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在明朝有一位醫生,他沒有看到過這句話,更沒有說著這句話宣過誓,但他用自己的一生,踐行著這句話。他就是李時珍。

一、

1518年春夏之交時,湖北蘄春縣的郎中李言聞正在雨湖上打漁,盼望著能多打點魚,好補貼家用。

他平時的運氣還不錯,誰知道今天連下幾網都一無所獲。正當李言聞準備收網回家之時,這最後一網卻是沉甸甸的。

他心中暗喜,以為是條大魚。用力拉起來一看,卻是一塊大石頭。

李言聞嘆道:“石頭呀石頭,我與你無冤無仇,你為何要捉弄我”?

這塊石頭突然也說話了:“石頭石頭大石頭,前來賀喜不用愁。先生娘子快落月,不知先生有何求”?

原來這塊石頭就是雨湖神。李言聞急忙趕回家,正好李時珍出生,於是給他起名叫“石珍”,後改名叫“時珍”。

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李家是杏林世家,李時珍的祖父是蘄春縣的赤腳郎中,傳到他父親這一代,就成了當地名醫,甚至還進過太醫院,做了例目。

雖然是名醫,但還是屬於雜流,沒有任何的社會地位。李言聞就希望兒子能夠棄醫從文,走讀書仕進的道路,如果將來能夠得個一官半職,也算光宗耀祖了。

李時珍也很爭氣,從小讀書識字,讀聖賢書,四書五經能夠倒背如流,更寫的一手好文章,14歲就中了秀才。

學會識字作文,是李時珍走向醫聖之路的第一步。

有一次,私塾先生望著被樹木環抱的遠山,出了上聯:“遠聲隔林靜。”

李時珍看見朝霞分外明媚,過往旅客早已登上旅程,便脫口對上了下聯:“明霞對客飛”。

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正打算一鼓作氣考舉人、中進士、點翰林,走上人生巔峰之際,他遇到了人生第一個挫折。

17歲那年,他赴武昌參加鄉試,落榜了。再考,再落。繼續考,繼續落。李時珍連續三次參加鄉試,連續三次落榜。

李時珍很失落:“一直都考不上,我再也實現不了我的理想了,該怎麼面對家人的期望”。

心情承受打擊之外,身體更是染上了一種肺病。百般折騰、死去活來,才算保住一條命。

經過這麼一番折騰,他對科舉考試失去了興趣,他想:“成不了醫國良相,就做醫人的良醫。”

回家後對父親說:“我想跟你學習醫術,懸壺濟世,請您交我”。

父親想了一下,點頭同意了。我所經歷的痛苦與折磨,不想再讓別人承受。這大概就是李時珍行醫的動機。

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雖然說讀書考試不在行,但擺弄藥材,李時珍還是很有點天賦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見過的怪病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豐富,醫術也越來越高。

實踐經驗的日漸豐富,讓李時珍走出了醫聖之路的第二步。

一天,李時珍和一個夥計走在街上,看見一群人正抬著棺材送葬,而棺材裡直往外流血。

李時珍上前一看,見流出的血不是淤血而是鮮血,趕忙攔住人群,讓抬棺材的人停下來。

眾人聽了他的說法,面面相覷、不敢相信,李時珍反覆勸說,終於使主人答應開棺。

他先是一番按摩,然後又在其心窩處紮了一針,不一會那棺內的婦人就輕輕哼了一聲,醒了。不久後,這名婦女順利產下一個兒子,

原來這名婦女是因難產而陷入假死。

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還有一次,是一家店鋪老闆的兒子大吃大喝後,縱身翻越櫃檯,請李時珍給他診脈。

李時珍告訴他:“小兄弟,你活不了三個時辰了,趕快回家準備後事吧”。

眾人都不信,那個老闆的兒子更是大罵不止。果不其然,不到三個時辰,那人就死掉了。原來是此人大吃大喝後還縱身跳躍,腸子受損,有了淤血,最終連累內臟。

有了這麼高明的醫術,上門求醫的人絡繹不絕。

但李時珍明顯不是個具有現代觀念的醫生,一點潮流意識都沒有。他給窮人看病,竟敢不收高昂的診費,還敢熱情問診噓寒問暖,還免除所有的檢查費、治療費,只收取一點草藥錢,實在是“罪大惡極”。

