任福特汽車公司集團副總裁兼亞太區總裁,將負責建立一個全新的國際市場業務單元。相比之下,福特宣佈的第三條消息關注度並沒有前二條高。

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就汽車市場而言,中國在全球的重要程度,已經超過美國。因此,就汽車領域來說,從中美貿易戰這個角度看,包括特斯拉之前決定在中國建廠等一系列現象,意味著特朗普手裡能打出的牌,牌面上並非個個光鮮亮麗。

這個現象非常有意思,中國消費者或可據此管窺蠡測一番。

福特在中國:品牌力一直在做減法

福特在中國事實上一直過得非常不如意,這和此前福特中國在福特全球業務構架中的地位不無關係。

2006年,福特汽車發生嚴重的財務危機,加上2008年發生的金融危機,致使福特汽車差點陷入破產境地。

2006年9月從波音公司轉投福特的艾倫·穆拉利上臺之後,開始大幅度調整福特的全球業務,而中國業務的重大調整,則要等到幾年以後。

最初,福特的問題是:作為當時的全球第二大汽車公司,許多中國人認為福克斯即福特,這意味著福特品牌在中國市場,和他在全球市場的地位,非常的不匹配。

現如今,很多中國人開始把另一臺車——福睿斯認作福特。福睿斯和福克斯同平臺,2014年福睿斯作為中國特供車上市。無論是品牌力和售價,福睿斯都比福克斯差一個級別。

隨著福睿斯銷量的增長,就連福克斯這三個字的品牌力,也在逐步減弱,這是重大的品牌戰略問題。

除此之外,福特寄予眾望的SUV車型翼虎,中型車金牛座,表現均不如人意。這些車型的銷量表現,意味著福特品牌力在削弱。

不僅如此,福特在中國還採取了一系列錯誤的公關策略,最著名的包括早期不承認福特翼虎斷軸是因為自身產品品質問題,導致福特的SUV系列車型錯過了中國SUV的黃金髮展期。

銷量上看,近年來,福特汽車“斷崖式下跌”的聲音不絕於耳。顯然這個用詞有誇張的成分,但媒體獨獨喜歡用這個詞安在福特汽車身上,並非空穴來風。譬如愉觀車市10月24日的報道中,就取了這樣的標題:《陳安寧臨危受命:福特“舊疾沉痾”能否治癒?》。

福特斷崖式下跌,要為這個結論找數據支持並不難。今年9月,福特汽車官方宣佈當月在華銷量下跌43%,其中,長安福特汽車同比下跌55%。從55%超過一半的跌幅看,確實已經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

陳安寧迴歸:此福特已非彼福特

2010年陳安寧加盟奇瑞汽車之前,曾在福特工作了20多年。公開資料顯示,陳安寧在奇瑞的主要成就,打造了奇瑞全新的iAUTO技術平臺,並主導建設了奇瑞上海技術中心(CTCS),同時確定了在美國、歐洲建立奇瑞研發中心的計劃,推出智能品牌“雄獅”,並決定推出高端品牌EXEED。

其中發佈“雄獅”品牌,推出高端品牌EXEED,以及幫助奇瑞搭建歐洲、北美研發中心的計劃,讓奇瑞這個品牌第一次有了更高的國際視野。

這一系列舉措,甚至可以認為為奇瑞汽車今後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框架。這種戰略性佈局徹底改變了奇瑞汽車此前地方國企的屬性。不得不說,陳安寧離開奇瑞是一個重大的遺憾。

略顯倉促的離開奇瑞,同時又緊急官宣進入福特,陳安寧在接受寰球汽車記者吳迎秋的採訪時稱:“離開奇瑞確實是私人和家庭原因;這麼快被官宣是福特當前業務情況需求所致。”從這個回答可見,福特汽車的中國業務,確實箭在弦上。

但是,“迴歸福特”,對陳安寧來說並非易事。

在奇瑞汽車9年,陳安寧被認為因此具有了“複雜機構管理的經驗和能力”,因為奇瑞汽車“足夠複雜”,同時陳安寧作為一個美籍華人的身份,同時作為一個國家千人計劃專家,此時迴歸福特,被認為是對福特汽車的重大利好。

但今時今日福特汽車要面臨的競爭環境,已經今非昔比。

由於品牌力的持續削弱,及福特中國常年採取的極端錯誤的公關手段,如對福特翼虎“斷軸門”的處理;以及對中國市場的理解存在重要的偏差,包括2002年首度進入中國市場後,對中國市場不夠重視,投資的力度和廣度均嚴重落後於競爭同行等;

儘管福特於2014年作出了讓旗下豪華品牌林肯“二度入華”這樣的少數正確決定,但最近幾年福特汽車無論是品牌還是銷量,均處在下降通道,要扭轉這一局面,可謂非常困難。

另外,中國目前的汽車市場,也已經今非昔比。眾多造車新勢力的加入,也加劇了這個市場的競爭。

福特汽車於2016年宣佈向“移動出行服務供應商”轉型,但這一戰略所取得的成效並不顯著。在中國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面前,福特汽車同樣缺少戰略性的佈局。

如何儘快挽救福特汽車在華銷量,是陳安寧需要首要考慮的問題,接下來才是如何戰略佈局,如何應對未來等這些終極問題。

去年12月,福特正式宣佈其在中國下一階段的發展戰略——“中國2025計劃”,這一計劃包括聚焦SUV車型、推出更多智能互聯車型和電動車型,打造更為精簡的業務結構,並進一步走近中國消費者,更好地瞭解他們的需求等等計劃。

從福特汽車這份 “中國2025計劃”的具體描述看,福特深知自己在SUV、智能電動汽車上存在短板,並承認之前對中國消費者理解不足。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何解凍,也非一蹴而就的事。對今日的福特汽車來說,要治沉痾,僅有一個陳安寧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