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和薄太后,同為劉幫寵妃,為何命運截然不同

戚夫人,西漢高祖劉邦的寵妃,她本來只是一名出身農村的姑娘,長得眉清目秀,清麗脫俗。公元前205年,劉邦趁著項羽攻打齊國時,偷襲他的大後方,惹怒了項羽,大舉進兵攻打劉邦。劉邦不敵,丟下了自己的妻子呂雉,以及父母兒女棄城而逃,幾近絕境時遇到了這個戚姑娘,救了他一命。他便將姑娘帶回了宮中,許諾日後奪得天下時,一定封她為妃。果然,後來劉邦奪得天下,封她為妃,並寵愛有加。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為劉幫寵妃,為何命運截然不同

戚夫人後來為劉邦生下一子,即趙王劉如意。此時,漢朝的太子是皇后呂睢所生的劉盈,但劉邦一直覺得這個嫡長子太過於柔弱敦厚,怕他難以掌控天下。再加上戚夫人天天在他耳邊吹耳旁風,希望劉邦能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為太子,劉邦漸漸地就動心廢太子的心思。但自古以後,太子都是立嫡長子,無嫡再立長,而現在劉盈即是嫡子又是長子,且德行上面並沒有犯什麼太大的錯誤,朝臣們怎麼會同意劉邦的想法呢?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為劉幫寵妃,為何命運截然不同

同時,太子劉盈的母親呂皇后是一位非常有才能,有手腕的人,她當然不會任由自己的兒子被廢,於是她便請張良出主意。張良建議她去找商山四老,商山四老是指的四個非常有威望的老人,是連劉邦都請不動的人。呂皇后想盡辦法,終於將這四個老人請出輔佐太子。至此,劉邦才不再提廢太子的事。但卻為戚夫人埋下了禍根。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為劉幫寵妃,為何命運截然不同

我們再來看薄太后,也稱薄姬,是吳人,即今江蘇蘇州人。年幼時,她的父親曾經請相士許負為其相面,許負當時便斷言,此女將來會生下天子。後來,薄姬嫁給了當時的梟雄魏豹為妾,魏豹聽說她會生下天子,自然對她寵愛有加。因為魏豹認為,薄姬是天子之母,那他必然是天子之父,所以天下也自然會是魏豹的,天天做著美夢等著項羽和劉邦兩敗俱傷。只是他沒有想到,薄姬後來的確生下了天子,可天子之父卻不是魏豹。因為後來劉邦討伐魏豹,他全軍覆滅,皇宮佳麗也被劉邦全部收編,這其中就有薄姬。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為劉幫寵妃,為何命運截然不同

薄姬來到漢宮中,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被劉邦寵幸了,正是這一次的寵幸改變了她的命運。她懷孕了,並生下了劉邦的第四子,代王劉桓,即後來的漢文帝。但薄姬為人卻小心謹慎,在後宮中從不與人爭寵,只一心守著自己的兒子度日。

公元前195年,漢高祖劉邦駕崩,太子劉盈登基。此時,呂睢貴為太后,她開始打擊報復劉邦生前的寵妃。戚夫人首當其衝,呂太后將戚夫人砍去手腳,弄成了聾啞人,做成“人彘”,折磨致死。但此時的薄卻倖免於難,她隨自己的兒子“代王劉桓”到他的封地上去,被尊稱為“代王太后“,頤養天年,劉桓即位後,她又被封為”薄太后“,過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為劉幫寵妃,為何命運截然不同

那麼同為劉邦的寵妃,兩個人都為劉邦生下了一個兒子,為什麼戚夫人與薄太后的命運如此不同呢?其實,追本溯源,不外乎以下這幾點:

一、劉邦納戚夫人時,正是呂睢落魄之時。劉邦是在逃亡之時初遇戚夫人,那時候,呂睢正被劉邦丟棄,在項羽的大營做人質,這一做就是兩年,孤苦伶仃,無依無靠,每天過的都是擔驚受怕的日子。好不容易被救回自己丈夫身邊,卻發現他早已另娶他人,而這個人還有了身孕,生的兒子還要和自己的兒子搶奪太子之位。試想想,這有多少女人能忍受呢?又叫她如何不恨?劉邦的所作所為,放在今天就是不折不扣的渣男所為,但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呂睢只有隱忍。俗話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呂睢這一忍,何止十年。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為劉幫寵妃,為何命運截然不同

二、戚夫人自己的原因,她作為一名農村姑娘,自然沒有從小在富庶家庭長大的呂睢才學本事大,她知道自己沒有靠山,只能靠自己的兒子,所以她慫恿劉邦立自己的兒子為太子。但是她卻沒過後果,如果不成功,她們母子倆將會面臨什麼?也是因為她是一名農村姑娘,純真善良,她做不到像呂睢那樣心狠手辣。如果可以重來,不知道她還會不會作出同樣的選擇。

三、呂睢自身性格的原因,呂睢心胸狹窄,心辣手辣,這一點從她對待那些同劉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就能看出來,當初和劉邦一起征戰四方的將領們幾乎無一善終。有功之臣尚且趕盡殺絕,何況是她恨之入骨的戚夫人母子呢?

戚夫人和薄太后,同為劉幫寵妃,為何命運截然不同

四、薄姬其實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她在皇宮中隱忍、小心翼翼地過日子,因此呂睢待她也甚是寬厚。同時,她將自己的兒子教導得很好,與世無爭,又體恤民情,所以才會有眾多朝臣擁立他為天子。而薄太后也終得安享晚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