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齊玉答記者問精華

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齊玉答記者問精華

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電視臺記者:我們特別注意到了一個變化,我們看到在十九大代表的選舉過程當中,代表的名額是2300人,而之後公佈的代表名單是2287人,最後我們看到確認代表資格有效的是2280人,為什麼出現這樣的差別?由此我們也想知道,在十九大代表的選舉過程當中,和以往相比,在產生的過程當中有什麼樣的不同,有什麼樣新的特點?

齊玉:

孫政才等27人,因為存在違紀違法等問題,經中央批准,不再作為十九大代表。重慶市因為代表出缺比較多,按照中央要求和規定的程序,及時召開了黨代表會議,補選了14名黨的十九大代表。9月29日,經中央批准公佈的代表名單一共是2287名。十九大代表名單公佈以後,又發現7人存在不適宜作為代表的問題,經中央批准,不再作為代表。

十九大代表選舉工作確實非常嚴格,同時也有新的突出特點:

一是更加突出政治標準。二是更加註重發揚黨內民主。凡是推薦提名,都是從基層開始,充分聽取廣大黨員的意見;三是更加註重改善代表結構。這次基層一線黨代表的比例佔到總數的33.8%,比十八大時提高了3.3個百分點。

美國國際市場新聞社記者:這幾年在中國的一些企業,包括一些合資或者外資獨資的企業都被要求成立黨組織,請問這個做法、這個措施的目的是什麼?這些措施對企業的正常運作會不會產生一些影響?

齊玉:

很多非公企業,包括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對我們在企業建立黨組織和開展黨的工作都是高度認可的,不少非公企業的負責人、出資人都說,黨的建設搞好了,既是生產力,同時也是企業的競爭力。一些外資企業高管說,黨組織能夠幫助他們及時瞭解中國的政策,化解勞資糾紛,為企業發展提供正能量。他們當中絕大多數出資人是歡迎和支持黨組織在企業開展活動的。

俄通塔斯社記者:中共十九大將修改黨章,這些修改對中國共產黨意味著什麼?這些變化將如何影響中國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前景?

齊玉:

十九大對黨章進行適當修改是實現黨的指導思想與與時俱進的需要,有利於用黨的創新理論統一全黨思想,保證黨的思想統一和行動一致。

修改黨章,也是推進黨的事業和整個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及時在黨章中體現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有利於促進全黨同志準確把握新時代的新要求,推動黨和國家事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修改黨章,也是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需要。把黨的建設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的成果寫入黨章,有利於促使全黨堅定全面從嚴治黨的政治定力,把黨的建設搞得更好。

修改黨章,也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需要。在黨章中體現黨的十九大報告的重要內容,使之成為全黨行為的規範,有利於紮實推動黨的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

新京報記者:十八大以來,我們在全面從嚴治黨、從嚴治吏的高壓態勢之下,有些地方出現了為官不為,甚至有些地方出現了官員“辭職下海潮”這種情況,您是怎麼看這個問題的?另外,我們現在是否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來遏制這種問題?

齊玉:

從統計情況來看,近年來公務員隊伍總體是保持穩定的,平均每年辭職人數僅佔公務員總數的0.1%,或者0.1%稍微多一點。我們一共是700多萬公務員,每年辭職大概就是1萬左右,因此,不存在所謂“辭職下海潮”這種情況。一定數量的公務員辭職,這也是人才流動的規律,在各國都是一樣,我覺得屬於正常現象。

關於“為官不為”問題。應當承認,這個現象存在,但是必須說明,這在整個幹部隊伍中屬於極少數,是有些地方的個別現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