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想!哪些企業將登錄科創板?


猜想!哪些企業將登錄科創板?


集微網消息,自今年上海進博會上傳出上交所將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以來,科創板就成了投資者和科技企業關注的焦點。11月13日上交所召開的第四屆理事會第十次會議上,就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聽取了會員理事和監事的意見與建議。也正是伴隨著此次理事會議的召開,市場上甚至傳來了科創板明年1季度開板的消息。

雖然上交所表示,目前並無所謂的“首批掛牌企業名單”,現在科創板還是在聽取各方意見的階段,並指出,科創板不能只看成一個板塊,應該是一個獨立的新市場,要承擔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重任,要有新的監管邏輯,獨立的市場定位和制度。關於哪些企業能登錄科創板的猜想一直未停止。

11月22日,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表示,科創板是上海乃至全國經濟未來強勁發展的發動機之一,上海市科委將從科技的角度,助力上海有更多的科技企業。上海即將建立的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中,未來一定會有若干企業在科創板上市。

中信證券分析師認為,長期來看,科創板供給結構更傾向於以To B類企業為主。首批試點公司大概率以已進入 IPO 輔導階段公司為主,門檻較高。科創板首批試點公司大概率從券商已經開始輔導的 IPO 項目中挑選,這些公司已經發展到相對成熟的階段,具有衝刺 A 股上市的盈利能力。科創板+註冊制定位於服務全國科創企業,同時肩負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重任,因此首批上市公司有一定概率從上海轄區券商 IPO 輔導項目中篩選,並且集中分佈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五大領域。

中銀國際認為,首批科創板公司大概率將是證監會定義的創新企業,即今年4月份證監會在推出CDR時提出的創新企業IPO門檻:尚未在境外上市,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或者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其中,同股不同權的紅籌公司以及淨利潤還處於虧損階段的公司也能IPO。

顯然,雖然標準暫未定,但市場的共識之一,高新技術類硬科技企業無疑是科創板的首要潛在標的。隨著科創板的推進,上海市相關領導近一月來馬不停蹄地對一批創新創業公司進行了調研,從中可窺一斑:

11月2日,市委書記李強實地考察了依圖科技、星環信息、奧盛集團;

11月14日,吳清副市長調研了深蘭科技、拼多多;

11月16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周波實地調研了博泰悅臻網絡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瀾起科技、上海復宏漢霖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11月20日,市經濟信息化工作黨委書記陸曉春先後到上海西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極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調研;

月21日,市經信委副主任傅新華帶隊赴臨港開發區,調研上海積塔半導體有限公司、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

11月21日,市委副書記、市長應勇走訪調研上海隨易網絡有限公司、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均瑤集團。

其中包含了瀾起科技、積塔半導體、昇半導體等多家集成電路企業:

瀾起科技成立於2004年,2014年11月20日,浦東科投、中電投資共同成立的實體完成了對瀾起科技的私有化,估值約6.39億美元。據業內人士透露,瀾起科技確實在運作上市,但是否瞄準了科創板則未知。2016年以來,瀾起科技和英特爾及清華大學合作,開發出安全可控、面向人工智能的津逮服務器CPU芯片。2018年11月7日,瀾起科技的津逮服務器平臺成功入選第五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的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

上海新昇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新昇”)於2014年6月成立,肩負著國產“300mm大硅片”使命,這是一家含著“金鑰匙”出生的高科技公司,創始人是被譽為“大陸半導體教父”的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對於是否上科創板,上海新陽日前在回答投資者問詢時表示:相信上海新昇的大股東會做出明智正確的選擇。目前,上海新昇的大硅片已於今年5月份正式開賣。根據規劃,2018年底預計月產能可達10萬片,2020年底前將實現月產30萬片產能目標,最終將達到100萬片的產能規模。

上海積塔半導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積塔半導體”)是半導體界的新星,成立於2017年11月,唯一股東是華大半導體。華大的目標是做“中國的TI(德州儀器)”。華大半導體隸屬CEC,並持有A股上市公司上海貝嶺。8月16日,積塔半導體特色工藝生產線建設項目在上海臨港舉行項目施工啟動。該項目投資359億元,一階段建設一條月產6萬片的8英寸特色芯片工藝生產線,預計2020年中建成投產;二階段建設一條月產5萬片的12英寸特色芯片工藝生產線,預計2023年中建成投產。10月30,積塔半導體與港股公司先進半導體訂立了私有化協議。先進半導體是中國內地最早從事汽車電子芯片、IGBT芯片製造的企業。業內人士表示,對於重資產的半導體制造公司來說,鑑於投資大盈利週期長等特點,積塔半導體是否能成為中國的TI,還需要時間來檢驗。

中信建投證券研究指出,根據科創板的低於主板、高於創業板的定位,“市值-淨利潤-收入”標準最能體現這一特徵。首批登陸的企業會按照“市值-淨利潤-收入”標準來選擇。

此前戰略新興板的定位與科創板的定位基本一致,都是面向尚未進入成熟期但具有成長潛力,且滿足有關規範性及科技型、創新型特徵的中小企業。由於高新技術企業在進入成熟期前普遍難以滿足盈利要求,該機構預計科創板上市門檻仍以市值為核心,對企業營業收入、淨利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等財務指標設置一定的配套要求。(校對/Oliver)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