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不是資本,年輕就是廉價

年輕意味著什麼?活力?激情?不是的,在職場上年輕就是“廉價”的代名詞。

說幾個我們耳熟能詳的職場經典句子:

1、年輕人不能太浮躁,要踏實。(潛臺詞是不要提工資,先把事情幹好);

2、小王啊,好好幹,以後的機會很多,你的前途無量。(潛臺詞當下就先委屈下);

3、年輕人不要想發多少薪水乾多少事情,老闆肯定是看到你幹了多少事情,創造多少價值才匹配多少薪水。(潛臺詞多幹活少提漲工資)。

這就是職場上給年輕人洗腦的套路,更有很多年輕人對這種套路受之如飴,覺得沒毛病,也就是認同了職場中“年輕等同於廉價”的潛規則。我就“呵呵”了,老闆無時無刻不在思考怎麼通過職場的“心靈雞湯”給員工打雞血,怎麼給新員工畫餅充飢,而年輕人都這麼輕易上套?不是年輕人容易被“毒雞湯”灌迷糊,而是所有老員工喝“雞湯”已經產生了抗體,對老闆和領導的“洗腦”套路非常熟悉了,已經不能有效的忽悠老員工了。

社會已經發展的很快了,行業的迭代也非常嚴重,除了“體制內”的新陳代謝慢一點,企業裡很多老員工被年輕人所取代成為了常事兒,也並不是老員工比新員工差到哪裡去,只是“小鮮肉”可以接受更低的工資幹更多的事情,而毫無怨言,他們甚至認為這是學習過程,而少付的工資就是所謂的學費。並非所有的事情都需要那些華而不實的“經驗”和“資歷”才能解決,年輕人的路子也可以很野。

職場老人很清楚,自己歲數大了,上養老下養小,低工資是養活不了家裡的,忠誠也是需要用金錢來衡量的。然後不知道從哪裡突然冒出來了那麼一幫幹活兒多、吃得少、沒壓力的年輕人搶飯碗。年輕人若是贏了老人,那就是年輕可為,他們要是輸了,那就是浮躁不踏實,現實就是這樣的殘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