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性閱讀,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功利性閱讀,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羅曼·羅蘭說:從來沒有人為了讀書而讀書,只有在書中讀自己,在書中發現自己,或檢查自己。

林志穎犯了一個錯誤,想來是沒有領悟到羅曼羅蘭這句話的內涵。

01

一年夏天,林志穎帶著兒子小小志到法國里昂去旅遊。這時市圖書館舉辦讀書節。兩週內,誰讀書最多,將有一份大禮物送給他。

林志穎趕緊給孩子報名和領了書。一週後,經過工作人員考核,小小志讀了三本書。別的法國孩子,一本也沒有完成。

林志穎十分高興,讓小小志再接再勵,抓住剩下的時間,爭取創紀錄。

不久,工作人員又來了,帶著要給第一名的禮物,對林志穎說:“希望你的孩子放棄這次讀書活動,禮物可以先發給你。”

林志穎驚訝地問:“還有一週呢,為什麼提前給禮物啊?為什麼讓我孩子退出?”


功利性閱讀,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02

和林志穎一樣,很多家長在指導孩子閱讀的時候,都抱有功利的心態。他們不考慮孩子的愛好興趣,專挑有用的書買,比如課程參考書或者考題試卷。

或者擰不過孩子,家長買了孩子喜歡看的繪本或者故事書。等孩子讀完,家長要求孩子寫讀後感,或者寫日記,寫作文。家長奔的還是“有用”的目的,把孩子閱讀的自由,挑選的快樂,和獨自領悟體驗的美好剝奪得一乾二淨。

魯迅說,讀書和吃飯、呼吸一樣平常。

有趣的是,我們從來不會在給孩子吃某頓飯的時候想到,孩子吃了這頓飯會有什麼用?是利於長牙齒,還是讓他長個子?

一般來講,家長都知道,踏踏實實,認認真真給孩子吃好每一餐飯,長此以往就可以換來一個好身體。

這個道理不用講,每個家長都懂。但是一出了吃飯這個領域,家長就變得功利起來了。這就好比家長想給孩子補充維生素,卻拿一盒醃製的果脯取代一筐新鮮水果,大錯特錯了。

03

曾有兩個男孩的經歷讓我記憶深刻。

這兩個孩子是同班同學,一個叫大東,一個叫小樂。


功利性閱讀,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大東的爸爸不允許大東看課外書,覺得對學習沒什麼用。他說,大東每天學習那麼用功,才保持中上等,要是再分了心去讀課外書,成績下滑怎麼辦?

小樂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家裡沒電腦,也不開電視,他沒事幹只好去買很多書看。小樂讀得很雜,歷史、中外名著、科幻、偵探、武俠等,有什麼書就讀什麼書。

後來大東和小樂就讀於同一所重點中學。大東非常苦惱,學習很刻苦,才擠進級裡前300名。而小樂學得很輕鬆,學習效率高,一般成績在級裡前50。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好的閱讀能力能夠促進孩子成績的提高,促進智力才能的發展。

他還認為而那些除了教科書什麼也不閱讀的學生,他們在課堂上掌握的知識就非常膚淺,並且把全部負擔都轉移到家庭作業上去。

大東的爸爸認為閱讀對大東沒有什麼用處,導致後來大東很少看課外書。大東缺乏閱讀,他的語言能力和智力發展沒有經常閱讀的小樂的那麼好。所以大東的學習能力沒有那麼強。

在越來越難的知識面前,大東更多地體會著有心無力,他的挫折感越多,就越不自信,對學習就越沒有興趣。

這陷入了惡性循環。

04

著名教育家尹建莉說,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

很多家長帶著太多的功利性,強迫孩子閱讀完就要看到這個意義,體會那個感悟,甚至背誦出來,這不是加速孩子對閱讀的排斥嗎?

我們應該讓孩子覺得閱讀是件快樂的事情,除了有趣別無其他。這樣才能讓孩子喜愛閱讀,享受閱讀。


功利性閱讀,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家長越少對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孩子通過閱讀掌握的知識越多。閱讀的功能在於“薰陶”而不是“搬運”。

一朵花有一朵花盛開的時間,一棵樹有一棵樹成材的年限。

家長盲目去追趕,只會徒增焦慮,擾亂孩子的步調。孩子讀過的書,走過的路,遲早會體現在他未來的成就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