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人如此愛乾淨?在日本,有一種女神叫廁所女神……

日本的潔淨或潔癖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本科畢業於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日文系,2014年取得一橋大學博士學位後回母校任教,現為副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日近現代文學、思想史,業餘堅持詩歌寫作。

外國遊客來到日本,一般都會讚歎它的清潔乾淨。若用“一塵不染”來形容這個精緻國家的潔癖追求,也許不算誇張。其車輛、道路、河流、建築、服飾、食品等,基本上不會因為髒或亂而引起人們身心不快。連街頭流浪漢都把自己棲身的紙箱收拾得整整齊齊。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日本的公廁

估測一個國家對待清潔的態度,最好的參照物應該是公廁。如何保持廁所的潔淨,自古以來就備受日人重視。常聽周遊列國的人說,罕見有公廁像日本的這麼講究衛生。其廁具的開發,據說也可與相機、機器人技術相提並論了。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日本垃圾分類

也許,亞洲國家最應該學習的是日本人處理垃圾的細緻。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等,根據所在地區規定的日期和地點,分類回收。比如屬於資源垃圾的牛奶紙盒,丟放之前都要自覺沖洗晾乾。垃圾分類習慣了其實也不是什麼難事,關鍵在於政府的教育與施行。

對泡澡的喜愛,在日人那裡,已超乎衛生層面,具有了審美享樂、淨化心靈般的色彩。哲學家和辻哲郎在《古寺巡禮》裡說,西洋人的入浴是事務性的,與如廁無異;而日本人的入浴,則是精神享受,所以浴缸決不能與廁所同處一室。阪神大地震之後,政府特別派出了“移動沐浴車”,就是為了滿足眾多災民的洗澡需求。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世上說不定只有日本普及了攜帶式菸灰盒——垃圾自帶成了常識。街上沒有清掃員,居民一般自掃門前路。老人在早晨悠悠地揀拾落葉雜物,是日常風景裡常見的一幕。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連日本男女判斷異性魅力的時候,是否具有“清潔感”,也成為了一個重要標準。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女:呀~我喜歡有“清潔感”的人

男:“清潔感”是啥?

為何日本如此乾淨?為何日本人如此愛乾淨?這是兩個不同的問題,但緊密相關。

首先,經濟騰飛、技術發展、基礎設施完善提供了潔淨生活的硬件。其次,日本水資源豐富(2010年數據:溫泉多達27671個),可以實現頻繁的洗滌清潔。第三,政府重視。江戶時代已有系統的垃圾處理制度,明治政府在1900年便頒佈了《汙物掃除法》。現代意義上的“衛生”一詞,便是明治政府首任衛生局長長與專齋取之於《莊子》,用來翻譯Hygiene的,之後傳入中文。此外,環境犯罪學的“破窗理論”(建築物若有窗戶長期破裂,其他窗戶往往也會被悉數毀壞,即髒亂差的環境容易誘發輕型犯罪)也為美化公共環境提供了治安理由。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但是,在更多必須依靠自律的場合,若無傳統、文化、教育、社會等因素的內化影響,很難想象,整潔會長期得到保持。尊崇自然的日本神道有潔淨信仰,行禊祓的宗教儀式便是淨身齋戒,神社境內皆有“手水舍”,用於拜祭前洗手漱口。日語的“穢”,發音同於“氣枯”,暗示生命能量的衰竭。而禪宗也與枯山水般棄繁就簡的審美形態關聯密切,簡樸的和式房間彷彿貫徹了一切歸於無的佛教哲學。另外,茶道、花道、建築等日本傳統藝術之中,清淨作為最重要的元素之一,都是有目共睹的。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神社的“手水舍”

精神醫學家和田秀樹指出,2-4歲的日本孩子都被訓練如何整潔地使用廁所,從小培養規矩潔淨的生活習慣。2010年底NHK紅白歌會上,歌曲《廁所的女神》一炮走紅,其歌詞寫的就是祖母教育孫女:廁所裡住著美麗的女神,你若每天清潔,就會變成大美女。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幼年教育之後,再經過“不能給他人造成麻煩”的社會性規訓,保持潔淨遂成為一種教養、一種品位、一種人際交往之中被期待的身份證明。

然而,物極必反,因此導致的文明病也應運而生。免疫學家藤田紘一郎不斷警告,日本人患了危險的“清潔病”,比如皮膚清洗過多而乾燥過敏、被稱為國民病的花粉症或許因為驅逐寄生蟲引起等。過度的清潔保護,使得某些長期以來保護人體的細胞功能遭受破壞,反而降低了身體免疫力。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作為“國民病”的花粉症

確實,極端的潔淨追求,容易虛構出一個連排洩系統都不存在的浪漫身體。潔淨到純淨只有一步之遙,但這一步卻不可小覷。

病態的精神潔癖,症狀表現為對他者的強迫性排斥反應。這種心理擴大到社會,不符合主流審美的所謂“骯髒”人群,便可能會被視為潛在的、無用甚至有害的“穢物”而遭到歧視。日本封建時代從事屠宰業、皮革業、殯葬業等“不潔”行業的賤民“穢多”,亦即現代的所謂“部落民”的被排斥便是明證。如何追求潔淨而不忘寬容,依然值得人們反思。

为何日本人如此爱干净?在日本,有一种女神叫厕所女神……

- END -

東亞評論

在這裡,讀懂東亞。

思想|開放|學術|公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