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大量补课,无异于“揠苗助长”,是家长“傻了”么?

现在有一个怪象:

小学生也好,中学生也罢,放暑假不能玩儿:做不完的作业、补不完的课!家长、学生、老师还高度一致,“不补不行”!连10来岁的小学生,也难逃厄运,乖乖去补奥数,一个暑假下来,成绩没见提高多少,补课费倒花了七八千!

给孩子大量补课,无异于“揠苗助长”,是家长“傻了”么?

(1/3)此事让我这个大学教师百思不得其解,高考这根指挥棒没动,为啥小学、初中补课“超范围”,乱成一锅粥,现在的家长都“傻了”么?

先说高考这根指挥棒,它不会乱动、很守规矩,命题大纲在那摆着,成绩好坏的关键在于“能力”,而不在“范围”。我们都是过来人,深知一个道理:补课,可能从500分提高到600分,但再往上就不能指望补课了,得看学生自身的思维方式优劣(这一点不用喷,本人高中就读于清北班,成绩很好,全班无人补过课,高考班平651分,绝对有发言权)。

反观小学、初中补课,却稀奇古怪,就说这个小升初必备技能“奥数”,用初中知识解决小学问题;强调的是偏门思维;有些题更像是脑筋急转弯,是明显超范围的。这样补课下来,只能胜在一时,却并不符合高考这根“指挥棒”的要求,难言笑在最后。

事实上,在我的记忆中,那些小学初中热衷于补课的同学,高中未见得优异,大多都被我们反超了。为啥?因为儿时的超范围补课,是用“高级”知识解决“低级”问题,只能胜在一时;但高中时,高考指挥棒在那摆着,知识面恒定,比的是谁“思维方式”好,而不是用“高级”知识解决“初级”问题,难道你能把大学高数补完,来解答高考题?

(2/3)最近跟几位家长聊了聊,才总算找到真相了:一些家长,也是过去的尖子生,深知其中利害,明知这是“揠苗助长”,却万般无奈,不得不补!

家长大多表示:都是过来人,知道能考上清华北大的是少数人,我们也不想逼迫孩子。但高中、初中招生考试乱了套,全是“超范围”招考,能有什么办法?毕竟好的高中、初中,学习氛围好一点,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关公扮假神啊,我们只是想让孩子去一个好的环境,只能钻套了!

细一分析,还真是这么回事。就拿本市来说,好一点的初中,清一色的私立中学,学生家长趋之若鹜,以求一个好的学习氛围。但这些初中招生考试,并不以小学教材大纲为主,只认“奥数”,甚至有个别学校还规定:必须参加过指定的某补习班,才有资格参考。。。这就更坑爹了,你除了报班,还能说啥?

更要命的是,在“素质教育”号召下,学校的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广而不深”。都五六年级了,期末考试下来,全班数学95分以上的一大堆,可见课程考试难度削减了不少。凭课堂上这点儿东西,还想通过升学招生考试,无异于白日做梦。也难怪有家长吐槽,老师课堂上不好好教,干货都放在补课里,钻钱眼里了!以我看,这样的“素质教育”宁可不要,都把学生家长坑成啥样了?

(3/3)纵有千般无奈,但咱不能光吐槽,还得适应这个环境。给家长们几点建议:

1、补课可以,不补不行,但得注意度,不要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一周补课4学时足够;

2、小学初中补课,7分在家长,3分在老师。家长要多费费心,多看看孩子的考卷,搞清楚孩子问题到底出在哪,是解题思路不行,还是计算能力不行,切莫盲目增加补课量、搞题海战术,一切以优化“思维方式”为主,不能全依靠老师,老师学生太多,不可能只盯着你家孩子;

3、要想高考考名校,建议初中阶段,英语无论好坏,一定加强(可自学),最好在高中以前就达到高二的水平。以清北班的孩子为例,70%以上高一就能拿到高考卷80%以上的分数,节省出大量的时间用于其他课程。

要是家长难以胜任,当我没说,还是找老师补课吧,尽量找一位负责人的好老师。

四筒爸爸:大学教师,教育心理与职业规划砖家,关注青少年学业、情感、事业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