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為什麼會有“汾老大”?

世界需要一瓶稀缺好酒——揭秘“汾酒▪中國裝”之五


一瓶酒,見證了一個國家新政權的交替與誕生,被開國總理親批為“第一國宴用酒”,這在全世界並不多見。

一瓶酒,在一個歷史時期內,幾乎成為一個國家各省“省酒”的代名詞,這更是極為罕見的一種現象。……

這瓶酒,就是汾酒。


世上為什麼會有“汾老大”?



很多業內人士認為,在中國名酒陣營中,只有汾酒有“汾老大”的歷史稱號,這與1988年-1993年汾酒連續6年獲得的“第一名業績”直接有關。

這其實有很大的誤解。

另一個事實是,1994年後“汾老大”的業績不斷下滑,被其他品牌不斷超越,隨後十餘年,營收業績一直起伏不定。

但是,有一個有趣的現象頗值得玩味:儘管業績上不再是“老大”,今天在公開場合仍然沒有人叫“茅老大”、“五老大”等,聽到最多的依然是“汾老大”,這是為什麼呢?

世上為什麼只有“汾老大”?今天,我們該如何重新認識“汾老大”的真正價值、地位和意義?

近年來,因為汾酒高舉“中國酒魂”和“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的大旗,很多人開始認為:與茅臺、五糧液等這些年輕的品牌相比,是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造就了“汾老大”的地位和名號。

這也是一種誤解和假象。

既不是“業績決定論”,也不是“歷史決定論”,“汾老大”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世上為什麼會有“汾老大”?



事實上,縱觀中外歷史發展進程,“老大”的位置和名號從來不是“單一因素”造就的,“老大”是歷史、聲望、品質、實力、擔當等的集合尊稱,任何單項冠軍都不能維持“老大”的長久地位。財富僅僅是“老大”地位的其中一項指標,甚至不是決定性指標。

其實,“歷史文化決定老大論”是全世界最具“人文情懷”的一種邏輯,而“業績第一決定老大論”又是全世界最具“迷幻色彩”的一種邏輯。

“老大”的內在邏輯是什麼呢?

“不瞭解、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查閱中國釀酒產業數據庫以及汾酒的“歷史臺賬”,就會發現一個讓人驚詫的“秘密”:

真正奠定“汾老大”現代地位和稱號的,與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幾乎無關,而是自上世紀30年代來以來,“微生物學”對中國白酒(汾酒)釀造的首次應用,是現代科學技術的引進和蓬勃發展,導致汾酒“品質技藝”和“質量管理系統”的全面大幅度提升。

1960年,汾酒廠組建汾酒科研所,全國首次提出“質量是企業生命線”,形成班組五大管理體系;1963年,“酒界泰斗”秦含章主持著名的“汾酒試點”時,已經形成了“四方結隊學汾珍”的行業現象。1980年代,汾酒獲得了白酒行業首個“國家質量管理獎”。

“全面質量體系”的建立,讓汾酒成為首屈一指的行業標杆,帶來的是市場效益的節節攀升,其口感受到全國人民的歡迎,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火爆場面。


世上為什麼會有“汾老大”?



查閱歷史資料,自“民國”建立,到“新中國”建國後的1990年代中期,“汾老大”幾乎成為了“神一般的存在”,這種現象全中國絕無第二。

可以發現這樣一個事實,如果汾酒不是“微生物學應用、科技研發、工藝品質、管理體系”走前全國前列,如果形不成“榜樣與標杆的力量”,絕不會有“四方結隊學汾珍”的奇觀。沒有這些“亮成績”和“硬指標”,“四方結隊”來汾酒學什麼呢?學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嗎?如果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能學到手,豈不成了笑話了嗎?

從1952年-1989年,新中國連續舉辦了五屆“全國評酒會”,時間跨越近40年,汾酒除了榮登第一屆“四大名酒之首”,在其他四屆評選中,也都名列前茅。

可以說,四十年的“中國名酒”評審進程史,就是一部以汾酒為主導的“中國名酒與現代科學的應用、創新與改革史”,也是一部“中國名酒與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構建、進步與改革史”。

基於此說,“汾老大”的地位與稱號,當之無愧,光照未來。

然而,誰又能想到?世事變幻,時代莫測。最早引進“現代科技思維與實踐”、使中國白酒“全面質量體系”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汾老大”,在1990年代中期以後,卻又悄然“退位”了。

尤其是,在“名酒”與“民酒”價格之辯上,汾酒竟然效仿“聖賢之法”,“禪讓”了汾老大應有的“高端酒權利”。

在很多人看來,這簡直不可思議,甚至成了中國白酒界“第一懸疑冤案”。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世上為什麼會有“汾老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