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式的管理

企业管理如何做到“防火”而不是“灭火”呢?主要遵循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则:

1企业要树立“防火”重于“灭火”观念

“防火”观念的树立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是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具体落实到每一个部门的每一次行动里。

管理者正确的观念是预防问题永远比解决问题重要,真正解决问题的高手就是预防问题的发生。

例如,企业的安全生产要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来抓,而不是突击性地搞活动。各主管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安全预防措施以及相应对策,行政部门要进行有关专题知识培训并反复演练,管理者要天天检查等。只有高标准严要求并彻底排除隐患,才能有效避免问题的发生。

2做正确的事远比正确的做事更重要

做正确的事是指方向正确,正确的做事是方法正确。如果方向对了而方法错了还可以进行纠正和调整;但如果方向错了,方法越正确,失败就越大;如果方向错了,方法也错了,那就是错上加错。

所以,企业管理首先要正确决策,否则企业的管理就永远在不断地调整当中,行驶在不确定的轨道上,甚至会南辕北辙。

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事都是在“防火”,但是,做正确的事尤为重要,这也是正确做事的大前提。因此可以说,企业管理者做正确的事是企业管理最有效的“防火”措施,这也是企业管理的第一道“防火关”。

3在时间管理上,要做重要的事而不是紧急的事

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一个现象:有人忙得恨不得将自己劈成两个人用,有人闲得发慌。其实,忙和闲只是表相。

忙碌的人不一定出效率和结果,闲的人也不一定不出效率和结果。真正的管理高手有高超的指挥艺术,在气定神闲中攻城掠地。

一个好的管理者一定深谙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还一定是时间管理的高手。其实,时间管理也符合“二八法则”,即一个人百分之二十的时间做了百分之八十的事情,百分至八十的时间在处理百分之二十的事情。在日常工作中要优先处理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情。

4重视培训

培训就是在“防火”而不是“灭火”。

现在企业的培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缺少必要的培训,培训一般只是在生产部门或者营销部门中进行;一是对培训有错误的观念认识,以为培训是“灭火”的动作,搞形式主义。

大型的企业每年针对所有员工都会有相应的培训内容,培训的方式包括企业培训、部门培训、岗位培训、外出培训等,大企业往往会付出很多的金钱很大的和精力来做这个事情。

培训绝对不是可有可无或者撒钱无效的事情,而是一种投资,其回报会在日后显现。目光如豆的人宁愿把钱花在问题发生后的纠正和补偿上,目光如炬的人会把钱花在预防问题发生的培训上。

以火灾为例,平时注意培训和演练的企业也许在五分钟之内就能全部安全撤离,在半个小时内扑灭大火,让员工和企业的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那些不注重相关培训和演练的企业,员工的撤离可能要半小时以上甚至可能还会有人员伤亡,大火扑灭可能要在一小时以上,其损失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5加强控制,达到预防的目的

控制是企业管理最常见的字眼,包括质量控制、财务控制、生产控制、成本控制等。一般而言,控制就是一种预防机制,企业只有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才会有效防止问题的发生,这其实就是在“防火”。

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控制又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预防性控制和纠正性控制。其中,事前控制、预防性控制就是在“防火”;事中控制、纠正性控制既有“防火”的一面,又有“灭火”的一面,事后控制是事后总结经验教训。

企业的事前控制和预防性控制的管理工作做得越到位,那么事中控制、纠正性控制和事后控制就越少,这样的企业就越规范,越有发展前途。

企业所做的标准化都是在控制问题的发生,是预防问题发生的利器,标准化包括流程、制度、职责等。如果一个企业有较强的执行力,严格遵守管理规定和作业流程,企业的管理者自然不会为日后焦头烂额的“灭火”而苦恼。

救火式的管理

在这个越来越复杂、高速变化的时代,顺势而为是王道,知识经济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