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幕風雲——王朝終結

在孝明天皇去世後,德川幕府最後的靠山倒臺了,而長州、薩摩、土佐等藩則開始加緊運作倒幕行動。雖然新繼位的明治天皇是贊成倒幕的,但當時的日本國內局勢還是非常複雜的。

在黑船扣關之後,江戶幕府就開啟了帶有自救性質的改革,提出“公武合體”。其中“公”就是指朝廷,“武”則是指幕府。

江戶幕府希望能通過“公武合體”與朝廷達成一個權力平衡,藉此最大限度的保持幕府權力。而當時日本諸藩國對與“佐幕”和“尊王”的態度各不相同。

在雙方開戰前夕,西日本諸藩,特別是九州和四國地區藩國都是支持朝廷的,而東日本地區諸藩則是擁戴幕府的。並且幕府在外交上也獲得了法國的支持,而英國則選擇與朝廷結盟。

由於幕府遲遲不肯對朝廷的“大政奉還”要求作出回應,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發動政變,驅逐了“佐幕”的會津藩兵,而京都則有薩摩、尾張、越前等藩國接管。1月3日,明治天皇發佈《王政復古大號令》,要求幕府將權力交還給朝廷。

倒幕風雲——王朝終結

大政奉還

雖然這時倒幕派已經控制了京畿地區,但全國還是有仍有許多藩國支持幕府的。於是幕府末代將軍德川慶喜拒絕了政府的要求,決定放手一搏。

隨後德川幕府發佈《討薩表》,以“清君側”的名義向薩摩等藩國宣戰。次日幕府軍和佐幕各藩的軍隊在大阪城完成集結,開始向京都進發,戊辰戰爭打響。

此戰幕府軍共投入1.5萬人,火炮94門,並裝備了大量法國制火槍。而政府軍則只集結了5000士兵,在兵力明顯處於弱勢。千佛山車神首發

不過此時政府軍都是經過近代軍事理論洗禮的部隊,並裝備有大量的英制火槍和大炮,僅大炮就583門,此外還有不少從美國購買的加特林機槍。這使得政府軍在火力上完全可以壓制幕府軍,從而彌補了兵力上的劣勢。

1868年1月27日,政府軍和幕府軍在京都東面的鳥羽、伏見兩地展開了戰鬥。戊辰戰爭第一仗,鳥羽、伏見之戰正式拉開。

此戰政府軍以守為攻,搶先佔領了戰場上的制高點,憑藉著巨大地火力優勢對幕府軍展開了炮擊。而幕府軍則組織敢死隊,多次對政府軍控制的高地發起進攻,但都被政府軍的火槍所擊退。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幕府軍的火槍性能也遠不如政府軍,甚至幕府軍中還有許多士兵沒有裝備火槍。而由新選組組成的幕府軍敢死隊都是拿著武士刀衝鋒的,最終這些冷兵器並沒有突破政府軍的防線。雖然幕府軍憑藉著其人數優勢,曾一度攻入政府軍正面陣地,但最後都被政府軍打退。

次日凌晨,政府軍發動反攻,幕府軍不敵,全線敗退,逃往大阪城,鳥羽、伏見之戰結束。

在鳥羽、伏見戰敗後,佐幕陣營迅速崩潰,原先表示支持幕府的藩國紛紛轉而擁戴朝廷。面對著諸藩國的相繼背叛,德川慶喜無心戀戰,沒有死守大阪,而是連忙乘船從大阪逃回江戶。

由於沒有了主帥,在大阪城內的幕府軍意志崩潰,沒有再繼續抵抗,政府軍乘勝拿下達坂城,至此關西一代全部落入朝廷手中。千佛山車神首發

德川慶喜逃回江戶後,幕府內部分裂成“恭順派”和“主戰派”。德川慶喜再三思索之後,接受了恭順派代表勝海舟的建議,向朝廷投降。

隨後德川慶喜委任勝海舟住持幕府事物,並派遣他與政府進行談判。3月13日至14日,勝海舟與政府軍代表西鄉隆盛會談,商討投降事宜。最後,政府同意保全德川氏,並給予德川慶喜一塊湯沐邑,年俸70萬石。

在得到政府的保證的之後,德川慶喜投降,江戶幕府在名義上已經結束了。

倒幕風雲——王朝終結

晚年的德川慶喜

不過幕府雖然滅,但佐幕派並沒有完全投降,仙台藩、會津、莊內、米擇等14個藩國組成“奧羽越列藩同盟”,仍舊堅持抵抗。

但此時佐幕軍的實力已經無法抗衡政府軍,到9月中旬,隨著會津藩主城若松城被政府軍攻克,東北佐幕諸藩相繼被政府軍平定。至於剩下的幕府殘存勢力則繼續逃往更北邊的北海道,並在當地建立了“蝦夷共和國”,對內則稱“蝦夷德川將軍家臣武士團領國”。

在收降了東北諸藩後,本著“宜將剩勇追窮寇”的理念,政府軍原想立即進攻北海道。但是由於北海道冬季暴雪頻發,使得明治政府不得不將戰事退後到來年。千佛山車神首發

1869年春,政府軍登陸北海道,箱館之戰爆發。佐幕軍不敵政府軍,新選組首領土方歲三戰死。到6月26日,蝦夷共和國總裁榎本決定投降,日本最後一支佐幕力量覆滅,江戶王朝徹底終結。

倒幕風雲——王朝終結

北海道五稜郭,佐幕軍最後的陣地

《王朝終結》是千佛山車神作品《倒幕風雲》系列的最後一篇,謝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