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樂人的麵食記

鄉村麵食

滕建民

飲食,代表著一個地方的特色,也彰顯著一個地區的文化。

我們民樂一帶的飲食習慣,不論城鄉,大都以麵食為主。特別是出自鄉村農婦手中那些做工精細、花樣繁多、清香爽口的麵食,總給人無盡的回味。

我的家鄉是祁連山下的一個小村,我對面食的認知,仍然停留在我生活的那個年代。鄉村人吃飯雖沒有城裡人吃得講究,不太注重營養搭配,但她們做出的麵食,看一眼,就會很有食慾。無論歲月如何變遷,時代如何進步,那些鄉村麵食,仍是我無法割捨的鄉情。就普通的饃饃做法,不管是蒸、炸還是其別做法,首先是發麵。要將發麵的酵子泡軟,一遍遍清水,直到聞起來沒有餿味,再放麵粉,攪拌均勻後發酵。發麵時水溫不能高,也不能低,在無法估計溫度的情況下,農婦們個個都有掌握水溫的方法。那就是將添在鍋裡的冷水燒到底部的水開始冒泡時,這個溫度便是最合適的。然後是漸次將水淋在麵粉上,手不停地攪拌、揉搓,讓水慢慢浸入麵粉,再將其揉成麵糰。特別注意的是,不能一次性將水倒入麵粉中,按農婦們的話說,水不能傷到麵粉,因為萬物皆有靈性,再巧的主婦也沒本事用傷了水的面做出好麵食。

民樂人的麵食記

先將和好的面要放在案板上,反反覆覆的摺疊揉,一遍又一遍,直至揉到麵糰均勻光滑,不粘案板,然後入盆,放在溫度適宜的地方開始發酵。這種做麵食的方法,程序雖然繁瑣了一些,但做出的麵食,不論是火候緊湊的烙餅,還是溫火炕出的鍋盔,入口都是柔中有綿,綿中帶有韌性。就拿家常做的蒸花捲來說,從擀麵皮的薄厚,抹清油的均勻,以及各種食用顏料的用法等,都得掌握好適度。如,綠色的香豆應該撒抹在麵皮的邊上,紅曲與薑黃的搭配不要太豔麗,摺疊卷好,切開做成花朵的樣子。這一道道工序,無不顯示出村婦們精湛的手藝和豐富的想象。花捲進鍋後還有一個關鍵的環節,那便是火候的掌握,火燒得太旺,鍋裡的水若溢上蒸籠會浸透饃胚,或是饃饃不熟水熬幹。火勢疲軟的話,蒸汽自然會小,那樣蒸出的饃饃會不飽滿。所以 火候一定要掌握的恰到好處。有經驗的主婦,從和麵到燒火,從饃饃上蒸籠到出鍋,隔時段燒火,心中是有數的。那一籠籠出鍋的花捲,彷彿開放的花朵,豔麗,清香,人的胃口一下子就被激活了。

是過年過節做的饃饃更像展覽館裡的藝術品。中秋節的大月餅,層層面餅抹上清油,撒上不同顏色的食料,一層面餅表示一個月份。農家人把一年全部的希望,都寄託在這十二層的月餅中。除此之外,還有寓意五穀豐登的麥穗、玉米,象徵幸福吉祥的花朵,猴子抱松樹,玉兔守月等。春節又是一年最為圓滿的節日。那油汪汪的炕陀螺,小巧玲瓏的炕花花,金黃金黃的糖花兒等,無不顯現出大嬸大媽們的好手藝。最隆重的要數除夕夜接神的大饃饃,除了層次分明的清油食料,裡面還要捲上紅棗、硬幣。大年初一早上,家人圍坐在一起,誰要吃出花饃饃裡面的紅棗和硬幣,就預示著來年喜事連連,好運當頭……

民樂人的麵食記

糧食展現著農家人對生活的希望,麵食裡寄託著鄉村婦女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對幸福的憧憬。我老家有這樣一句俗語:一樣糧食百樣吃。就是說,糧食只有麥子,青稞,但每人做出的食物不僅是花樣不同,味道也不同。僅就小麥面的做法,民樂南豐、永固一帶的農家人,除了烙乾糧,蒸花捲,還發明瞭另一種做饃饃的方法。就是將發酵好的面,使用鹼揉好,擀成圓形薄餅狀,抹上清油,撒上磨成粉的菜子或胡麻,捲成圓筒,切成段,一個一個小卷直立,拼成形狀放入用生鐵鑄造的燒盒鍋裡,加上蓋,放入煨好的柴草灰中,火候不能太大,那樣會皮焦裡兒生。所以只能是事先讓柴草燃燒一陣,再將燒盒在餘灰中慢慢烤,烤到麵皮金黃取出。咬一口,皮兒筋柔,香脆爽口,更像綻放在農家女心頭美麗幸福的花朵——這就是聞名十里八鄉的“民樂燒盒子”。

民樂人的麵食記

民樂南段屬高寒地區,特別適宜農作物青稞生長。那些年,小麥的種植面積還不及青稞多。所以在我生活的那些年裡,家家的主食大都以青稞面為主。青稞面乾糧、青稞面涼麵、青稞面面條。因青稞磨成的麵粉沒有精度,不論是做飯還是蒸饅頭、烙乾糧,和成麵糰都沒有韌性容易散,做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我們的老祖宗留給了我們做青稞面最為獨特的做法,那便是“青稞面搓魚子”。將青稞面用冷水和好,放入少許鹼,一遍又一遍反覆揉,直至揉得滋滋潤潤。麵糰揉好後,放在案板上揪成紅棗大小的劑子,用手掌搓成細細長長中間略粗,兩頭尖細,下在沸騰的鍋裡,彷彿跳躍的魚兒,撈出後用晾好的冷開水過一下,放入盤中拌上醋、辣子、蒜等,澆上煉好的清油,與綠菜同食,味道清香四溢,入口清涼潤滑,是夏季消暑的最佳食品。

民樂人的麵食記

情厚道的農村人,無論平時生活多麼節儉,吃的多麼簡單,但在親朋好友造訪或喜逢隆重的節日,幾乎家家都要做一頓上得了席面的美餐。這裡最拿手的便是宰殺一隻自家養的羊或雞,用自產的小麥、清油,做一頓羊肉或者雞肉墊卷子,算是表達莊稼人對客人最真誠的情意。 心靈手巧的主婦將羊肉剁成小方塊,放入燒熱的清油鍋內,刺啦啦一陣爆炒,再加入生薑、朝天椒等食料。羊肉燉熟後,在擀好的麵皮上抹上清油,撒上蔥花,捲起來,切成手指寬的小段下鍋。濃濃的湯汁裡,羊肉與面卷溫燉著,香味瀰漫著,十來分鐘後,香噴噴的羊肉(雞肉)墊卷子出鍋了。整個工序,彷彿經歷了一場歲月的洗禮,蘸上民樂的大蒜咬一口,味道格外醇香,嘴裡盪漾著幸福的喜悅,腹腔裡裝滿了莊戶人的豪爽和快樂。

民樂人的麵食記

純樸的民風,優良的傳統,熱情好客的人們,為生活增添了無盡的情趣和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