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奇經八脈的循行路線: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任脈】:

經脈循行: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關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循行方向:下 → 上

起止穴:會陰 → 承漿

脈循行路線示意:起胞中 → 會陰 → 腹裡 → 胸腹正中 → 咽喉 →上唇↓ 目 ← 面

聯繫臟腑器官:女子胞(精室)、咽喉、唇、目。

【督脈】:

經脈循行:起於下極之俞,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腦,上巔,循額,至鼻柱。

循行方向:下 → 上

起止穴:長強 → 齦交

督脈循行路線示意:起胞中 → 會陰 → 脊中 → 頸 → 腦 → 巔 → 額 → 鼻柱

上齒齦 ← 上唇

聯繫臟腑器官:女子胞(精室)、腦、鼻、唇。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衝脈】:

經脈循行:起於小腹內,下出於會陰部,向上行於脊柱之內,其外行者經氣衝與足少陰經交 會,沿著腹部兩側,上達咽喉,環繞口唇。

循行方向:下 → 上

衝脈循行路線示意:起小腹內(胞中) → 會陰 → 脊柱內→

腹部兩側 → 咽喉 → 環唇

聯繫臟腑器官:女子胞(精室)、咽喉、唇。

交會腧穴:會陰、陰交(任脈)、氣衝(足陽明經)、橫骨、大赫、氣穴、四滿、中注、肓

俞、商曲、石關、陰都、腹通谷、幽門(足少陰經)。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經脈循行:起於季肋部的下面,斜向下行到帶脈,五樞,維道穴。橫行繞身一週。[如圖]

循行方向:環腰一週。

帶脈循行路線示意:起於脅下 → 下腹 → 環身一週

交會腧穴:帶脈、五樞、維道(均屬足少陽經)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陰維:

經脈循行:起於小腿內側,沿大腿內側上行到腹部,與足太陰經相合,過胸部,與任脈會於頸部。

循行方向:小腿——項。

交會腧穴:築賓(足少陰腎經)、府舍、大橫、腹哀(足厥陰經)、天突、廉泉(任脈)。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陽維:

經脈循行:起於足跟外側(金門、陽交),向上經過外踝,沿足少陽經上行髖關節部,經脅肋

後側,從腋後上肩,至前額,再到項後,會合於督脈(風府、啞門)。

陽維脈循行路線示意:起於足外 → 外踝 → 髖關節 → 脅後 → 腋 → 肩

項後 ← 前額

交會腧穴:金門(足太陽經)、陽交(足少陽經)、臑俞(手太陽經)、天髎(手少陽經)、

肩井(足少陽經)、頭維(足陽明經)、本神、陽白、頭臨泣、目窗、正營、承靈、

腦空、風池(足少陽經)、風府、啞門(督脈)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陰 磽、陽磽:

經脈循行:起於足跟外側,經外踝上行腓骨後緣,沿股部外側和脅後上肩,過頸部上挾口角,

進入目內眥,與陰蹺脈會合,再沿足太陽經上額,與足少陽經合於風池。

循行方向:足 → 項

陽蹺脈循行路線示意:起於足外 → 腓骨後 → 股外 → 脅後 → 肩 → 頸

→項(風池) ← 額 ← 目內眥 ← 口角

交會腧穴:申脈、僕參、跗陽(足太陽經)、居髎(足少陽經)、臑俞(手太陽經)、肩髃、

巨骨(手陽明經)、天髎(手少陽經)、地倉、巨髎、承泣(足陽明經)、睛明 (足太陽經)。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奇經八脈與養生:

穴位掛圖圖集:《中醫清晰大圖奇經八脈循行路線圖解》收藏吧

奇經八脈的分佈規律:

奇經八脈的分佈部位與十二經脈縱橫交互,八脈中的督脈、任脈、衝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於會陰,其中督脈行於背正中線;任脈行於前正中線;衝脈行於腹部會於足少陰經。

奇經中的帶脈橫行於腰部,陽蹻脈行於下肢外側及肩、頭部;陰蹻脈行於下肢內側及眼;陽維脈行於下肢外側、肩和頭項;陰維脈行於下肢內側、腹和頸部。

奇經八脈的作用:一是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繫,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繫起來,起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二是對十二經脈氣血有著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奇經八脈猶如湖泊水庫,而十二經脈之氣則猶如江河之水。

奇經八脈中的任脈和督脈,因有其所屬的腧穴,故與十二經全稱為“十四經”。

十四經均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和所屬腧穴。

十二正經 手太陰肺 手陽明大腸經 足陽明胃經 足太陰脾經 手少陰心經 手太陽小腸經 足太陽膀胱經 足少陰腎經 手厥陰心包絡經 手少陽三焦經 足少陽膽經 足厥陰肝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