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專資本:IPO上市臨近?陸金所獲新一輪13億美元融資!

近日,有關陸金所新一輪融資在業界傳開,綠專資本瞭解到,陸金所已獲得十餘家投資者投注的13億美元(約合90億元人民幣),此輪融資後,陸金所估值在380億美元,此次融資意味著,其正加快

IPO上市步伐。

在此之前,陸金所已經歷了三次融資:

2014年12月,天使輪,具體金額未披露;

2015年3月,A輪,融得4.85億美元;

2016年1月,B輪,融資12.16億美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輪可能是陸金所IPO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其正加快上市步伐。

陸金所此前也屢屢傳出IPO上市消息,2014年傳聞陸金所將分拆上市,很快被否認;2015年,陸金所都董事長首次回應媒體,稱最快將於2016年下半年啟動在香港上市;2017年,陸金所董事長表示,公司會考慮創業新興板或香港上市。後來,創新板擱置,陸金所香港上市也因國內互金監管加強傳出推遲消息。

去年12月,路透社曾報道稱,陸金所已聘請5家投資銀行商討於今年上半年赴香港IPO(首次公開招股)事宜,最高融資50億美元。

但知情人士稱,由於日益嚴苛的監管導致消費者借貸市場出現不確定因素,陸金所決定推遲IPO進程。

隨著國內金融監管政策不斷嚴厲的形勢下,據綠專資本瞭解幾大互金巨頭的上市進程都受到了影響。儘管陸金所已從P2P平臺轉型為一家財富管理公司,但P2P形象仍然在困擾著它。

究其原因在於,P2P在陸金所成立之初可以說是其唯一業務,就算轉型之後也是其主要業務之一。


綠專資本:IPO上市臨近?陸金所獲新一輪13億美元融資!

公開資料顯示,陸金所成立於2011年9月,是平安集團旗下成員之一,2012年3月正式上線運營,2012年底陸金所還與拍拍貸等多家P2P公司聯合成立了“網絡信貸服務業企業聯盟”。

歷經3年多的發展,到2015年,P2P平臺頻現跑路,一時間人們談“P2P”色變,網貸新規的出臺,大大限制這個行業的發展的願望。

2015年,陸金所開始向金融理財信息服務平臺轉型,剝離P2P業務、僅做理財平臺,純化其作為金融理財信息諮詢平臺的功能,試圖改變公眾對“陸金所=P2P”的固有印象。

而陸金所剝離的P2P業務則主要由陸金服承接。據公開資料,截止 2018年10月31日,陸金服累計借貸金額2668億,累計借貸筆數540萬;累計出借人數量82萬,累計借款人數量214萬人。

這麼多年來陸金所一直也沒能完全擺脫掉P2P的標籤,這成為其目前上市之路的一大障礙。

中國平安總經理任匯川2015年曾表示,陸金所包括四類業務,即P2P、C2C(個人與個人間電子商務)、B2C(企業對個人電子商務)和B2F(機構客戶和金融機構之間資產轉讓)。陸金所要構建成一個開放的平臺,未來不排除其他的金融資產和P2P在陸金所交易。

可以說P2P消費貸款仍是陸金所核心業務之一。

此外,剝離掉P2P業務之後的陸金所發展也並非一帆風順,近年來接連在ST龍力、ST凱迪、東方金鈺、神州長城等代銷產品上踩雷,導致其在風控能力和項目准入門檻等方面遭遇市場質疑。

相關財報顯示,截至2018年6月末,資產管理規模為3852.12億元,較年初下降16.6%。相對下滑的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陸金所貸款餘額增長了8.8%,新增貸款增長了10.7%。

來源:鳳凰科技、雷鋒網 綠專資本整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