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城市最適宜加班族?上海便利化程度高,廣州交通便捷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通過“生活便利化指數”、“城市夜間噪音指數”、“夜間公共交通指數”三個維度進行分析研究。我們認為,為這些經常加班的職業人群創造出相對友好的生活環境,這座城市才最有可能展現出新經濟業態下的競爭力。

哪些城市最適宜加班族?上海便利化程度高,廣州交通便捷

當下,進入轉型時期的中國社會,各個行業亦處於“轉型升級”關鍵期。“加班”工作在很多行業成為常態,而哪些城市最適宜加班?

21世紀經濟研究院通過“生活便利化指數”、“城市夜間噪音指數”、“夜間公共交通指數”三個維度進行分析研究,認為為這些經常加班的職業人群創造出相對友好的生活環境,這座城市才最有可能展現出新經濟業態下的競爭力。

生活便利化指數上海居首

加班者在結束一天的勞作後,24小時便利店通常成為他們的“深夜食堂”。儘管大多數城市的外賣便利化程度已經非常高,且夜宵種類豐富,但24小時便利店由於能就近提供多種購物選擇,依然是加班者最青睞的消費場所。

我們以711便利店、全家便利店的門店數量為指標進行衡量。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區的地方性24小時便利店亦呈現出高速增長趨勢,但未在本報告中納入統計。

同時,我們將星巴克的門店數量納入“生活便利化指數”中,是認為星巴克儘管並非24小時營業,但對於加班者而言,咖啡消費依然是保持疲勞狀態下持續工作的動力支撐。

就上述數據分析而言,從24小時營業便利店數量、星巴克門店數量而言,上海市均列首位,這從生活便利化程度上反映出為什麼上海市的經濟活躍度、企業創業能力、人才吸引力持續排名全國前列。

此外,在新一線城市中,成都和杭州無論從24小時便利店數量、星巴克門店數量上,均排名全國城市前列,這表明兩座城市在經濟吸引力之外,正在為加班者營造更加適宜的生活環境。同時,成都、杭州兩座城市新經濟的一個特點是,IT企業高度聚集,而大量的24小時便利店聚集,無疑是IT精英們加班的“良伴”。

在納入統計的城市之中,南京和西安在生活便利化指數上的排名靠後。但24小時便利店的缺失,並非代表這兩座城市不需要其存在,在今年5月底南京首家711便利店開張當日,購物者一度排隊超50米。

截至7月,今年南京新增就業30萬人,西安“人才新政”吸引的新增落戶者超過55萬人。在把大量人才吸引來之後,生活便利化程度將是最終決定這些人才去留的關鍵指標之一。

在星巴克門店數量方面,獲得西安市委主要領導關注後,2018年西安市星巴克門店數量較2017年有較為顯著的提升,這亦從一個側面說明西安市的營商環境正在提升

哪些城市最適宜加班族?上海便利化程度高,廣州交通便捷

舒睡指數南京名列榜首

經過一天的勞累加班,上班族最需要一個安靜的睡眠環境。哪些城市的夜間聲環境質量最佳,最適宜睡眠?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以生態環境部發布的2017、2018年《中國環境噪聲汙染防治報告》為標準,進行了分析。

在納入統計的10座城市中,南京在2017年以94.8%的夜間聲環境質量達標率在所有城市中排第一位。即使從全國範圍看,南京也可算最宜舒睡的城市,該市超過了銀川(2016-2017年夜間聲環境達標率分別為100%、90%)成為全國最適宜舒睡的城市。

南京在夜間聲環境質量達標率上的持續增長,與該市出臺的一系列控制噪音舉措有關。如南京市持續擴大城市的禁鳴區域,並通過減少夜間工地施工審批、禁止外地貨車進入內環、對工地施工和經營場所噪聲進行疏導等措施來減少噪聲汙染。

除南京外,2017年夜間聲環境質量較2016年達標率有所上升的城市還包括杭州市、武漢市、北京市。這表明上述三地對於夜間噪音的管控力度有所加強,對於加班者而言,城市所展現出的友好態度亦進一步增加。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市和武漢市,作為2017年以來新一線城市中“搶人大戰”的熱門城市,杭州和武漢在噪音控制方面的力度加強,也利於增強人才的吸引力。

根據《2018年中國環境噪聲汙染防治報告》,31個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各類功能區的夜間聲環境質量總點次達標率為57.9 %。按這一均值,上述10城市中達到平均值標準的有南京市、合肥市、杭州市、上海市。

但在統計的上述10座城市中,其餘6座城市的2017年夜間聲環境質量達標率均同比出現下降,其中廣州、成都和西安排名末三位。成都在此榜單中的下滑幅度最大,而西安市2017年的夜間聲環境質量達標率僅28.1%,較2016年的31.3%進一步下滑。

在西安提出從經濟增長、招商引資、營商環境等多方面對標學習先進城市的基礎上,西安市亦應該加強對夜間聲環境質量的控制度,從而能真正使得城市更具備包容性——不僅對外來人口展現包容姿態,也對於加班者體現出更大的體諒和包容。

哪些城市最適宜加班族?上海便利化程度高,廣州交通便捷

夜間交通便利化指數廣州第一

加班後,深夜如何歸家?除自駕車、網約車、的士外,一座城市是否充分考慮到晚歸人群的需要,從而開通足夠數量的夜間公共交通,是值得關注的一個重要方面。

從統計數據看,廣州市成為國內開行夜間公交數量最多的城市,這除了與南方城市的生活習慣有關,也與廣州市制造業發達、藍領工人數量眾多關係密切。夜間公交的密集運營,也體現出了城市管理者充分考慮了加班人群的出行需要。

在廣州之後,西安、杭州、上海和北京分列2-5位,其夜間公交的開行數量分別為71條、40條、39條和34條。儘管成都夜間公交開行數量較少,但成都12條夜間公交線路日均客流已達4000餘人次,而成都公交集團表示,未來將根據乘客需求對線路進行優化調整。

本報告所納入統計的地鐵最晚收班時間,僅作為一個參考依據。由於各個城市情況不一致,僅統計了首發站點的最晚開車時間。其中,北京和上海的地鐵最晚運營時間超過了當日24時,表明了這兩座中國經濟最活躍城市的夜間活力度,同時也增加了加班人群的出行便利化

根據上述三個維度進行綜合研判後得出結論,在加班便利化程度上,上海市仍然是中國對加班人群最友好的城市,而成都、杭州、廣州、北京等城市,因其各自優勢,或某一個指標上的突出表現,亦成為最適宜加班城市的第二梯隊。而最終需要思考的是,在生活節奏和工作壓力不斷加大的當下,一座城市如何營造出更適宜市民生活工作的不同場景,這也是一座城市競爭力的重要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