學醫,然後行醫,十幾年就這麼堅持下來了。不計成本,只為治病救人。

他的積蓄越來越少,但他的名氣越來越大。

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1551年,李時珍34歲時,迎來了一場人生大變。

這一年,幾個人找到他,十分客氣的把他請到楚王府,希望他擔任楚王的私人醫生。

能吃飽飯,還有無數的醫書和藥材,李時珍又跟錢沒仇,就答應了。

在楚王府,李時珍乾的很不錯,治好了很多人,被成為神醫,名震天下。

好東西人人想要,何況想要的還是個皇帝。

嘉靖聽說李時珍的大名後,便告訴楚王:你另找個醫生吧,把這個人給我送過來。皇帝發話,楚王哪敢怠慢?

就這樣,李時珍進入了太醫院,並見到了大明帝國最高級的病人——嘉靖。

進入太醫院,李時珍是很高興的。能做到太醫,也算醫生中的成功人士了,不得意一下子,實在說不過去。

在太醫院的那些日子裡 ,李時珍並沒有陶醉在成功的喜悅中,而是要繼續精益求精,在給嘉靖皇帝和達官貴人們診治之餘,不停地在閱讀太醫院所收藏的醫書。結合自己十幾年的臨床經驗,分析醫書中的理論。並以醫書中的理論和經驗,

反過來思考自己這十幾年臨床的對錯。

理論結合實際,李時珍走出了醫聖之路的第三步。

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李時珍不但閱讀了大量醫書,而且對經史百家、方誌類書、稗官野史,也都廣泛參考,包括《本草品彙精要》。

同時仔細觀察了國外進貢的以及國產的貴重藥材,對它們的形態、特性、產地都一一加以記錄。

經過長時間的勤學苦思和實踐經驗告訴他,本草書籍存在不少的疑問和漏洞。還在湖北做大夫時,有個人帶著一罐藥渣來找他。

說他爹吃了一個江湖郎中開的藥後,病情沒見好轉,反倒更加嚴重了。他去找郎中算賬,郎中硬說藥方沒問題,於是就請李時珍給看看。

李時珍抓起藥渣,仔細聞聞,又放在嘴裡嚼嚼,告訴他這是古醫書上的錯誤:《日華本草》的記載把漏藍子和虎掌混為一談了。

眾人慨嘆一陣,只得把江湖郎中給放了。

有的大夫給精神病人開藥,用了一味叫防葵的藥,病人服藥後很快就死了。

有的身體虛弱的人,吃了大夫開的一味叫黃精的補藥,也莫名其妙的送了命。

原來,幾種古書上都把防葵和狼毒、黃精和鉤吻說成是同一種藥,而狼毒、鉤吻毒性都很大。出現這些“醫療事故”,是因為自從東漢《神農本草經》成書,到李時珍誕生前的1400餘年,雖然歷代醫學家都有不少專著問世,但卻從未有一部能概括這一時期藥物學新進展的總結性著作。

