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會戰後日寇戰鬥力顯著下降,我軍1個連隊在此曾擊潰8百日寇

大家都知道,抗日戰爭打得最艱苦的就是全面抗戰開始的頭兩年,也就是1937年和1938年。這兩年的日軍部隊可以說是兵強馬壯,先後發動了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等大戰役,雖然遭到中國軍隊的頑強阻擊,但是日寇還是通過他們精良的武器和比較過硬的軍事素質佔領了中國的大片土地。

不過相信大家也聽說過這樣的一種觀點,也就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日本像樣,或者說是有收穫的進攻也就到武漢會戰為止。

1938年10月,日寇雖然成功攻陷了武漢和廣州,但是他們的問題也完全暴露出來了,那就是戰線拉過長,雖然在正面戰場上可以戰勝中國軍隊,但是後方卻守不住了。

這一點在武漢會戰之中就顯示出來了,日寇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線被抗日軍民破壞嚴重。而且也就在這一其間,在晉察冀轄區,濟南、山東等地都建立起游擊區。日寇雖然前方一座一座城池佔領了,但是後面根本控制不住。

所以武漢會戰雖然日寇勝利了,但是他們也感到恐懼,所以及時調整戰略,停止了對正面戰場的作戰,將其主力軍事力量調整到,用於確保佔領區的安全。據史料記載,1939年,日寇在華北的兵力由13個半師團增加到22個師,人數也由30萬增加到了44萬。隨後便瘋狂地對抗日根據地實行“分區掃蕩,分散佈置,靈活進剿”的“牛刀子戰術”。

今天老兵要講的就是當年老報紙上記載的,日寇在晉察冀地區的遼縣,也就是現在的左權縣的戰事。

遼縣是抗日活動最活躍的地方,1939年1月坂垣師團準備攻佔遼縣,但是他遭到了抗日軍隊的頑強阻擊。

這場戰鬥是分散開打的,經歷了武漢會戰之後,日寇的戰鬥力已經降低了很多,雖然武器裝備還是領先於我們,但是戰術已經落後了,僅僅也只是靠大炮和機槍給自己壯膽,一旦短兵相接,日寇就不行了。

這編報道中說,在這次戰鬥中抗日軍隊有一個連,在前龍東山上與日寇相遇,戰鬥開打後,我軍反覆衝鋒三次,竟然擊潰了日寇8百人。而另外還有一個連隊也在這場戰鬥中擊潰了六百多名日寇。

日寇的戰鬥力為什麼會這麼差呢?當年留守在遼縣城中的幾個美籍傳教士的解釋也許講到了重點。他們說:這次日寇進城,精神非常頹喪,營養很差,有時吃小米。

可見,當時雖然我們很艱難,但在一些地方,日本人同樣也遇到了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