李時珍意識到了它的分量。

五、

李時珍是個神醫,在那個年代,只要不是天花、肺結核之類的絕症,他基本上都能搞定,

可問題在於,他那位唯一的病人是沒病找病。

嘉靖的身體很好,活個七八十的不成問題。

可他的目標過於遠大,七八十?至少也要活個七八百才夠本。於是他開始日復一日的吃重金屬和水銀,美其名曰“金丹”。

太醫院的醫官們並不太留意醫藥和疾病,而是向各地收集偏方,以迎合嘉靖皇帝修道成仙的需要。

翻看歷代本草書也只是為了獲得“長生不死藥”,“久服水銀,可以長生不死”,“煉食硫磺,可以長肌膚益氣力”。

李時珍勸過他也幫過他,卻毫無用處。

於是李時珍接著搞他的研究,嘉靖繼續嗑他的藥。直到一年後,他認為自己已經學不到更多的東西了,便打起揹包,收拾資料,離開了這個他曾經無限嚮往的地方。

“我要重新修訂一部藥物的書籍,為了天下蒼生不再受病痛之苦,為了後世子孫不再被庸醫所誤”。

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1552年,這一年他35歲。

他見過最窮的貧民,也看過最富的天子,到過寒酸的茅舍,也走過金鑾大殿,人世間的富貴、疾苦,他都已瞭然於胸。

他辭去太醫院的職位,回到湖北老家做堂行醫,並以自己的字“東壁”為堂號,創立了東壁堂醫館。

從一介雜流而名震天下,由鄉村匹夫而走入皇宮,最終又從最高的位置走了下來,迴歸到最基層來面對眾生。放棄一切而為眾生奮鬥,李時珍走向醫聖之路邁出了第四步。

六、

從決定寫書的那一天起,李時珍便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奇特而艱苦的生活。他除了在東壁堂行醫外,隔三差五就收拾行囊,開始遠行。

他的足跡踏遍全國十三省,無論是名山大川,還是懸崖峭壁,凡是有藥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蹤影。

為了弄清藥物的療效,他曾親自嘗過許多藥材植物,好幾次差點植物中毒,一命嗚呼。

為了寫這本書,李時珍從一個名醫變成了流浪漢,他居無定所、風餐露宿,他放棄了舒適的生活,也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幸福。然而他依然執著的寫了下去——為了更多人的幸福。

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他聽說北方有一種藥物,名叫曼陀羅花。吃了以後會使人手舞足蹈,嚴重的還會麻醉。

李時珍為了找到曼陀羅花,獨自來到了北方。終於發現了獨莖直上高有4、5尺,葉子像茄子葉,花像牽牛花,早開夜合德曼陀羅花。

為了掌握曼陀羅花的性能,他親自嘗試,並記下了“割瘡灸火,宜先服此,則不覺苦也”。

在行進的路程中,他投宿了一個驛站。

遇見幾個替官府趕車的馬伕,圍著一個小鍋,煮著連根帶葉的野草。

李時珍上前詢問,馬伕告訴李時珍,他們趕車人,整年累月的在外奔跑,損傷筋骨是常有的事情。如果將這種湯喝了,就能舒筋活血。

這種草原名叫“鼓子花”,又名“旋花”。

李時珍將馬伕介紹的經驗記錄下來:旋花有“益氣續筋”之用。

李時珍不只是尋找藥材,還收集民間的治病藥方。他一路尋找、一路考察,一路為父老鄉親們治病,並向他們學習。

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有位老婆婆,患有習慣性便秘達30多年,雖然多方治療,終不見效。李時珍運用從民間學來的偏方,以適量的牽牛鼻子配成藥,很快就治好了她的病。

還有個農村婦女鼻腔出血,一晝夜都止不住,怎麼治都不見效。

被雲遊到那裡的李時珍發現了,就用大蒜切片敷貼患者足心,不大工夫就不流血了。

這個方子,也是他從民間學來的。學習一切、體驗一切、實踐一切,李時珍邁出了走向醫聖之路的第五步。

七、

從1552年開始,歷時26年,李時珍走遍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等地的名山大川,嚐遍了無數植物藥材,參閱了800多種書籍,終於完成了這部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醫學著作,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共計16部,52卷。全書記載藥物1892種,還詳細記載了這些藥物的採集、製作、特性、治療病症,並全部附有手繪插圖,此外書中還收入經檢驗有效的方劑432156多個藥方。

明朝文學家王世貞為《本草綱目》做的序:

性理之精蘊,格物之通典,

帝王之秘籍,臣民之重寶。

歷經千辛萬苦,完成了這部偉大的著作,李時珍完成了醫聖之路的第六步。

李時珍於1593年去世。

三年後,《本草綱目》正式印刷發行,並且很快傳入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一帶,幾十年後又傳入歐洲、北美,並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成為世界醫學史上的權威書籍。

李時珍:你們都去升官發財吧,我只願救死扶傷

八、

在這個世界上,總有捨生取義的人,總有奮不顧身的人,總有在黑暗點燃火把的人,總有在大廈將親之際勇挑重擔的人。

他們勇往直前,不是為了功名利祿,而是為了一個偉大的理想。

這個理想可以是發明一項專利,可以是做好一名好官,可以是傳播一種思想。

他們,都是想讓這個世界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